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過程
1.抓取網頁的過程
準備好http請求(http request)->提交對應的請求->獲得返回的響應(http response)->獲得網頁源碼
2.GET還是POST
3.Headers(可選)
在某些情況下,直接抓取是被禁止的,此時需要提供一個Headers來告訴對方我不是機器人
例如:
1 def getHtml(url):2 header={'User-Agent' :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14.0) Gecko/20100101 Firefox/14.0.1','Referer' : '******'}3 request=urllib2.Request(url,None,header)4 response=urllib2.urlopen(request)5 text=response.read()6 return text
4.Post Data(可選)
某些情況下是需要登錄某網站的,此時需要提交帳號密碼之類的,則需要使用Post Data
在IE中稱為request body,Chrome中成為Post Data
5.Cookie(可選)
一般來說,模擬登陸的時候往往會涉及到Cookie
6.其他(代理,最大超時時間timeout)
內容分析
1.對于html源碼,調用BeautifulSoup庫
2.正則表達式
本文參考了http://www.crifan.com/summary_about_flow_PRocess_of_fetch_webpage_simulate_login_website_and_some_notice/
可以說是一個簡化版,想看的可以去看原文
PS:博主提供了很多計算機方面的資料,讀后幫助很大,有興趣的可以過去看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