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gular中使用依賴注入,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松耦合,可以說只有在組件中使用依賴注入才能真正的實現可重用的組件。
如果我們有個服務product.service.ts,其中export了一個ProductService類,類中有一個getProduct方法。
如果不使用依賴注入,假設我們需要在product組件中使用這個服務時就會new一個ProductService類,但如果這個組件被用到了另一個地方,需要的服務改變了,我們就不得不更改組件中的內容,這樣的組件不能說是可復用的。
一、注入器
Angular中的注入器只有一種實現方法就是在構造函數中聲明。
例如在一個組件中
constructor(productService: ProductService){}通俗的講這段代碼的意思就是說,這個組件創建了一個productService,而這個productService是依賴ProductService的,這里的ProductService只是一個token,至于ProductService 是什么,是怎么實現的,全都是由提供器說明的。
二、提供器
通常提供器定義在應用級,及app.module.ts中,供所有組件或服務使用,當然也可以定義在某一個組件中,只供這一個組件使用。
我們以定義在應用級為例:
@NgModule({ provides:[ProductService]})這段代碼其實這一個簡寫,全寫為:
@NgModule({ provides:[{ provide: ProductService, useClass:ProductService }]})這段代碼中的provide聲明的就是我們剛剛在注入器中提過的token,就是說這兩個token是一一對應的,Angular會到提供器中找到和注入器相同的token.
代碼中的useClass是實例化ProductService類,及我們幫助我們new 了一個類出來。除了useClass外,比較常用的還用useFactory,使用工廠模式實例化一個類。
這時候我們在組件中就可以直接使用ProductService類中的方法了。
當token和想要實例化的類名字相同時,我們就可以使用上面那種簡寫的方法。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怎么才能體現出可復用性呢?
如果現在我們的product組件用到了另一個地方需要使用另一個服務,我們命名為AnotherProductService。有了依賴注入我們就不必要更改組件,而是更改app.module.ts中的提供器:
@NgModule({ provide: ProductService, useClass: AnotherProductService})從這段代碼可以看出,token并沒有改變,可是這是實例化的類變為了AnotherProductService。
總結來說,當組件在構造函數中說明自己想要依賴一個類時,Angular首先會在這個組件自身找有沒有提供器,如果沒有就去這個組件的父組件中找,如果也沒有找到就去應用級(app.module.ts)中找。找到后,就會按照提供器可說明的為組件注入它想要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武林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