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點播你想看的電影,預先錄制某個時段的音樂,邊看電視邊與遠方的好友分享心得……帶來這種變化的是一項名為網絡電視(ipTV)的業務。
所謂IPTV,是一項專為用戶提供數字視頻節目的廣播和點播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的業務。與數字電視基于有限電視傳播網絡不同的是,IPTV通過基于IP協議的寬帶數據網傳播。電信寬帶用戶都能夠享受到IPTV服務。寬帶用戶和傳統有線電視用戶將成為
IPTV的潛在用戶。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5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中國寬帶用戶在2004年底已經達到4280萬,預計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1億。而來自亞洲有線與衛星電視廣播協會(CASBAA)的猜測報告稱,2010年,中國付費電視用戶數量將達到1.28億戶。
若以這樣累計下來的2.28億為基數,按每戶每月80元粗略估算(基本月租費+節目點播費),到2010年,IPTV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
目前,一個集網絡提供商、業務運營商、內容提供商、設備生產商、系統集成商、標準制定組織以及應用開發商在內的IPTV產業鏈已經形成。在這個產業鏈上,包括東方明珠、中視傳媒、歌華有線、中信國安、海信電器、廣電電子、光電信息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經分別在內容提供、網絡運營、設備提供等方面進入市場。
兩張IPTV牌照廣電發給自家人?
電信運營商暫時無法染指網絡電視
廣電總局將在3月中下旬正式發放網絡電視(IPTV)牌照,不過電信運營商不在首批牌照發放范圍之列。記者前天獲悉的這一消息被國內某權威證券報證實。
該報道稱,首批獲牌公司將是廣電系統內部公司,中心電視臺的中視網絡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文廣集團下屬東方網絡電視有限公司的可能性最大。
“非常敏感。”廣電總局社會治理司網絡治理處副處長楊培紅說,“不是簡單的是或者非,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這位負責IPTV相關事務的女官員拒絕接受記者進一步采訪。
廣電總局辦公廳負責新聞事務的一位商女士則表示并不知情。
中視網絡戰略發展部官威稱,公司還沒有接到任何正式通知。而東方網絡的一知情人士則反復表示,問題太敏感,集團領導打過招呼,不能隨意對外透露。
事件相關方的“敏感”有著充分理由。事實上,早在1999年,國家曾發布75號文件,禁止廣電、電信兩大行業相互滲透,然而在IPTV出現之后,這一政策的執行遭碰到了困境。
2003年以來,電信運營商為發展IPTV屢有動作。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電信業內部的一份絕密文檔顯示,就開展IPTV業務問題,2003年9月上海電信和廣州電信曾試探過信產部的政策底線。這一試探成為電信日后大力發展IPTV的奠基石。
不過,由于內容傳播必須經廣電總局審批,電信運營商能否進入IPTV市場大獲其利,廣電總局才是終裁者,要它說了算。
2004年7月,廣電總局頒發39號文,要求已領取《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申請更換許可證。也就是說,廣電總局將重新確認網上信息傳播的從業資格。這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希望,因為只要獲得《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才名正言順。
不過,運營商等來的是再次的失望。上海全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肖燕說,IPTV成為行業關注熱點的最大理由,還是因為電信運營商的積極介入,因為IPTV是廣電系統數字電視市場的有力爭奪者。
據了解,廣電總局很早就展開了基于有線電視網的數字電視的推廣,做了大量普及工作,但市場一直沒有熱起來。當基于IP協議寬帶數據網的IPTV出現后,廣電總局發現,電信運營商正在試圖利用這種新型業務進入自己的領域。
“威脅到了廣電體系固有的壟斷利潤,將運營商攔在‘門外’的結果在情理之中。”上述知情人士說,數字電視和IPTV不過是實現相似業務的不同實現模式,目標市場同為個人住宅用戶。(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