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記就在上周從一個不知名的軟件搖身一變變成人人都在用的app,它為何會如此的一夜爆紅,而且它又是如何刷爆朋友圈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下。

不同于朋友圈或其它圖文社交APP在分享時慣有的“方圖+文字”形式,“足記”用“電影寬畫幅+字幕”的形式把圖片和文字結合在一起,“偽裝”成了一張電影截屏。
圖片來源于用戶,文字有預設的歌詞、名言等等,也可以由用戶原創,電影感視覺呈現也讓這樣的原創表達看起來有了文(zhuang)藝(bi)范兒,說出太矯情的話似乎也沒有了違和感。充分滿足了表達欲和文藝腔,刷屏似乎是自然而然了,以至于“足記”的其它功能似乎都沒人在意了。
其實,這款APP的設計初衷是“電影與旅行”,目前在APP Store中的分類也在“旅游”欄目下。“足記”認為自己的核心價值在于為電影迷收錄了大量有精確坐標的電影取景地,可以滿足影迷在旅行中去電影實際場景中拍攝對比照和穿越照的興趣。
引來刷屏的“大片模式”在產品設計時是“無心插柳”的功能添加。有評價說:“不是所有人都有文藝的心,但是沒有人會拒絕輕而易舉獲得的文藝表達。”這也許是這款APP“嚴重跑偏”的原因之一。
“足記”在微信公共號中回應用戶,將深度優化“大片模式”,并把打開入口做淺,點擊拍照后的另外兩個選項將會被取消。
“大片模式終究會審美疲勞”,這款一夜成名的APP也保持了冷靜,“只有取景地故事才會永久地吸引和沉淀用戶。”
無論文藝還是裝bi,但從視覺文化的角度而言,簡單的“大片模式”的確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覺呈現方式,讓圖片和文字產生了某種微妙的聯系,在圖文間營造了足夠的想象空間,再次證明了圖片需要文本的詮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