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編程 > Python > 正文

Python的Flask框架中的Jinja2模板引擎學習教程

2019-11-25 16:40:37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Flask的模板功能是基于Jinja2模板引擎來實現的。模板文件存放在當前目前下的子目錄templates(一定要使用這個名字)下。
main.py 代碼如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hello')@app.route('/hello/<name>')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hello.html代碼如下:

<!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Sample</title></head><body>{% if name %}  <h1>Hello {{ name }} !</h1>{% else %}  <h1>Hello World!</h1>{% endif %} </body></html>

模板的表達式都是包含在分隔符”{{ }}”內的;控制語句都是包含在分隔符”{% %}”內的;另外,模板也支持注釋,都是包含在分隔符”{# #}”內,支持塊注釋。
表達式

表達式一般有這么幾種:

  • 最常用的是變量,由Flask渲染模板時傳過來,比如上例中的”name”
  • 也可以是任意一種Python基礎類型,比如字符串{{ “Hello” }},用引號括起;或者數值,列表,元祖,字典,布爾值。直接顯示基礎類型沒啥意義,一般配合其他表達式一起用
  • 運算。包括算數運算,如{{ 2 + 3 }};比較運算,如{{ 2 > 1 }};邏輯運算,如{{ False and True }}
  • 過濾器“|”和測試器“is”。這個在后面會介紹
  • 函數調用,如{{ current_time() }};數組下標操作,如{{ arr[1] }}
  • “in”操作符,如{{ 1 in [1,2,3] }}
  • 字符串連接符”~”,作用同Python中的”+”一樣,如{{ “Hello ” ~ name ~ “!” }}
  • “if”關鍵字,如{{ ‘Hi, %s' % name if name }}。這里的”if”不是條件控制語句。

控制語句

Jinja2的控制語句主要就是條件控制語句if,和循環控制語句for,語法類似于Python。我們可以改動下上節的模板代碼:

{% if name and name == 'admin' %}  <h1>This is admin console</h1>{% elif name %}  <h1>Welcome {{ name }}!</h1>{% else %}  <h1>Please login</h1>{% endif %}

上面是一個條件控制語句的例子,注意if控制語句要用”{% endif %}”來結束。模板中無法像代碼中一樣靠縮進來判斷代碼塊的結束。再來看個循環的例子,我們先改下Python代碼中的”hello”函數,讓其傳兩個列表進模板。

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digits=[1,2,3,4,5],              users=[{'name':'John'},                 {'name':'Tom', 'hidden':True},                 {'name':'Lisa'}                 {'name':'Bob'}])

模板如下:

{% if name and name == 'admin' %}  <h1>Helle admin</h1>{% elif name %}  <h1>"Hello" ~ {{ name }} ~ "!"</h1>{% else %}  <h1>Hello World!</h1>{% endif %}   {% for digit in digits %}  {{ digit }}  {% endfor %}

同if語句一樣,for控制語句要用”{% endfor %}”來結束。頁面上,每個元素之間會有空格,如果你不希望有空格,就要在”for”語句的最后,和”endfor”語句的最前面各加上一個”-“號。如:

 {% for digit in digits -%}  {{ digit }} {%- endfor %}

你可以看到數字”12345″被一起顯示出來了。我們再來看個復雜的循環例子:

<dl>  {% for user in users if not user.hidden %}  {% if loop.first %}  <div>User List:</div>  {% endif %}  <div class="{{ loop.cycle('odd', 'even') }}">  <dt>User No. {{ loop.index }}</dt>  <dd>{{ user.name }}</dd>  </div>  {% if loop.last %}  <dir>Total Users: {{ loop.length }}</dir>  {% endif %}  {% else %}  <li>No users found</li>  {% endfor %}</dl>

這里有三個知識點。首先for循環支持else語句,當待遍歷的列表”users”為空或者為None時,就進入else語句。
其次,在for語句后使用if關鍵字,可以對循環中的項作過濾。本例中,所有hidden屬性為True的user都會被過濾掉。
另外,for循環中可以訪問Jinja2的循環內置變量。本例中,我們會在第一項前顯示標題,最后一項后顯示總數,每一項顯示序號。另外,奇偶項的HTML div元素會有不同的class。如果我們加入下面的CSS style,就能看到斑馬線。

<style type="text/css">  .odd {    background-color: #BDF;  }</style>

Jinja2的循環內置變量主要有以下幾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hello')
@app.route('/hello/<name>')
def hello(name=None):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另外,如果你啟用了”jinja2.ext.loopcontrols”擴展的話,你還可以在循環中使用”{% break %}”和”{% continue %}”來控制循環執行。
其它常用語句:

忽略模板語法

有時候,我們在頁面上就是要顯示”{{ }}”這樣的符號怎么辦?Jinja2提供了”raw”語句來忽略所有模板語法。

{% raw %}  <ul>  {% for item in items %}    <li>{{ item }}</li>  {% endfor %}  </ul>{% endraw %}

自動轉義

我們將本文一開始的Flask代碼”hello()”方法改動下:

@app.route('/hello')@app.route('/hello/<name>')def hello(name=None):  if name is None:    name = '<em>World</em>'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

此時,訪問”http://localhost:5000/hello”,頁面上會顯示”Welcome <em>World</em>!”,也就是這個HTML標簽”<em>”被自動轉義了。Flask會對”.html”, “.htm”, “.xml”, “.xhtml”這四種類型的模板文件開啟HTML格式自動轉義。這樣也可以防止HTML語法注入。如果我們不想被轉義怎么辦?

{% autoescape false %} <h1>Hello {{ name }}!</h1>{% endautoescape %}

將”autoescape”開關設為”false”即可,反之,設為”true”即開啟自動轉義。使用”autoescape”開關前要啟用”jinja2.ext.autoescape”擴展,在Flask框架中,這個擴展默認已啟用。
賦值

使用”set”關鍵字給變量賦值:

{% set items = [[1,2],[3,4,5]] %}

with語句

類似于Python中的”with”關鍵字,它可以限制with語句塊內對象的作用域:

{% with foo = 1 %}  {% set bar = 2 %}  {{ foo + bar }}{% endwith %}{# foo and bar are not visible here #}

使用”with”關鍵字前要啟用”jinja2.ext.with_”擴展,在Flask框架中,這個擴展默認已啟用。
執行表達式

{% with arr = ['Sunny'] %} {{ arr.append('Rainy') }} {{ arr }}{% endwith %}

看上面這段代碼,我們想執行列表的”append”操作,這時使用”{{ arr.append(‘Rainy') }}”頁面會輸出”None”,換成”{% %}”來執行,程序會報錯,因為這是個表達式,不是語句。那怎么辦?我們可以啟用”jinja2.ext.do”擴展。然后在模板中執行”do”語句即可:

{% with arr = ['Sunny'] %} {% do arr.append('Rainy') %} {{ arr }}{% endwith %}

上下文環境
Flask每個請求都有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內請求有其上下文環境Request Context。作為在請求中渲染的模板,自然也在請求的生命周期內,所以Flask應用中的模板可以使用到請求上下文中的環境變量,及一些輔助函數。本文就會介紹下這些變量和函數。
標準上下文變量和函數

請求對象request
request對象可以用來獲取請求的方法”request.method”,表單”request.form”,請求的參數”request.args”,請求地址”request.url”等。它本身是一個字典。在模板中,你一樣可以獲取這些內容,只要用表達式符號”{{ }}”括起來即可。

<p>{{ request.url }}</p>

在沒有請求上下文的環境中,這個對象不可用。
會話對象session
session對象可以用來獲取當前會話中保存的狀態,它本身是一個字典。在模板中,你可以用表達式符號”{{ }}”來獲取這個對象。
Flask代碼如下,別忘了設置會話密鑰哦:

@app.route('/')def index():  session['user'] = 'guest'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app.secret_key = '123456'

模板代碼:

<p>User: {{ session.user }}</p>

在沒有請求上下文的環境中,這個對象不可用。
全局對象g
全局變量g,用來保存請求中會用到全局內容,比如數據庫連接。模板中也可以訪問。
Flask代碼:

@app.route('/')def index():  g.db = 'mysql'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模板代碼:

<p>DB: {{ g.db }}</p>

g對象是保存在應用上下文環境中的,也只在一個請求生命周期內有效。在沒有應用上下文的環境中,這個對象不可用。
Flask配置對象config
導入的配置信息,就保存在”app.config”對象中。這個配置對象在模板中也可以訪問。

 <p>Host: {{ config.DEBUG }}</p>

“config”是全局對象,離開了請求生命周期也可以訪問。
url_for()函數
url_for()函數可以用來快速獲取及構建URL,Flask也將此函數引入到了模板中,比如下面的代碼,就可以獲取靜態目錄下的”style.css”文件。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url_for('static', filename='style.css') }}">

該函數是全局的,離開了請求生命周期也可以調用。
get_flashed_messages()函數
get_flashed_messages()函數是用來獲取消息閃現的。這也是一個全局可使用的函數。
自定義上下文變量和函數

自定義變量
除了Flask提供的標準上下文變量和函數,我們還可以自己定義。下面我們就來先定義一個上下文變量,在Flask應用代碼中,加入下面的函數:

from flask import current_app @app.context_processordef appinfo():  return dict(appname=current_app.name)

函數返回的是一個字典,里面有一個屬性”appname”,值為當前應用的名稱。我們曾經介紹過,這里的”current_app”對象是一個定義在應用上下文中的代理。函數用”@app.context_processor”裝飾器修飾,它是一個上下文處理器,它的作用是在模板被渲染前運行其所修飾的函數,并將函數返回的字典導入到模板上下文環境中,與模板上下文合并。然后,在模板中”appname”就如同上節介紹的”request”, “session”一樣,成為了可訪問的上下文對象。我們可以在模板中將其輸出:

<p>Current App is: {{ appname }}</p>

自定義函數
同理我們可以自定義上下文函數,只需將上例中返回字典的屬性指向一個函數即可,下面我們就來定義一個上下文函數來獲取系統當前時間:

import time @app.context_processordef get_current_time():  def get_time(timeFormat="%b %d, %Y - %H:%M:%S"):    return time.strftime(timeFormat)  return dict(current_time=get_time)

我們可以試下在模板中將其輸出:

<p>Current Time is: {{ current_time() }}</p> <p>Current Day is: {{ current_time("%Y-%m-%d") }}</p>

上下文處理器可以修飾多個函數,也就是我們可以定義多個上下文環境變量和函數。
完整實例:
flask代碼: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nder_template, session, g, current_appimport tim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def index():  session['user'] = 'guest'  g.db = 'mysql'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2.html') @app.context_processordef appinfo():  return dict(appname=current_app.name) @app.context_processordef get_current_time():  def get_time(timeFormat="%b %d, %Y - %H:%M:%S"):    return time.strftime(timeFormat)  return dict(current_time=get_time) app.secret_key = '123456'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模板代碼:

<!doctype html><title>Hello Sample</title><link rel="stylesheet" href="{{ url_for('static', filename='style.css') }}"> <h1>Hello World!</h1> <p>Request URL: {{ request.url }}</p> <p>User: {{ session.user }}</p> <p>DB: {{ g.db }}</p> <p>Host: {{ config.DEBUG }}</p> <p>Current App is: {{ appname }}</p> <p>Current Time is: {{ current_time() }}</p> <p>Current Day is: {{ current_time("%Y-%m-%d") }}</p> {% with messages = get_flashed_messages() %} {% if messages %}  {% for message in messages %}   Flash Message: {{ message }}</li>  {% endfor %} {% endif %}{% endwith %}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阿荣旗| 新野县| 金溪县| 东城区| 平顺县| 大理市| 邵东县| 吉林市| 呼图壁县| 石泉县| 鄂伦春自治旗| 阆中市| 二连浩特市| 三原县| 南通市| 株洲县| 天水市| 塔河县| 峡江县| 嘉鱼县| 冕宁县| 罗甸县| 兴文县| 曲水县| 丹寨县| 宜阳县| 广南县| 瓮安县| 上林县| 武汉市| 屏南县| 左权县| 吉木乃县| 正阳县| 克拉玛依市| 宜城市| 平武县| 河东区| 将乐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