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基于遞歸算法實現的走迷宮問題。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什么是遞歸?
簡單地理解就是函數調用自身的過程就稱之為遞歸。
什么時候用到遞歸?
如果一個問題可以表示為更小規模的迭代運算,就可以使用遞歸算法。
迷宮問題:一個由0或1構成的二維數組中,假設1是可以移動到的點,0是不能移動到的點,如何從數組中間一個值為1的點出發,每一只能朝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移動一個單位,當移動到二維數組的邊緣,即可得到問題的解,類似的問題都可以稱為迷宮問題。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list嵌套表示二維數組。假設一個6*6的迷宮,問題時從該數組坐標[3][3]出發,判斷能不能成功的走出迷宮。
maze=[[1,0,0,1,0,1], [1,1,1,0,1,0], [0,0,1,0,1,0], [0,1,1,1,0,0], [0,0,0,1,0,0], [1,0,0,0,0,0]]
針對這個迷宮問題,我們可以使用遞歸的思想很好的解決。對于數組中的一個點,該點的四個方向可以通過橫縱坐標的加減輕松的表示,每當移動的一個可移動的點時候,整個問題又變為和初始狀態一樣的問題,繼續搜索四個方向找可以移動的點,知道移動到數組的邊緣。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編碼:
# 判斷坐標的有效性,如果超出數組邊界或是不滿足值為1的條件,說明該點無效返回False,否則返回True。def valid(maze,x,y): if (x>=0 and x<len(maze) and y>=0 and y<len(maze[0]) and maze[x][y]==1):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移步函數實現def walk(maze,x,y): # 如果位置是迷宮的出口,說明成功走出迷宮 if(x==0 and y==0): print("successful!") return True # 遞歸主體實現 if valid(maze,x,y): # print(x,y) maze[x][y]=2 # 做標記,防止折回 # 針對四個方向依次試探,如果失敗,撤銷一步 if not walk(maze,x-1,y): maze[x][y]=1 elif not walk(maze,x,y-1): maze[x][y]=1 elif not walk(maze,x+1,y): maze[x][y]=1 elif not walk(maze,x,y+1): maze[x][y]=1 else: return False # 無路可走說明,沒有解 return Truewalk(maze,3,3)遞歸是個好東西呀!
PS:本站還有一個無限迷宮游戲,基于JS實現,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在線迷宮小游戲:
http://tools.VeVB.COm/games/migong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數據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函數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及《Python入門與進階經典教程》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