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1971(IPv6無狀態地址自動配置)中描述了IPV6的無狀態自動配置。該R F C還在更新,大多數修改是對原規范的澄清或細化,例如對潛在的路由器否認服務攻擊的處理方法等。無狀態自動配置過程要求節點采用如下步驟:首先,進行自動配置的節點必須確定自己的鏈路本地地址(如IEEE EUI-64 地址);然后,必須驗證該鏈路本地地址在鏈路上的唯一性;最后,節點必須確定需要配置的信息。該信息可能是節點的IP地址,或者是其他配置信息,或者兩者皆有。假如需要IP地址,節點必須確定是使用無狀態自動配置過程還是使用狀態自動配置過程來獲得。
1985年,BOOTP首先在RFC951(自舉協議)中描述,該協議的最初目的是答應工作站向本地服務器詢問他們自己的IP地址、某服務器主機的地址以及自舉執行文件的名稱。對于某些應用,如無盤工作站從網絡服務器上裝入全部軟件的情況,BOOTP的功能足夠了;但是對于很多其他應用,如將個人機連接到ipv4網絡,BOOTP的功能不足。其問題在于除BOOTP提供的信息之外,P C的TCP/IP網絡軟件需要更多的信息,如主機名字、域名、子網掩碼及D N S服務器地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