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閉原則:
這一條放在第一位來理解,它的含義是對擴展開放,對修改關閉。解釋一下就是,我們寫完的代碼,不能因為需求變化就修改。我們可以通過新增代碼的方式來解決變化的需求。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現實中,我們要盡量的縮小這種修改。
再解釋一下這條原則的意義所在,我們采用逆向思維方式來想。如果每次需求變動都去修改原有的代碼,那原有的代碼就存在被修改錯誤的風險,當然這其中存在有意和無意的修改,都會導致原有正常運行的功能失效的風險,這樣很有可能會展開可怕的蝴蝶效應,使維護工作劇增。
說到底,開閉原則除了表面上的可擴展性強以外,在企業中更看重的是維護成本。
所以,開閉原則是設計模式的第一大原則,它的潛臺詞是:控制需求變動風險,縮小維護成本。
以下幾種原則,都是為此原則服務的。
二、里氏替換選擇:
此原則的含義是子類可以在任何地方替換它的父類。解釋一下,這是多態的前提,我們后面很多所謂的靈活,都是不改變聲明類型的情況下,改變實例化類來完成的需求變更。當然,繼承的特性看似天然就滿足這個條件。但這里更注重的是繼承的應用問題,我們必須保證我們的子類和父類劃分是精準的。
里氏替換原則的潛臺詞是:盡量使用精準的抽象類或者接口。
三、單一職責原則:
單一職責的含義是:類的職責單一,引起類變化的原因單一。解釋一下,這也是靈活的前提,如果我們把類拆分成最小的職能單位,那組合與復用就簡單的多了,如果一個類做的事情太多,在組合的時候,必然會產生不必要的方法出現,這實際上是一種污染。
舉個例子,我們在繪制圖案的時候,用“點”組成圖和用“直線”組成圖,哪個更靈活呢?一定是“點”,它可以繪制任何圖形,而直線只能繪制帶有直線條的圖案,它起碼無法畫圓。
單一職責的潛臺詞是:拆分到最小單位,解決復用和組合問題。
四、接口隔離原則:
接口隔離原則可以說是單一職責的必要手段,它的含義是盡量使用職能單一的接口,而不使用職能復雜、全面的接口。很好理解,接口是為了讓子類實現的,如果子類想達到職能單一,那么接口也必須滿足職能單一。
相反,如果接口融合了多個不相關的方法,那它的子類就被迫要實現所有方法,盡管有些方法是根本用不到的。這就是接口污染。
接口隔離原則的潛臺詞是:拆分,從接口開始。
五、依賴倒置原則:
想要理解依賴倒置原則,必須先理解傳統的解決方案。面相對象的初期的程序,被調用者依賴于調用者。也就是調用者決定被調用者有什么方法,有什么樣的實現方式,這種結構在需求變更的時候,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推翻重寫。
依賴倒置原則就是要求調用者和被調用者都依賴抽象,這樣兩者沒有直接的關聯和接觸,在變動的時候,一方的變動不會影響另一方的變動。
其實,依賴倒置和前面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都強調了抽象的重要性。
依賴倒置的潛臺詞是:面向抽象編程,解耦調用和被調用者。
六、迪米特原則:
迪米特原則要求盡量的封裝,盡量的獨立,盡量的使用低級別的訪問修飾符。這是封裝特性的典型體現。
一個類如果暴露太多私用的方法和字段,會讓調用者很茫然。并且會給類造成不必要的判斷代碼。所以,我們使用盡量低的訪問修飾符,讓外界不知道我們的內部。這也是面向對象的基本思路。這是迪米特原則的一個特性,無法了解類更多的私有信息。
另外,迪米特原則要求類之間的直接聯系盡量的少,兩個類的訪問,通過第三個中介類來實現。
迪米特原則的潛臺詞是:不和陌生人說話,有事去中介。
七、組合/聚合復用原則:
此原則的含義是,如果只是達到代碼復用的目的,盡量使用組合與聚合,而不是繼承。這里需要解釋一下,組合聚合只是引用其他的類的方法,而不會受引用的類的繼承而改變血統。
繼承的耦合性更大,比如一個父類后來添加實現一個接口或者去掉一個接口,那子類可能會遭到毀滅性的編譯錯誤,但如果只是組合聚合,只是引用類的方法,就不會有這種巨大的風險,同時也實現了復用。
組合聚合復用原則的潛臺詞是:我只是用你的方法,我們不一定是同類。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