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分支、循環簡單用法。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講程序設計,不得不講到順序、分支、循環。
順序就是從上到下運行代碼,這個很簡單,不用再說了。
在講分支、循環的時候,要特別注意python代碼中的強制縮進。
我們先看看分支:
(1)簡單的if-else
Python代碼:
a = '1'if a == 1: #注意后面有一個冒號。其中“==”是相等判斷 print 1 #注意print 函數之前有一個tab鍵,這就是python的強制縮進else: #注意else后面的冒號 print 0 #注意縮進if (a == 1): #可以添加園括號 print 1else: print 0
輸出是:
1
1
(2)and 邏輯判斷
Python代碼:
a = 1b = 0if a == 1 and b == 1: #and 是邏輯“與”運算,自然“or”就是邏輯“或”運算 print 1else: print 0
輸出是:
0
(3)分支if -else if
更近一步看:
Python代碼:
#else ifa = 1b = 0if a < 1: print 1elif b < 1: #注意這里不是else if ,而是elif。 print 0
輸出是:
0
以上三個就講完了分支判斷。下面講循環。
(一)開始是for循環:
其for循環根本上是元素的遍歷:
如:
python代碼:
for i in range(0, 5): #注意range是一個函數 print i
輸出是:
0
1
2
3
4
其中range是一個函數,表示產生一個[0,5)的序列。這里用“[0,5)”這種數學 表達方式就是為了說明是大于等于0,小于5。是一個半開半閉區間。注意在python中都是使用半開半閉區間(我沒有見過其他的形式,或許可以自己實現)。
而“for i in range(0, 5):”的含義就是從“0,1,2,3,4”這個序列中,每次取出一個元素賦值個變量i,每次執行print函數,打印元素i的值。
在if和for語句結束的地方都有一個冒號,這是為了告訴編譯器,當前行結束了,應該解釋后面一行了。
有了這個冒號,我們其實也可以不換行,直接執行print函數。
Python代碼:
for i in range(0, 5):print i
(二)while 循環
while循環,當while條件成立的時候,執行while內部的程序段。
Python代碼:
i = 10while i > 0: print i i -= 1 #注意python不支持i--,i++,--i,++i之類的運算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圖片操作技巧總結》、《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 Socket編程技巧總結》、《Python函數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Python入門與進階經典教程》及《Python文件與目錄操作技巧匯總》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