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更新第二篇:
1:一元運算符:++ --
++:不管是前加加還是后加加,變量的值最終都會自身加一。
前加加和后加加的區別體現在參與運算的時候,如果是后加加,則首先拿原值參與運算,運算完成后再自身加一,而前加加則是首先自身加一,然后拿著加一后的值參與運算。
--:不管是前減減還是后減減,變量的值最終都會自身減一。
+ - * / % 是二元運算符,在一個表達式當中,既有一元運算符,也有二元運算符,應該首先計算一元運算符,一元運算符的優先級要高于二元運算符。
2:復合賦值運算符
+=:eg;a=a+5;=>a+=5;-= :eg;a=a-5;=>a-=5;*=:同上/=%=
3:關系運算符:用來描述兩者之間的關系(簡單不多說)
><>=<===!=
由關系運算符連接的表達式叫做關系表達式,每一個表達式都能夠求解出一個定值。
4:bool類型:
用bool類型來描述對或者錯,bool類型只有兩個值:true false。
5:邏輯運算符:
邏輯與 :&&
//讓用戶輸入老蘇的語文和數學成績,輸出以下判斷是否正確,正確輸出True,錯誤輸出False //1)老蘇的語文和數學成績都大于90分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老蘇的語文成績"); int chinese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老蘇的數學成績"); int math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bool b = chinese > 90 && math > 90; //Console.WriteLine(b);
//2)語文和數學有一門是大于90分的 bool b = chinese > 90 || math > 90; Console.WriteLine(b); Console.ReadKey();
邏輯或 :||
//潤年的判定(符合下面兩個條件之一): //年份能夠被400整除.(2000) //年份能夠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2008) //讓用戶輸入一個年份,如果是潤年,則輸出true,如果不是,則輸出false.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一個年份"); int year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bool b = (year % 400 == 0) || (year % 4 == 0 && year % 100 != 0); Console.WriteLine(b); Console.ReadKey();
邏輯非:!
邏輯與和邏輯或運算符兩邊要求放置關系表達式或者bool類型的值,輯與的優先級要高于邏輯或。
6:語法結構
順序結構:從上到下。
分支結構:
if結構、
語法:
if(判斷條件):判斷條件一般為bool類型的值或者關系表達式或者邏輯表達式{要執行的代碼;}
執行過程:程序執行到if處,首先判斷if所帶的判斷條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也就是返回true,則進入大括號中執行代碼。如果判斷條件不成立,也就是返回false,則直接跳過大括號。
語法特點:先判斷,再執行,有可能一條代碼都不會執行。
//讓用戶輸入年齡,如果輸入的年齡大于23(含)歲,則給用戶顯示你到了結婚的年齡了.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你的年齡"); int age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bool b = age >= 23; if (b) { Console.WriteLine("你可以結婚啦"); } Console.ReadKey();
if-else結構
語法:if(判斷條件){要執行的代碼;}else{要執行的代碼;}
執行過程:程序運行到if處,首先判斷if所帶的判斷條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的話,則執行if所帶的大括號中的代碼,執行完成后,則立即跳出if-else結構。如果判斷條件不成立,則跳過if所帶的大括號,執行else所帶的大括中的代碼,執行完成后,跳出if-else結構。所以,if-else結構最少都會執行一條代碼。注意:else永遠跟離它最近的那個if配對
要求用戶輸入兩個數a、b,如果a和b整除或者a加b大于100,則輸出a的值,否則輸出b的值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a的值"); //int a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b的值"); //int b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if ((a % b == 0) || (a + b) > 100) //{ // Console.WriteLine(a); //} //else //{ // Console.WriteLine(b); //}
選擇結構:
if else-if結構、
這個結果用于多條件的判斷,表示在多個判斷條件中選擇一個來執行。
語法:if(判斷條件){要執行的代碼;}else if(判斷條件){要執行的代碼;}else if(判斷條件){要執行的代碼;}else if(判斷條件){要執行的代碼;}else{要執行的代碼;}執行過程:程序首先會判斷第一個if所帶的小括號中的判斷條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執行該if所帶的大括號中的代碼,執行完成后,跳出當前if else-if結構。如果第一個if所帶的判斷條件不成立,則繼續向下判斷,依次判斷每個if中的條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執行該if所帶的大括號中的代碼,執行完成后,跳出 if else-if結構。如果每個if所帶的判斷條件都不成立,則看當前 if else-if結構中是否存在else如果有else,則執行else中的代碼,如果沒有,則跳出當前結構,什么都不做。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對學員的結業考試成績評測(考慮用if好還是用if-else好) // 成績>=90 :A //90>成績>=80 :B //80>成績>=70 :C //70>成績>=60 :D // 成績<60 :E int score = 0; bool b = true; string level = "";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考試成績"); try { score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if (score >= 90) { level = "A"; } else if (score >= 80) { level = "B"; } else if (score >= 70) { level = "C"; } else if (score >= 60) { level = "D"; } else { level = "E"; } } catch { Console.WriteLine("輸入有誤,程序退出"); b = false; }
if (b) { Console.WriteLine(level); } Console.ReadKey(); //Console.ReadKey(); }
(demo包含try-catch)
switch-case結構。
語法:switch(變量的值或者表達式){case 值1:要執行的代碼;break;case 值2:要執行的代碼;break;case 值3:要執行的代碼;break;case 值4:要執行的代碼;break;.....default:要執行的代碼;break;}執行過程:程序首先計算switch小括號中的變量或者表達式的值。 拿著計算出來的定值依次的跟每個case所帶的值進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則執行該case所帶的代碼,執行完成后,遇到break, 跳出當前switch-case結構。 如果跟每個case所帶的值都不匹配,則看當前switch-case中是否存在default。 如果存在default,則執行default中的代碼,如果沒有default,則該結構什么都不做。
(
如果判斷的多條件,是一個區間性的判斷。推薦使用if else-if.如果判斷的是一個多條件的定值。推薦使用switch-case。
)
//對學員的結業考試成績評測 // 成績>=90 :A //90>成績>=80 :B //80>成績>=70 :C //70>成績>=60 :D // 成績<60 :E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考試成績"); int score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string level = ""; switch (score/10) { case 10: case 9: level = "a"; break; case 8: level = "b"; break; case 7: level = "c"; break; case 6: level = "d"; break; default: level = "e"; break; } console.writeline(level);
循環結構:所謂循環,指的是不停的同一件事情。就算是循環,也會結束的時候,如果一個循環,永遠都不會結束,這種循環叫做死循環。
while循環、
while循環的語法:while(循環條件)//bool類型的值,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循環體;//指的就是不停的在做的那件事兒}執行過程:程序執行到while處,首先判斷while小括號中所帶的循環條件是否成立。如果循環條件成立,也就是返回true,則執行while大括號中的循環體,當循環體執行完一遍后,我們回到循環條件繼續判斷,如果循環條件成立,則繼續執行循環體,如果循環條件不成立,則立即跳出當前while循環。在一個循環中,總會有那么一行代碼能夠改變循環條件,使之終有一天不再成立,如果沒有那么一行代碼能夠改變循環條件,那么這種循環我們叫做死循環。最常用的死循環:while(true){}
break關鍵字1)、跳出當前switch-case結構2)、可以跳出當前的循環break最常跟while(true)死循環配合使用
//求1-100之間所有整數的和 求1-100之間所有奇數的和 求1-100之間所有偶數的和 //循環體:不停的去相加 //循環條件:還沒有加到100 //int sum = 0;//總和 //int i = 1000; //while (i <= 100) //{ // if (i % 2 == 0) // { // sum += i;//sum=sum+i; // } // i++; //} //Console.WriteLine(sum); //Console.ReadKey();
do-while循環、
語法:do{循環體;}while(循環條件);
執行過程:程序首先執行do中的循環體,執行完成后,帶著執行的結果去判斷循環條件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