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顧瑩
近日,坊間紛紛傳聞拿到第一張ipTV牌照的上海文廣集團,與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已分別就IPTV試點達成框架性協議,約定與中國電信在五省市選擇17座城市進行試點,包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和陜西,測試時間從現在到明年年底左右。和網通約定的城市仍是哈爾濱網通。
紙上談兵
《通信產業報》記者了解到在同一時間進行的上海國際通信展上,上海文廣某人士證實,上海文廣的確形成了這一框架協議,但是卻焦慮重重。
據一位剛開始介入IPTV市場的廠商代表稱,由于涉及太過敏感的政治因素,手中只擁有大量內容的上海文廣顯然不可能直接把內容賣給電信和網通,這一框架協議很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記者隨即致電最具有代表意義的兩個試點——廣東電信和上海電信,但兩者皆回避了這一問題。另據稱,由于這一框架協議是有中國電信集團北京總部統一部署,因此這一框架的內容也有電信總部統談,目前進展只是電信和文廣“商量著來”,雖然合作會繼續,但需要多少時日還要過政策關。
廣東電信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稱,文廣只有內容沒有通道,不會空拿一張IPTV牌照,與電信的深度合作是遲早的。
萬事具備
與早期推廣IPTV不同,現在除了UT斯達康和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外,思科和朗訊也先后以不同角色IPTV市場,除了因為市場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電信和網通已經具備了推廣IPTV的物理條件。
據五年前曾為杭州網通提供路由接入設備的JUNIPER某高工回憶,在接入層面杭州網通已經具備了推廣IPTV的硬件條件,用戶寬帶當時已經能達到512K-2M不等。而實際上,據廣州電信研究院某研究員稱,在針對IPTV的測試環境下,2M帶寬看IPTV“沒什么大問題”。
據朗訊負責IPTV的工程師項敏稱,電信和網通的寬帶基礎條件已經非常好,提供8M,6M的帶寬沒有任何問題,雖然網絡是不可控的,由此引發的線路改造和擴容還是必須的,但是量不會很大,上馬IPTV不會耗費很高的成本,運營商最理想的狀態即是不做任何投入就推動IPTV。
專家告訴記者,以北京為例,實際上運營商已經完全可以提供很高的帶寬,然而運營商不得不根據合理并發比(某種愛爾蘭數)來限制到用戶端的帶寬,因此北京的大多數用戶獲得帶寬有512K,1M,2M等差別。
廣東電信研究院唐宏雖然不愿透露過多細節,但是他還是告訴記者,在使用IPTV之前,他們會根據網絡承受能力和設備情況進行很好前期規劃,在網絡不會出現問題的前提下保證用戶質量。記者粗算了一下,廣東電信初期發展20萬IPTV用戶,只會占用廣東電信10%的量,而香港推廣IPTV 3年多,用戶也不過30萬,由此驗證運營商的帶寬儲備已經足夠。
順水推舟
IPTV涉及到電信和廣電兩個產業,但是這兩個產業的態度和投入力度卻有很大的差異。就電信運營商來說,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IPTV的發展來帶動寬帶用戶的持續增長,從而推動整個互聯網增值服務產業的快速前進。因為盡管這兩年寬帶用戶市場快速發展,但是寬帶用戶的持續發展受到了PC保有量的制約。2005年4月,DSL用戶規模為2024萬,而包括筆記本在內的PC保有量僅有6000萬部。相比之下,廣電擁有超過3億的家庭電視用戶和1億的家庭有線電視用戶。所以,這也是一些ICP,尤其是那些市場領先者(如盛大),對IPTV如此熱衷和積極的主要原因。
易觀劉磊建議,利用國內大型傳媒機構和地方廣電運營商之間的沖突,展現電信統一網絡優勢,從而獲取其手中的海量內容資源。
此外,運營商可以通過購買海外影視媒體的特色產品,既可以滿足其內容在國內落地的強烈需求,又可以利用其特色產品來充分滿足細分用戶市場的需求。民營背景的內容創生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的壓力,機制更加靈活,內容更有創新性。運營商應該重點扶持這類企業,通過他們既可以充分體現IPTV與傳統電視的內容差異化,樹立品牌特色,又可以進一步激活內容市場,促進市場競爭。
劉磊還認為,也可以通過定制方式既可以保證運營商采購的機頂盒標準的統一,又利于運營商設定內置功能和菜單。以快速滲透的市場戰略為原則,為用戶提供“豐富寬帶內容+接入服務+終端”的一站式服務,注重資費和支付方式的多樣化。
而Infosage咨詢公司董╂認為,目前中國的IPTV的商業模式并不成熟。市場的繁榮仍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和投入,因此運營商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牌照發放前的預備中。
他認為,在IPTV建設初期,需要采用免月租費或者減少月租費的方式來吸納用戶積聚人氣,但是IPTV不可能無限期免費下去,必然要面臨如何收費,如何分配收入,如何加快發展等系列問題,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是需要各運營商業務部門深思熟慮的問題。
此外,上馬IPTV對運營商的寬帶網絡提出嚴重的考驗,網絡必須確保每個用戶到IPTV服務器之間的鏈接帶寬都能達到786Kbps。也就是說,每條鏈路的每個連接段都必須達到786Kbps的要求。雖然目前電信運營商大量上馬ADSL++,但這只能保證局端一側高帶寬。而真正要解決用戶側的帶寬問題需要對大量的城域網和銅線資源進行改造,這部分工程將不能影響IPTV質量和原有客戶的使用習慣,解決這一點也十分棘手。
最重要的是,一旦IPTV真正放號商用,內容的版權問題不可避免,目前用戶從網上下載的大量內容均屬于盜版產品,這些或免費或收費的內容并沒有讓固網運營商從中賺到一分錢,就連接入費也成無骨之肉,將不正規的內容收編整頓,電信運營商可謂前路漫漫。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