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大部分不是原創,
redis:
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內存數據庫了。
持久化方式:redis所有數據都是放在內存中的,持久化是使用RDB方式或者aof方式。
解密redis持久化:http://blog.nosqlfan.com/html/3813.html
mysql:
無論數據還是索引都存放在硬盤中。到要使用的時候才交換到內存中。能夠處理遠超過內存總量的數據。
數據量和性能:當物理內存夠用的時候,redis>mongodb>mysql當物理內存不夠用的時候,redis和mongodb都會使用虛擬內存。實際上如果redis要開始虛擬內存,那很明顯要么加內存條,要么你換個數據庫了。但是,mongodb不一樣,只要,業務上能保證,冷熱數據的讀寫比,使得熱數據在物理內存中,mmap的交換較少。mongodb還是能夠保證性能。有人使用mongodb存儲了上T的數據。mysql,mysql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數據量跟內存下的關系。不過,內存的量跟熱數據的關系會極大地影響性能表現。當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都不夠用的時候,估計除了mysql你沒什么好選擇了。其實,從數據存儲原理來看,我更傾向于將mongodb歸類為硬盤數據庫,但是使用了mmap作為加速的手段而已。簡說mmap:mmap系統調用并不是完全為了用于共享內存而設計的。它本身提供了不同于一般對普通文件的訪問方式,進程可以像讀寫內存一樣對普通文件進行操作。mmap 系統調用使得進程之間通過映射同一個普通文件實現共享內存。普通文件被映射到進程地址空間后,進程可以像訪問普通內存一樣對文件進行訪問,不必再調用。 read(),write()等操作。mmap并不分配空間, 只是將文件映射到調用進程的地址空間里, 然后你就可以用memcpy等操作寫文件, 而不用write()了.寫完后用msync()同步一下, 你所寫的內容就保存到文件里了. 不過這種方式沒辦法增加文件的長度, 因為要映射的長度在調用mmap()的時候就決定了。下面是redis和mongodb的對比圖: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