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的要害作用是用于網絡的互連,每個路由器與兩個以上的實際網絡相連,負責在這些網絡之間轉發數據報。在討論 ip 進行選路和對報文進行轉發時,我們總是假設路由器包含了正確的路由,而且路由器可以利用 ICMP 重定向機制來要求與之相連的主機更改路由(具體請看 IP 部分的相應章節)。但在實際情況下 , IP 進行選路之前必須先通過某種方法獲取正確的路由表。在小型的、變化緩慢的互連網絡中,治理者可以用手工方式來建立和更改路由表。而在大型的、迅速變化的環境下,人工更新的辦法慢得不能接受。這就需要自動更新路由表的方法,即所謂的動態路由協議, RIP 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
RIP(route information PRotocol)協議是基于V-D算法(又稱為Bellman-Ford算法)的內部動態路由協議。V-D是Vector-Distance的縮寫,因此V-D算法又稱為距離向量算法。這種算法在ARPARNET早期就用于計算機網絡的路由的計算。RIP協議在目前已成為路由器、主機路由信息傳遞的標準之一,就因為這個原因,RIP協議被大多數IP路由器商業賣主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