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最底層,java中的數據是通過使用操作符來操作的。
二、equals()方法不適用于“基本類型”,基本類型直接使用 == 或者 != 即可。
三、當使用邏輯操作符時,可能會遇到短路現象,即一旦能夠明確無誤地確定整個表達式的值,就不再計算表達式余下部分了。
四、直接常量后面的后綴字符標志了它的類型
八進制數以前綴0以及后綴的0-7的數字來表示
十六進制數適用于所有整數數據類型,以前綴0x,后面跟隨0-9或小寫的a-f來表示。
五、C/C++/Java中,用e來表示“10的冪次”
六、按位操作符:或 | 與 & 非 ~ 異或 ^
非也叫取反,只能對一個操作數進行操作,所以不可以和 = 聯合使用。
七、“有符號”右移位操作符使用“符號擴展”:若符號為正,則在高位插入0,若符號為負,則在高位插入1
Java中新增加了一種“無符號”右移位操作符(>>>),它使用“零擴展”:無論正負,都在高位插入0
如果對char、byte、或者short類型的數值進行移位處理,在移位之前,會被轉換成int類型,并且得到的結果也是一個int類型的值。
一個long類型的數值進行處理,最后得到的結果也是long類型的。
如果對byte或short值進行這樣的移位運算,得到的可能不是正確的結果。
八、三元操作符if-else 他是操作符中的一種,因為它最終也會生成一個值
boolean-exp? value0 : value1
如果boolean-exp的結果為true,就計算value0,并且表達式的結果就是該操作符的值,反之亦然。
九、+和+=在Java中有特殊的用途,就是連接字符串
如果表達式以一個字符串起頭,那么后續所有操作數都必須是字符串型
可以使用一個空的string后面跟隨+和一個基本類型的變量,來執行字符串的轉換
十、在類型轉換時,窄化轉換有可能面臨信息丟失的危險,在進行窄化轉換的時候,必須注意截尾與舍入的問題,例如27.6轉化成int的時候結果就為27
通常,表達式中出現的最大的數據類型決定了表達式最終結果的數據類型。
十一、Java中沒有sizeof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