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會在jQuery框架或者其他js插件中發(fā)現里面有很多 “ && ” 和 “ || ”,那么這兩個標識到底是什么含義?怎么使用?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稍微深究一下。
一、原理:
&& 操作符特點:邏輯運算表達式中只要一個是false就取false的值,都是true取后面,都是false取前面。
|| 操作符特點:邏輯運算表達式中只要一個是true就取true的值,都是true取前面,都是false取后面。
在js邏輯運算中,我們知道 0、""、null、false、undefined、NaN 這五種數據類型是會被判斷為false的。那么,我們在進行js的邏輯運算過程中,就可以根據上面的原理以及這五種數據類型來進行相應的判斷處理。直接上DEMO...
二、原始DEMO:
先亮出問題!!!
如果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成績來判斷等級,比如:90分表示A,80分表示B,60分表示C,其他表示D。
那么我們可以這么做:
JS代碼:
var score = 90;var grade = '';if(score === 90){ grade = "A";}else if(score === 80){ grade = "B";}else if(score === 60){ grade = "C";}else{ grade = "D";}console.log("當前學生等級為:" + grade); // 當前學生等級為:A或者這樣:
var score = 90;var grade = '';switch(score){ case 90: grade = "A"; break; case 80: grade = "B"; break; case 60: grade = "C"; break; default: grade = "D"; break;};console.log("當前學生等級為:" + grade); // 當前學生等級為:A三、優(yōu)化DEMO:
其實,如果我們用 “ && ” 和 “ || ” 的話,大可不必如上面那么麻煩。
var score = 90;var grade = (score===90 && 'A') || (score===80 && 'B') || (score===60 && 'C') || 'D';console.log("當前學生等級為:" + grade); // 當前學生等級為:A上面代碼可以這么理解:
如果score的值等于90,那么score===90的邏輯表達式就成立(也即是true),就會執(zhí)行到后面 'A' 的賦值操作,同時后面的“||” 邏輯運算也可以忽略(因為“||”運算符的特點是前面一旦為true,后面就沒有執(zhí)行的必要了)。
如果score的值不等于90,那么score===90的邏輯表達式就不成立(也即是false),根據“&&”操作符的特點,我們知道“(score===90 && 'A')”這段代碼就不會執(zhí)行到后面 'A' 的賦值操作,同時由于“(score===90 && 'A')”這段代碼整體是false,那么根據“||”的特點,整個邏輯表達式會繼續(xù)往后執(zhí)行。
以此類推,如果前面所有的邏輯表達式都不成立,那么根據“||”的特點(全部為false就取最后面的),最后的grade賦值就會是“D”。
我們還可以用JSON形式來處理上面的邏輯運算:
var score = 90;var grade = {90:"A", 80:"B", 60:"C"}[score] || 'D';console.log("當前學生等級為:" + grade); // 當前學生等級為:A這里利用了JSON對象的屬性讀取,當“JSON對象.屬性值”存在的時候(為true),就會取得對應屬性的key值(A、B或者C)。當score屬性值不存在與JSON對象中的時候,就會執(zhí)行“||”后面的內容,也就是把grade賦值為“D”。
當然,我們會發(fā)現上面的數值比較并沒有太大的實用性,比如當學生的成績在85分的時候,等級也會變成“D”,這明顯是不合適的!!!
所以我們可以把上面的代碼再優(yōu)化下,把數值的 “相等比較” 改成 “范圍區(qū)間比較” 。
var score = 85;var grade = (score>=90 && 'A') || (score>=80 && 'B') || (score>=60 && 'C') || 'D';console.log("當前學生等級為:" + grade); // 當前學生等級為:B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的內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能帶來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希望多多支持武林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