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目的: 面向切面編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主要實現(xiàn)的目的是針對業(yè)務(wù)處理過程中的切面進行提取,諸如日志、事務(wù)管理和安全這樣的系統(tǒng)服務(wù),從而使得業(yè)務(wù)邏輯各部分之間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同時提高了開發(fā)的效率。
Spring AOP術(shù)語:
1.連接點(Joinpoint) 程序執(zhí)行的某個特定位置:如類某個方法調(diào)用前、調(diào)用后、方法拋出異常后。一個類或一段程序代碼擁有一些具有邊界性質(zhì)的特定點,這些點中的特定點就稱為“連接點”。Spring僅支持方法的連接點,即僅能在方法調(diào)用前、方法調(diào)用后、方法拋出異常時以及方法調(diào)用前后這些程序執(zhí)行點織入通知。連接點由兩個信息確定:第一是用方法表示的程序執(zhí)行點;第二是用相對點表示的方位。連接點是在應用執(zhí)行過程中能夠插入切面的一個點。
以查電表為例子:電力公司為多個住戶提供服務(wù),連接點就是每一家的電表所在的位置(類中的方法的調(diào)用前、調(diào)用后…)。
2.切點(Pointcut) AOP通過“切點”定位特定的連接點。切點和連接點不是一對一的關(guān)系,一個切點可以匹配多個連接點。在Spring中,切點通過org.springframework.aop.Pointcut接口進行描述,它使用類和方法作為連接點的查詢條件,Spring AOP的規(guī)則解析引擎負責切點所設(shè)定的查詢條件,找到對應的連接點。其實確切地說,不能稱之為查詢連接點,因為連接點是方法執(zhí)行前、執(zhí)行后等包括方位信息的具體程序執(zhí)行點,而切點只定位到某個方法上,所以如果希望定位到具體連接點上,還需要提供方位信息。
電力公司為每一個抄表員都分別指定某一塊區(qū)域的住戶。切點就是劃分的區(qū)域。
3.通知(Advice) 切面的工作被稱為通知。是織入到目標類連接點上的一段程序代碼。 Spring切面可以應用5種類型的通知: - 前置通知(Before):在目標方法被調(diào)用之前調(diào)用通知功能; -后置通知(After):在目標方法完成之后調(diào)用通知,此時不會關(guān)心方 法的輸出是什么; -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在目標方法成功執(zhí)行之后調(diào)用通知; -異常通知(After-throwing):在目標方法拋出異常后調(diào)用通知; -環(huán)繞通知(Around):通知包裹了被通知的方法,在被通知的方法調(diào) 用之前和調(diào)用之后執(zhí)行自定義的行為。
抄表員的本職工作是登記用電量,但他們還需要向電力公司匯報的信息。 登記用電量是目標對象,匯報的信息就是通知。
4.引介(Introduction) 引入允許我們向現(xiàn)有的類添加新方法或?qū)傩裕且环N特殊的通知。這樣,即使一個業(yè)務(wù)類原本沒有實現(xiàn)某個接口,通過AOP的引介功能,我們可以動態(tài)地為該業(yè)務(wù)類添加接口的實現(xiàn)邏輯,讓業(yè)務(wù)類成為這個接口的實現(xiàn)類。
5.切面(Aspect) 切面由切點和通知(引介)組成,它既包括了橫切邏輯的定義,也包括了連接點的定義。
抄表員的開始一天的工作時,他要知道從哪些區(qū)域(切點)收集信息,從而進行匯報(通知)。
6.織入(Weaving) 織入是把切面應用到目標對象并創(chuàng)建新的代理對象的過程。 AOP有三種織入的方式: a、編譯期:切面在目標類編譯時被織入。這種方式需要特殊的編譯器。AspectJ的織入編譯器就是以這種方式織入切面的。 b、類加載期:切面在目標類加載到JVM時被織入。這種方式需要特殊的類加載器(ClassLoader),它可以在目標類被引入應用之前增 強該目標類的字節(jié)碼。AspectJ 5的加載時織入(load-time weaving,LTW)就支持以這種方式織入切面。 c、運行期:切面在應用運行的某個時刻被織入。一般情況下,在織入切面時,AOP容器會為目標對象動態(tài)地創(chuàng)建一個代理對象。Spring AOP就是以這種方式織入切面的。
簡單例子:
1、在瀏覽器中打開http://start.spring.io/,如圖


點擊“Switch to the full version.”,勾選”Web”和AOP,然后點擊“ Generate Project alt +”按鈕,把文件保存到本地某個位置
2、解壓文件直接在IDEA中open,項目目錄如下:

3.編制Example.java存于demo/src/main/java/com/example/web下
package com.example.web;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RestControllerpublic class Example { @RequestMapping("/") public String home() { return "Hello World!"; }}4.編制WebLogAspect.java在demo/src/main/java/com/example/aop下:
package com.example.aop;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Returning;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Pointcut;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RequestContextHolder;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ServletRequestAttributes;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import java.util.Arrays;@Aspect@Componentpublic class WebLogAspect { protected static org.slf4j.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WebLogAspect.class); @Pointcut("execution(public * com.example.web..*.*(..))") public void webLog() { } @Before("webLog()") public void doBefore(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 "進入doBefore切面"); // 接收到請求,記錄請求內(nèi)容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attributes =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getRequestAttributes();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attributes.getRequest(); // 記錄下請求內(nèi)容 logger.info("URL : " + request.getRequestURL().toString()); logger.info("HTTP_METHOD : " + request.getMethod()); logger.info("ip : " + request.getRemoteAddr()); logger.info("CLASS_METHOD : "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DeclaringTypeName() + "." + joinPoint.getSignature().getName()); logger.info("ARGS : " + Arrays.toString(joinPoint.getArgs())); } @AfterReturning(returning = "ret", pointcut = "webLog()") public void doAfterReturning(Object ret) throws Throwable { // 處理完請求,返回內(nèi)容 logger.info("RESPONSE : " + ret); }}5.運行 通過運行程序并訪問:http://localhost:8080,可以獲得下面的日志輸出:

實現(xiàn)AOP的切面主要有以下幾個要素:
使用@Aspect注解將一個java類定義為切面類使用@Pointcut定義一個切入點,可以是一個規(guī)則表達式,比如下例中某個package下的所有函數(shù),也可以是一個注解等。根據(jù)需要在切入點不同位置的切入內(nèi)容,5種類型的通知 使用@Before在切入點開始處切入內(nèi)容使用@After在切入點結(jié)尾處切入內(nèi)容使用@AfterReturning在切入點return內(nèi)容之后切入內(nèi)容(可以用來對處理返回值做一些加工處理)使用@Around在切入點前后切入內(nèi)容,并自己控制何時執(zhí)行切入點自身的內(nèi)容使用@AfterThrowing用來處理當切入內(nèi)容部分拋出異常之后的處理邏輯總結(jié): 使用http://start.spring.io/可以快速的搭建項目,另AOP原理主要是使用動態(tài)代理詳見:
http://blog.csdn.net/QQ_29614459/article/details/53941359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