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啟動OSPF協(xié)議
在CISCO路由器上啟動OSPF路由協(xié)議,一般需要兩個步驟:
(1)啟動OSPF協(xié)議進程: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PRocess-id>
(2) 定義路由器所在的網絡: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 address> <mask> area <area-id>
OSPF協(xié)議通過Router ospf命令來啟動,OSPF協(xié)議進程號(Process-id)是只與當前路由器有關的一個數值,與網絡中的其他路由器沒有任何關系。一個路由器可以運行一個OSPF進程,也可以運行多個OSPF進程,每一個OSPF進程維護一個數據庫,所以盡可能只運行一個OSPF進程,減輕路由器的負荷。
Network命令定義路由器所處的網絡,指定路由器端口所處的網絡域。掩碼定義了網絡的大小,其數值與端口的掩碼相反,例如0.0.0.255掩碼定義了前三個字節(jié)為網絡號,標識此網絡的大小。網絡域標識號(area-id)標識此端口所屬的網絡域,其取值一般為整數,也可以以ip地址的形式表達。
配置命令如下:
Router#
Interface ethernet 0
Ip address 200.2.2.1 255.255.255.0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200.8.8.1 255.255.255.0
Router ospf 108
Network 200.2.2.0 0.0.0.255 area 0
Network 200.8.8.0 0.0.0.255 area 1
上述第一段配置了以太口0的IP地址,第二段配置了串口0的IP地址,第三段啟動OSPF路由協(xié)議,網絡200.2.2.0和200.8.8.0分別置于不同的網絡域中。
2. 配置OSPF接口參數
OSPF協(xié)議網絡接口參數都有其默認取值,同時答應用戶根據網絡實際需要來配置一些接口參數,以充分優(yōu)化網絡。
(1) HELLO 間隔
OSPF路由器定期向鄰接路由器發(fā)送HELLO數據包,以探尋相鄰路由器的狀態(tài)。其探尋間隔可以進行設置。(HELLO間隔是以秒為單位)
Router(config-if)#ip ospf hello-interval seconds
(2) 鏈路權值
通常OSPF是根據鏈路帶寬計算權值,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對鏈路權值進行設定。
Router(config-if)#ip ospf cost cost
(3) 傳輸時延
傳輸時延是指在OSPF鏈路接口之間,傳輸一個鏈路狀態(tài)更新包需要的時間。
Router(config-if)#ip ospf transmit-delay seconds
(4) 重傳間隔
重傳間隔是指鏈路狀態(tài)的重傳間隔時間。假如一個路由器向相鄰路由器發(fā)送一個新的鏈路狀態(tài)包,在沒有收到對端的確認包時,將發(fā)生重傳。
Router(config-if)#ip ospf retransmit-interval seconds
3. 路由歸約
路由歸約是將多條路由合并成一條路由,可以大大減輕路由器的負荷。通常是在域邊界路由器上進行路由歸約,非凡是直接與骨干域相連的域邊界路由器(因為路由最終是由骨干域向其他網絡域進行廣播的)。有兩種類型的路由歸約,一種為域間路由歸約,一種為外部路由歸約
(1)域間路由歸約
域間路由歸約是在域邊界路由器上進行配置的,適應于自治域內部進行路由歸約,但不適合外部路由通過再廣播注入OSPF內的路由。為了充分利用路由歸約,網絡域的網號盡可能連續(xù),這樣多個網絡為了可以歸約成一個網絡,多條路由也就歸約成一條路由,在CISCO系列路由器上,需要配置的命令為:
area area-id range address mask
“area-id”(域標識號)是需要進行路由歸約的網絡域的標識號,“address”(地址)和“mask”(掩碼)將域內網絡地址歸約成一段地址。
例如,路由器B把網絡域1中的地址從202.102.0.0到202.102.15.0歸約到一塊地址段中:202.102.0.0 255.255.240.0,同樣路由器C把網絡域2 中的地址歸約為:128.1.16.0 255.255.240.0。在路由器C上的命令為:
RouterC#
Router ospf 102
Area 2 range 128.1.16.0 255.255.240.0
(2) 外部路由歸約
外部路由歸約是指通過再廣播注入OSPF的多條路由歸約成一條路由,同樣外部路由的地址必須連續(xù)。路由歸約通過“router ospf”下的子命令來完成,而且此命令僅在自治域邊界路由器上有效:
summary-address ip-address mask
例如,路由器B注入了外部路由到OSPF域,注入的子網范圍為126.1.96-127。為了進行路由歸約,需要在路由器B上進行的操作為:
RouterB#
Router ospf 102
Summary-address 126.1.96.0 255.255.224.0
Redistribute bgp 20 metric 100 subnets
上述命令使路由器B產生一條外部路由126.1.96.0 255.255.224.0,對BGP協(xié)議廣播來的路由進行了歸約。
4. 廣播外部路由到OSPF
廣播外部路由協(xié)議到OSPF是指從靜態(tài)路由協(xié)議或其他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中將路由廣播到OSPF,變?yōu)镺SPF的外部路由。為了廣播路由到OSPF,在CISCO路由器需要執(zhí)行的命令為:
redistribute protocol [process-id] [metric value] [metric-type value] [subnets]
"protocol"(協(xié)議)和 "process-id"(進程號)是指將要把路由廣播到OSPF去的路由協(xié)議及其進程號。假如沒有定義權值(metric),OSPF對由BGP廣播來的路由,權值定義為1,其他路由協(xié)議廣播來的路由,權值定義為20。假如子網(subnets)要害字沒有指定,進行子網劃分的路由將發(fā)生丟失。
權值類型(metric-type)分為兩種,外部類型1和外部類型2,其區(qū)別在于二者在一條路徑上計算權值的方法不同:類型2中路由到達終點路由器的路徑上權值不變;類型1 其權值不斷累加,權值類型的默認值為2。
例如,路由器A廣播了兩條外部路由到OSPF,路由R1以類型1廣播,路由R2以類型2廣播,到達路由器C時,路由R1的權值為X+Y+Z,而路由R2的權值為X。兩條靜態(tài)路由12.28.110.0/24和128.10.0.0/16通過以太口E0進入路由器A,再廣播到路由器B上。
在CISCO路由器上需要進行的配置為:
RouterA# interface ethernet 0
Ip address 202.102.16.2 255.255.255.0
Interface serial 1
Ip address 202.102.18.1 255.255.255.0
Router ospf 102
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30 subnets
Redistribute connect subnets
Network 202.102.16.0 0.0.0.255 area 1
Network 202.102.18.0 0.0.0.255 area 0
Ip route 12.28.110.0 255.255.255.0 202.102.16.2
Ip route 128.10.0.0 255.255.0.0 202.102.16.2
RouterB#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202.102.18.2 255.255.255.0
Router ospf 102
Network 202.102.18.0 0.0.0.255 area 0
路由器A把兩條靜態(tài)路由廣播給路由器B,命令“Redistribute static metric 30 subnets”中,權值30可以省略,OSPF廣播的默認權值為20,但是要害字“subnets”不能省略,否則“Ip route 12.28.110.0 255.255.255.0 202.102.16.2”不能廣播,因為其中有子網劃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