算法介紹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由荷蘭計算機科學家狄克斯特拉于1959 年提出的,因此又叫狄克斯特拉算法。是從一個頂點到其余各頂點的最短路徑算法,解決的是有向圖中最短路徑問題。迪杰斯特拉算法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徑的最優(yōu)解,但由于它遍歷計算的節(jié)點很多,所以效率低。
算法思想
按路徑長度遞增次序產生算法:
把頂點集合V分成兩組:
(1)S:已求出的頂點的集合(初始時只含有源點V0)
(2)V-S=T:尚未確定的頂點集合
將T中頂點按遞增的次序加入到S中,保證:
(1)從源點V0到S中其他各頂點的長度都不大于從V0到T中任何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
(2)每個頂點對應一個距離值
S中頂點:從V0到此頂點的長度
T中頂點:從V0到此頂點的只包括S中頂點作中間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
依據:可以證明V0到T中頂點Vk的,或是從V0到Vk的直接路徑的權值;或是從V0經S中頂點到Vk的路徑權值之和
應用舉例
(1)題目:編寫一個校園導游程序,為來訪的客人提供各種信息查詢服務。
主要功能:1.設計學校的校園平面圖,所含景點不少于10個:頂點表示景點,邊表示路徑等;
2.為客人提供圖中任意景點相關信息的查詢;
3.為客人提供圖中任意景點的問路查詢,即查詢人以景點間的一條最短路徑。
要求:1.設計一個主界面;
2.設計功能菜單,供用戶選擇
3.有一定的實用性。
(2)設計思路:
1、該題主要有算法思路以及程序的邏輯思路,首先從邏輯思路講,進入程序,首先設計一個主菜單,選項有景點信息查詢,最短路徑查詢以及顯示景點的平面視圖三個子菜單,然后根據用戶的輸入選擇的子菜單前的編號,分進入不同的子菜單;該功能是由if….else if…. 語句實現(xiàn)。在景點信息查詢和最短路徑查詢子菜單下還有二級子菜 單,都是列 出所有景點并在前面編號,查詢景點信息時,輸入景點前面的編號即可,查詢最短路徑時,先輸入起點的編號,再輸入終點的編號。而顯示景點視圖則調用景點平面圖函數即可顯 示。
2、算法思路主要是迪杰斯特拉算法的思路,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最短路徑。
3、先定義好圖的儲存結構,本題采用鄰接矩陣的方式來表示圖,并在主函數中初始化該圖;
4、定義三個全局一維數組,一個bool類型數組S[]用來記錄從v0到vi是否已經確定了最短路徑,是則記S[i]=true ,否記S[i]= flase;一個int 類型數組Path[]用來記錄從v0到vi的當前最短路徑上的vi的直接前驅頂點編號,若v 到vi之間有邊則記Path[i] = v的編號,否則記Path[i] = -1;最后一個數組D[]用來記錄從v0到vi之間的最短路徑長度,存在則記v0到vi之間邊的權值或者權值和,否則記為MAX
5、定義一個求最短路徑的函數,傳入的參數為圖和起點,首先進行初始化工作,初始化S[]數組全為false,D[]數組初始化為起點到各個頂點的權值,Path[]數組初始化為起點是否與各頂點有邊,有則記v0否則記-1;
6、然后進行n-1次for循環(huán),找出vo到其余n-1個頂點之間的最短路徑,比較當前D[]數組中最小值,找到最小值的編號v,該編號就是從v0出發(fā)到所有頂點中距離最短的頂點編號,然后把S[v]的值置為true。說明從v0出發(fā)到頂點v已經找到最短路徑;
7、接著就要更新D[]數組,因為D[]數組是記錄最短路徑的,現(xiàn)在已經找到了一個頂點的最短路徑,已該頂點v為中間點,判斷從該頂點v出發(fā)到剩下的頂點的路徑長度加上該點到v0的路徑長度是否小于直接從v0出發(fā)到其余頂點的路徑長度,如果小于,則更新D[i]為以該頂點v為中間點求得的路徑長度。更新Path[i] = v;即i的前驅不再是v0而是v;
8、循環(huán)(6)(7)兩步n-1次即可得到D[]數組,輸出D[]數組既是v0到所有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
(3)源代碼:
#include<iostream>#include<fstream>#include<string>using namespace std;/** *作者:Dmego *時間:2016-12-12 */#define MAX 1000000 //表示極大值∞#define max 10bool S[max]; //記錄從源點V0到終點Vi是否已經確定為最短路徑,確定了記true,否則記falseint Path[max]; //記錄從源點V0到終點Vi的當前最短路徑上終點Vi的直接前驅頂點序號,若V0到Vi之間有邊前驅為V0否則為-1 int D[max]; //記錄源點到終點之間最短路徑的長度,存在記V0到Vi的邊的權值,否則記為MAX typedef struct{ string vexs[max]; //頂點表 int arcs[max][max]; //鄰接矩陣 int vexnum, arcnum; //圖當前點數和邊數}AMGraph;//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最短路徑void ShortestPath_DIJ(AMGraph &G, int v0){//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有向網G中的V0 定點到其余頂點的最短路徑 int n = G.vexnum;//頂點數 for (int v = 0; v < n; v++)//n個頂點依次初始化 { S[v] = false;//S初始化為空集 D[v] = G.arcs[v0][v];//將v0到各個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初始化為邊上的權值 if (D[v] < MAX) Path[v] = v0;//如果v0和v之間有邊,則將v的前驅初始化為v0 else Path[v] = -1;//如果v0和v之間無邊,則將v的前驅初始化為-1 } S[v0] = true; //將v0加入s D[v0] = 0;//源點到源點的權值為0 //---------初始化結束,開始主循環(huán),每次求得v0到某個頂點的最短路徑,將v加到S數組 for (int i = 1; i < n; i++)//依次對其余n-1個頂點進行計算 { int min = MAX; int v = v0; for (int w = 0; w < n; w++) { if (!S[w] && D[w] < min) {//選擇一條當前最短路徑,終點為v v = w; min = D[w]; } S[v] = true;//將v加到s集合中 for (int w = 0; w < n; w++) {//更新從v0出發(fā)到集合V-S上所有頂點的最短路徑長度 if (!S[w] && (D[v] + G.arcs[v][w] < D[w])) { D[w] = D[v] + G.arcs[v][w];//更新D[w] Path[w] = v;//更改w的前驅為v } } } }}//背景函數void backGround(){ cout << "|*****************************************************************|" << endl; cout << " |------------------------鐵大旅游景點圖-----------------|" << endl; cout << "|*****************************************************************|" << endl; cout << "| ⑦ 單位:米 |" << endl; cout << "| 九教 |" << endl; cout << "| ◎ ⑧ |" << endl; cout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屏东市|
兰坪|
吴江市|
翁源县|
岑巩县|
阿拉善盟|
永登县|
利津县|
克拉玛依市|
东乡县|
红河县|
紫云|
喀什市|
淳化县|
钦州市|
萝北县|
元氏县|
鸡泽县|
百色市|
嘉荫县|
永仁县|
东平县|
温泉县|
江永县|
新乐市|
虞城县|
玉屏|
酉阳|
额济纳旗|
乐陵市|
来安县|
区。|
辽源市|
延寿县|
微博|
东莞市|
霸州市|
定日县|
奈曼旗|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