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央視網絡電視公布在云南、新疆、河北、河南、黑龍江五省落地,這是繼央視網絡此前開通了北京、上海、江蘇三地的網絡電視后又一次集中落地。在五省合作者名單中,我們看到了網通、電信的身影,這正體現了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此前表達的有關“內防外聯”思想:電信新業務對廣電業務形成威脅,廣電系統需積極探索與其他行業合作的方
式,“不能把服務對象變成競爭對手”。
而央視網絡的這次高調新聞發布,感覺像是對節前在京舉辦的“2005ipTV中國峰會”的呼應,那次峰會,主角是電信系統廠商和電視制造廠商,不見廣電部門的領導,鮮見廣電系統廠商的身影。這回,廣電系統也算是在IPTV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了。
IPTV的要害年?
“IPTV如同大聲啼哭的嬰兒,把整個產業鏈包括風險投資領域攪得一片喧鬧。”一如一位金融業界人士的這句比喻,五一前夕召開的“2005IPTV中國峰會”果然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諸多電信系統廠商和以TCL為代表的彩電企業差不多個個兩眼放光地描繪網絡電視在中國的光明前景。各路英豪激情萬丈地稱,2005年將是“中國的IPTV年”。
他們有連串的數據作為市場判定的依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不久前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5年1月19日,全國互聯網用戶為9400萬,其中,寬帶互聯網用戶量已達4280萬,“網絡游戲和在線影視點播等收費業務如火如荼,IPTV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已經具備。”
自1999年英國的Video Networks公司推出IPTV業務以來,國外許多電信運營商相繼進入IPTV市場,到2004年底,全球IPTV用戶數已超過100萬戶。
電信廠商們選擇2005年作為“IPTV年”其實還是有更具體的針對性。數字電視正處在平臺整體平移的要害時期,廣電急于上數字電視,但還沒有找到真正的贏利模式。在這個節骨眼上,IP網絡和視頻技術的發展讓電信行業發現了IPTV的優勢。假如趕在數字電視平移之前做好IPTV,那么無疑數字電視和互動電視這個市場就被電信占領。而假如在大部分地區平移完成后再來做這個事,顯然就會失去很多用戶。因此手握IPTV牌的電信系統就得在今年與廣電系統搶速度,瞅著空檔排兵布陣。
電信商的咄咄氣勢讓廣電系統備感壓力,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提醒業內:“今年被中國電信定為‘IPTV’發展年,對他們來說,發展IPTV業務條件已經成熟,要害只在政策。我們假如再占著壟斷資源不發展,只有死路一條。”
張海濤提及的“壟斷資源”也恰是“2005IPTV中國峰會”上,電信運營商們觸及最多的話題。IPTV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應用而產生的,它的核心內容還是來自電視運營商。根據我國現行行政治理體系,廣播和電視由國家廣電總局監管,而互聯網和電信網則由信息產業部負責,IPTV業務成為需要兩個部門協商解決的“灰色領域”。由廣電局控制的牌照就讓電信運營商抓耳撓腮。
“構建開放的營運架構——廣電向電信開放內容,電信向廣電開放IP服務,由電信這和廣電共同提供網絡和內容資源,聯合機頂盒廠商成立第三方治理機構,真正改變現有的產業鏈結構,形成獨立于電信與廣電之外類似于物業治理的第三方產業。”專家的倡導只能是個大體的思路,具體實施還需信息產業部、廣電局等部門協商、磨合。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數字電視久不出臺,其背后是“水深”,但“IPTV水更深”,有業內人士感慨,因為這一產業供給鏈所涉及的環節空前復雜,涉及最終用戶、業務運營商、寬帶接入商、網絡運營商、內容集成商、內容提供商。政策的不明朗也為產業投入不確定因素。
在此背景下“IPTV年”也許將具化為“IPTV相關產業政策奮斗年”。
老百姓:我們需要嗎?
盡管IPTV產業鏈上的各路英豪為網絡電視的出現熱情涌動,但最終掏錢的老百姓對此事卻表現得冷靜、淡漠。
-問問咱們老百姓,是否需要這種觀看方式?/對IPTV,我的意見是真正到老百姓實用至少要5-10年間,技術是技術,市場是市場,牽扯的利益方太多,難搞!!!
-咱老百姓一天忙到頭,能有多少時間看電視?要看大片?弄堂口有家碟屋,一塊錢租一天。
-搞個ADSL還要限我的速,IPTV天方夜譚吧 ?/假如不限速,你就等著掉線吧!
真可謂“誰用誰知道”,老百姓不講理論只將實用,網友留的帖子清楚、簡明地點出了當前IPTV使用中的現實問題:內容、收費、網速。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目前的網絡帶寬容量僅僅能承受5%的寬帶用戶使用IPTV服務,以4280萬寬帶用戶的數量來計算,即只能支撐200多萬IPTV用戶。5月15日,記者在央視網絡新聞發布會現場觀看央視網絡的IPTV節目時,發現畫面模糊,有毛邊,類似VCD的播放效果。現場工作人員解釋,是北京的寬帶不行,而在南京以及一些沿海城市,網路較好,收看效果要好于此。
至于收費模式,老百姓關心,業內人士也在積極探討:PTV商業模式應該照搬廣電模式即依靠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還是效仿電信模式即從大眾用戶身上收費?央視網絡現在上網的電視節目中都已剔除了廣告,是純粹的節目集成,由當地電信運營商統一收費,最后雙方分成。此前他們一直走“先免費體驗后自愿付費”的道路。“中國網民免費享受已經成了根深蒂固的習慣,我們要慢慢改變這一現狀。”央視網絡的相關負責人將改變網民的消費習慣當作普及IPTV的一項重要內容。不過,這也對IPTV的節目制造商、節目集成商提出了要求,節目要好看、經看,讓消費者覺得掏錢值,否則他們會轉身去“碟屋”。
彩電企業:攛掇“后仰”
3月底,在京舉辦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上,參觀的老百姓對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的異同一頭霧水。其實,簡言之,就是節目的傳輸使用有線電視網還是互聯網,接收終端是電視還是電腦,有專家形象地以“后仰還是前傾”概括。選擇前者,你可以懶懶地躺在沙發上,而在電腦前看節目必須探出身子、伸長脖子,與電腦至少保持70厘米才能看清屏幕。
但在彩電廠家的摻和下,IPTV不再與“前傾”發生必然聯系。人們可以選擇躺在在客廳的沙發上,看IPTV。
所以,“2005IPTV中國峰會”TCL、海爾積極參與。TCL—湯姆遜全球研發中心深圳本部總經理羅秋林甚至不由自主:今天這個會上,最興奮的是華為、中興等設備供給商,第二興奮的就是我們電視生產企業了。
彩電制造企業的積極參與甚至導致了中國IPTV發展進程的非凡性——終端設備制造商先于網絡運營商切入。2001年,國內終端設備主流制造商率先推出了“網絡化,多兼容,高清楚”的電視機,最早介入了中國IPTV的終端設備制造業務。到2004年,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等網絡運營商才開始悄然進軍IPTV業務。
早在1999年,微軟就曾聯合一些國內家電廠商推動“維納斯計劃”,現在看來,應該是IPTV的早期版本之一。隨后,TCL于2001年推出的HID電視及HID一鍵飛,可視為IPTV的早期升級版本。目前所見的TV+IP機頂盒屬3C融合的第二代產品。羅秋林介紹,即將成型的第三代3C融合開放信息平臺,是可通過內置芯片組實現同時支持數字電視與IPTV的數字電視機,電視具有強大的數據運算和信息處理能力。
讓老百姓“后仰”著看IPTV成了國內彩電企業的目標,為實現此目標,TCL認為,彩電制造商須在三個方面作出努力:一,簡化終端設備上網操作;二,降低終端設備使用成本;三,進一步加強與產業供給鏈各方的協調配合,形成強大的產業聯盟。
不過,在目前尚不知IPTV、數字電視誰先成氣候,或者最終兩者有可能平分秋色的情況下,彩電廠家沒敢把話說滿,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進退空間,“無論是數字電視還是IPTV,無論通過何種形式進行傳輸,數字電視機作為家庭信息娛樂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彩電企業是在強調以電視機為顯示終端的客廳文化在家庭中的主體地位。
其他顯示終端制造商自然不會干看著。“手機越來越聰明了。”5月12日,PalmSource公司、三星電子、中國聯通新時訊聯合展示了三星SCH-i539智能終端的眾多功能和易用性,其中比較重要的功能是,在聯通視訊新干線業務平臺上,可以方便地觀看實時電視、電影等流媒體業務。
只要電池待電量答應,只要消費者更看中便利性,不嫌屏幕小,手機哪天也要擠進來分IPTV一杯羹也未可知。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