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滯位(Stickybit),又稱粘著位,是Unix文件系統權限的一個旗標。最常見的用法在目錄上設置粘滯位,也只能針對目錄設置,對于目錄內文件有效。則設置了粘滯位后,只有目錄內文件的所有者或者root才可以刪除或移動該文件。如果不為目錄設置粘滯位,任何具有該目錄寫和執行權限的用戶都可以刪除和移動其中的文件。實際應用中,粘滯位一般于/tmp目錄,以防止普通用戶刪除或移動其他用戶的文件。
在Linux系統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tmp”、 “/var/tmp”目錄。這兩個目錄作為Linux系統的臨時文件夾,權限為“rwxrwxrwx”,即允許任意用戶、任意程序在該目錄中進行創建、刪除、移動文件或目錄等操作。
粘滯位權限便是針對此種情況設置,當目錄被設置了粘滯位權限以后,即便用戶對該文錄有寫入權限,也不能刪除該目錄中其他用戶的文件數據,只有該文件的所有者和root用戶才有權將其刪除。設置了粘滯位之后,正好可以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允許各用戶在目錄中任意寫入、刪除數據,但是禁止隨意刪除其他用戶的數據。
需要注意的是, 粘滯位權限只能針對目錄設置,對于文件無效。 設置了粘滯位權限的目錄,使用ls命令查看其屬性時,其他用戶權限處的“x”將變為“t”。
實驗思路:
1: 首先我們用root模式創建一個目錄 file,并且在 file里面寫一個簡單的test.c文件
2: 然后我們將file 目錄的權限更改,給other 加入 t 權限
3: 回到普通模式,嘗試刪除file


如果是文件而不是目錄,則+t 也沒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