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是要害 假如沒有人監督實施,各種建筑規范本身并不能保證大樓的安全和舒適。與此類似,除非得到貫徹執行,否則,SOA策略就一文不值。 有些策略可以在WSM中形成規則,或者單獨開發系統,這樣可以保證得到自動執行。但也有些策略主要用于改變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如規定在生產級的應用中使用的服務必須在生產注冊中心進行登記,就難于保證它被自動執行。 企業的項目治理中心經常是執行策略的“一站式”機構。項目經理可以指導項目符合各種規定,同時不給項目帶來太多的負擔。其他辦法還有在進行資金投入之前,由SOA治理小組對項目進行評估。 最重要的是,SOA策略的目標需要和經濟上的激勵措施相結合。否則,要滿足SOA的要求、支持服務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火藥桶。“在現實生活中,開發部門經常因為面臨資金和開發時間的壓力而不愿意或者不去遵循SOA治理的要求。因此,沒有一個有效的治理流程,SOA項目的部署就很難順利進行,非凡是在跨部門時,”MIC的首席架構師Bob Laird說,“假如組織中有些部門不支持SOA,SOA的優勢就很難發揮出來。” SOA策略的執行還應該根據反饋進行調整。假如發現某個服務或者某個流程不符合要求,需要對此進行修改。另一方面,不符合要求也有可能表明某個策略過于嚴格或者表述得不是很清楚。應該確保反饋流程順暢,這有助于對策略進行調整和改善。 同樣,無論策略考慮得多么周全,有時候開發人員為了組織利益的最大化在執行策略時還是會有例外發生。應該保證每個策略都有一個提出例外和批準例外的規定流程。通常會依據角色,制定一個策略負責人,他(她)有權批準例外。 擬定內部合同 策略不應該非常寬泛,而應該是具體針對服務的各種規則,因而最好用某種形式的合同來表述。這聽起來有些希奇,在你的組織中一個部門和另一個部門訂立合同。然而,這些合同可以保證提供者交付的是服務,而不僅僅是程序代碼。 “合同把消費者(Consumer)和生產者(ProdUCer)的生命周期聯系起來,”Systinet的Stanek解釋說,“合同是描述雙方需求的一個參考點。”合同不僅僅是服務級別的協議,它可以約定消費者的行為,從而讓服務的提供者制定開發計劃。其目的是讓生產者對消費者的需求有一定了解。 合同對雙方同意遵守的策略進行具體描述。盡管在合同的表述上目前沒有標準,不過不妨參考用“金、銀、銅”來定義服務的級別,還可以參考一些模板來映射概念和制定的策略。這里的合同與其說是法律文書,還不如說是支持消費者和生產者進行交互的約定。 盡早著手 在SPA項目早期治理很輕易被忽略。這在SOA項目的試驗階段影響不大,但隨著服務開始進入生產階段,情形就會大不一樣。事實上,很多組織不是從一開始就考慮到治理,而是到事情發展到不可收拾了才想到它。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