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初學java 時,老師讓模仿一個最基本的聊天程序,帶GUI的,然后我就把所有的代碼都放在main 方法里了,當時讀別人的程序時還很納悶,為毛搞這么多類,這么多方法,最后監聽的時候就傻眼了,搞不下去了,后來一個同學說你干嗎都放在這里面呢blablabla,我才恍然大悟。到了現在還是習慣性的放到一個類里,但會有幾個方法。 最近自學java,就開始讀《Thinking in java》,發現那里面的代碼結構十分清晰,而且講解的淺顯易懂,就開始模仿著寫一些類似的代碼,的確舒服很多。因為初學者,所以收獲也比較多,就決定記錄下來。 1、首先收獲的自然是愈來愈“正規”的代碼風格; 2、其次也是對java處理對象地一些知識,這些是以前不曾接觸的,這些過于小白,就不再贅述; 3、現在深刻地體會到了以前雖然能寫出來,但也就是東拼西湊,隨便抄抄而已; 4、學會了設計類的問題,我現在就是用圖把程序需要的功能都畫出來,然后將其中的一些歸到同一個類,再進行設計接口,然后就會開始往里面填充詳細的內容; 5、終于明白了有界面的時候,文件讀寫之類的容易阻塞的操作要在后臺線程完成,防止用戶界面無響應。 這本書剛讀了個開頭,所以主要就這么多收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