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是圖像處理中最常用的一階微分算法,式子中
表示圖像的灰度值,圖像梯度的最重要性質是梯度的方向是在圖像灰度最大變化率上,它恰好可以放映出圖像邊緣上的灰度變化。
,對于數(shù)字圖像來說拉普拉斯算子可以簡單表示為:G[I,j]=f[i+1,j]+f[i-1,j]+f(i,j+1)+f[i,j-1]-4f[i,j];它是一個標量而不是向量,具有旋轉不變,既各向同性的性質,它經常用在圖像處理的過程中。





)和(
)疊加而成,圖像的直方圖將會出現(xiàn)兩個分離的峰值,如圖五所示。對于這樣的圖像,分割閾值可以選擇直方圖的兩個波峰間的波谷所對應的灰度值作為分割的閾值。這種分割方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誤分割,使一部分本屬于背景的像素被判決為物體,屬于物體的一部分像素同樣會被誤認為是背景。可以證實,當物體的尺寸和背景相等時,這樣選擇閾值可以使誤分概率達到最小。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圖像的直方圖在波谷四周的像素很稀疏,因此這種方法對圖像的分割影響不大。這一方法可以推廣到具有不同灰度均值的多物體圖像。
和
,計算區(qū)域
和
的均值
和
,選擇新的分割閾值T=(
)/2,重復上述步驟直到
和
不再變化為止。Photoshop教程 數(shù)據(jù)結構 五筆輸入法專題 QQ病毒專題 共享上網專題 Google工具和服務專題 后來"熵"的概念被引入了圖像處理技術,人們提出了許多基于熵的閾值分割法。1980年,Pun提出了最大后驗熵上限法,1985年,Kapur等人提出了一維最大熵閾值法,1989年Arutaleb將一維最大熵閾值法與Kirby等人的二維閾值方法相結合,提出了二維熵閾值法。對于一維最大熵分割方法,它的思想是統(tǒng)計圖像中每一個灰度級出現(xiàn)的概率
,計算該灰度級的熵
,假設以灰度級T分割圖像,圖像中低于T灰度級的像素點構成目標物體(O),高于灰度級T的像素點構成背景(B),那么各個灰度級在本區(qū)的分布概率為:
i=1,2……,t
i=t+1,t+2……L-1
,這樣對于數(shù)字圖像中的目標和背景區(qū)域的熵分別為:
,選取使w最大的灰度級作為分割圖像的閾值,這就是一維最大熵閾值圖像分割法。我們定義了一個函數(shù)GetMaxHtoThrod()來實現(xiàn)該算法,它的返回值就是用來分割圖像的閾值。
,假如圖像的最大灰度級為
,那么
(i,j=0,1…
)就構成了該圖像關于點灰度-區(qū)域均值的二維直方圖。對于給定的圖像,由于大部份的像素點屬于目標區(qū)域或背景,而目標和背景區(qū)域內部像素點的灰度級比較均勻,像素點的灰度和其鄰域均值的灰度級相差不大,所以圖像對應的二維直方圖
主要集中在i,j平面的對角線四周,并且在總體上呈現(xiàn)雙峰和一谷的狀態(tài),兩個峰分別對應于目標和背景。在遠離IOJ平面對角線的坐標處,峰的高度迅速下降,這部分對應著圖像中的噪聲點、雜散點和邊緣點。二維直方圖的IOJ平面圖如圖六所示,沿對角線的方向分布的A區(qū)、B區(qū)分別代表目標和背景,遠離對角線分布的C區(qū)、D區(qū)分別代表邊界和噪聲,所以應該在A區(qū)和B區(qū)上用點灰度-區(qū)域灰度平均值二維最大熵法確定閾值,使之分割的目標和背景的信息量最大。


)分別計算w=H(A)+H(B),選取使w達到最大的(
)作為最佳分割圖像的閾值。該算法實現(xiàn)的函數(shù)和上述一維最大熵算法大同小異,只是在二值化時對圖像上的像素點不僅要考慮灰度值,同時還要考慮該點鄰域的灰度均值。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