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BGP中引入OSPF路由,發布給其它AS,在每個邊界路由器中,OSPF引入BGP路由,發布給AS內部路由器,每個路由器都具有全部網絡的路由,這種方式配置簡單,缺點是域內路由器需要較大的內存和處理能力,并且AS外部路由的波動會傳遞到AS內部,適用于網絡中路由總數較小的情況;
2 在BGP中引入OSPF路由,經過路由聚合(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aggregation命令動態聚合,一是通過配置靜態路由并引入BGP的靜態方法) 后發布給其它AS,在每個邊界路由器中,OSPF引入BGP路由,發布給AS內部路由器。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AS外部路由,假如每個AS中分配的ip地址比較規整,通過配置少量的聚合命令就可以了,但在用戶的網絡中,經常有一些具有固定IP地址的子網從一個AS移動到另外一個AS去,而聚合的路由不能反映這種信息;
3 在BGP中引入OSPF路由,發布給其它AS,在每個邊界路由器中,OSPF不引入BGP路由,而是引入一條默認路由,發布給AS內部的其它路由器。這樣,每個邊界路由器具有AS外部路由的完整信息,而AS內部路由器對于在AS內部不能到達的目的地,都遵循默認路由首先到達距離最近的邊界路由器,由邊界路由器來查找外部路由。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忽略了AS之間路由的度量值,可能使得到達AS外部的路由不是最優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