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開始學習個人形象管理,從發型、妝容、服飾到儀表儀態,都開始做全新改造,在塑造個人風格時,最基礎的是先了解自己屬于哪種風格,然后找到參考對象去模仿,可以是自己欣賞的人、明星或模特等,直至最后去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
學習Python也是一樣。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最便捷的方法是去模仿,繼而在模仿中出創新。在初期模仿的過程中,務必要做到親自敲下每一行代碼,打出每一個標點符號,而不是簡單的一目十行,不實際操作,這樣即使看完整本書,或許依然寫不出程序。
這是關于Python的第2篇文章,主要介紹下變量和字符串。
(一)
變量:
簡單來說,變量是編程中最基本的存儲單位,可以存儲自己想放進去的東西。比如給變量“a”賦值:

操作步驟:打開Mac終端――輸入“python3”后回車,進入Python3.6環境――輸入“a=25”后回車,此時已完成了給a賦值;再輸入a,回車后就能看到給a的賦值結果。

備注:Python對大小寫敏感,a和A為兩個不同變量,編寫時需注意。
print():
print()是Python中的常用功能,顧名思義,即打印括號里的內容,可以先簡單這么理解。比如給變量a賦值為25,然后把a打印出來。在PyCharm中輸入如下內容:

如果忘記給變量a賦值,運行時PyCharm會報錯,需要根據報錯的提示信息進行相應的修改。

此處名稱“a”未定義,Python是無法打印不存在的對象的。
(二)
字符串:
簡單來說,字符串可以表述單引號、雙引號或三引號里的內容,這里單引號和雙引號一樣。

接下來試著在PyCharm里輸入這段代碼:

運行后顯示:

對于my_intro,我是將前面兩個變量做了加法,然后print出my_intro,也可以直接print(what_do_i_do + what_i_like)。
這里說了相加,當然,也可以做到相乘。

相乘之后,你會得到:

如果想要注釋掉部分代碼的話,直接選中該部分,然后快捷鍵“command+/”實現批量注釋。
最后再看看這段代碼:

得到這個結果:

此時出現了報錯信息,提示必須是str型,不能是int型。原因是字符串(string)只是Python中的一種數據類型,另一種數據類型是整數類型(integer),兩種不同數據類型是不可以相加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轉換。
如果不知道變量是什么類型,可以在編譯框中輸入print(type(變量名))來查看變量類型。
那么,針對上面報錯的這個例子,正確的方式可以將string類型轉換為int,兩者進行相加,最后會得出結果1834。

最后,試著解決一個稍微復雜點的問題:

在Python中,len()方法返回的是字符串的長度,這里string1的長度是22,減去num,最終會得到2個Hello!。
到這里,基本你已經掌握了變量和字符串的基本用法,后續我會介紹下字符串的分片和索引。
強烈建議大家親自去實踐,一行一行敲出這些代碼,可能會發現一些目測不到的問題,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舉一反三,體會運行成功后的小小欣喜和成就感。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希望多多支持武林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