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技術由施樂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實現,之后在施樂、Digital以及Intel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10Mbps的DIX以太網標準。從1983年正式成為802.3標準開始,以太網技術已走過了20年的風雨歷程:1995年,IEEE正式通過802.3u快速以太網標準,以太網技術實現了第一次飛躍。1998年802.3z千兆以太網標準正式發布,2002年802.3ae又得到了IEEE的通過。與此同時,90年代以太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應用。由于以太網技術具有共享性、開放性、加上設計技術上的一些優勢(如結構簡單、算法簡潔、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級)以及要害的傳輸速率的大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網領域站穩了腳跟,而且在城域網甚至廣域網范圍內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
萬兆以太網技術介紹
萬兆以太網技術始于2002年6月802.3ae10GE標準的正式發布。在物理層,802.3ae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與傳統以太網連接速率為10Gbps的“LANPHY”,另一種為連接SDH/SONET速率為9.58464Gbps的“WANPHY”;WANPHY與SONETOC-192幀結構的融合,可以與OC-192電路和SONET/SDH設備一起運行,保護了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使運營商能夠在不同地區中通過城域網提供端到端以太網。在傳輸介質方面,802.3ae目前可以支持9um單模、50um多模和62.5um多模光纖。在數據鏈路層,802.3ae繼續了802.3以太網的幀格式及最大/最小幀長度,支持多層星型連接、點到點連接及上述拓撲的組合,充分保證對已有應用的兼容性,對上層應用沒有影響,使得升級風險極低。
萬兆以太網應用
隨著千兆到桌面的日益普及,萬兆以太網技術將會在匯聚層和骨干層得到廣泛的應用。就目前網絡現狀而言,萬兆以太網將首先應用在以下幾個地方:高校校園網將是萬兆以太網的重要應用場合。利用10GE的高速鏈路構建校園網的骨干鏈路以及各個分校區和本部之間的連接,實現端到端的以太網訪問,提高了傳輸的效率,有效地保證了遠程多媒體教學、數字圖書館等業務的開展。
10GE在校園網的應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