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name 傳輸技術,原本是 Thomas Frank 用于解決 cookie 的一些劣勢(每個域名 4 x 20 Kb 的限制、數據只能是字符串、設置和獲取 cookie 語法的復雜等等)而發明的(詳細見原文:《Session variables without cookies》),后來 Kris Zyp 在此方法的基礎上強化了 window.name 傳輸 ,并引入到了 Dojo (dojox.io.windowName),用來解決跨域數據傳輸問題。 window.name 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步驟為: name 在瀏覽器環境中是一個全局/window對象的屬性,且當在 frame 中加載新頁面時,name 的屬性值依舊保持不變。通過在 iframe 中加載一個資源,該目標頁面將設置 frame 的 name 屬性。此 name 屬性值可被獲取到,以訪問 Web 服務發送的信息。但 name 屬性僅對相同域名的 frame 可訪問。這意味著為了訪問 name 屬性,當遠程 Web 服務頁面被加載后,必須導航 frame 回到原始域。同源策略依舊防止其他 frame 訪問 name 屬性。一旦 name 屬性獲得,銷毀 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