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NGN的研究和標準化進程,ITU-T SG13繼2003年9月的會議之后,于2004年1月和2月又召開了NGN課題報告人聯合會議和研究組全會,推出了12個NGN標準草案,意在對NGN的研究方向、框架體系、業務需求、網絡功能、互通、服務質量、移動性治理、可治理的IP網絡和NGN演進方式等各個方面提出總體要求,為世界各國的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提供網絡發展和產品研發的思路和依據。
本次會議延續了NGN網絡通用的原則、需求和框架體系,對NGN的基本模型做了進一步的具體劃分,將用戶平面、控制平面和治理平面分別置于業務層和傳送層上,使得水平垂直關系一目了然;在NGN業務方面,進一步明確了NGN的業務范疇,并定義了業務要求和網絡要求,體現了業務與網絡相分離的NGN基本原則;本次會議細化了NGN移動性治理的總體要求和體系架構(MOB),還提出了基于SLA可治理的IP網絡的概念(MAN-NGN),并具體定義了MAN-NGN的業務和框架。在QoS方面,形成了關于QOS體系架構、端到端QoS要求、和接入網QoS的三個標準草案。 在網絡演進方面,啟動了NGN演進方式標準草案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代表團共向本次會議提交了17篇文稿,其中NGN業務要求、NGNQOS要求、NGN功能框架、NGN網絡演進、NGN接入治理要求、NGN尋址、編址要求和NGN互通要求等文稿經過認真討論和我國專家的努力被會議接受。
NGN業務要求
NGN應該支持多種業務類型,如語音、多媒體、多方通信、消息服務、游戲、Internet接入等。 NGN要求支持實時業務和非實時業務;支持對等型通信和客戶-服務器型通信;支持固定用戶和移動用戶的接入,所以NGN至少具備以下業務能力:授權、認證、離線或在線計費、定位、策略控制、會話處理、載體提供、信息交換等。此外,NGN應具有IP多媒體應用的協商能力以定義和選擇IP多媒體會話的可用媒體部件和資源、QoS等;應具有快速的業務生成和配置能力使得某些應用及其相關技術不必等到標準化就可以在網絡中有效配置;
NGN-SRQ重點提出了VPN的業務要求,因為VPN業務在未來的業務市場中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VPN應具有同時支持數據、語音和視頻業務的能力,具有用戶點撥能力;支持多播、QoS和移動性;提高安全性、接入技術的多樣性和互操作性;提供多層VPN(L1L2L3)、支持IPV4IPV6和多提供者等復雜環境。VPN業務將具有更廣泛的服務內函、更低的復雜性、更便利的治理和操作能力。
NGN的功能要求和框架(NGN-FRA)
Y.NGN-FRA建議草案提出了NGN的功能框架模型,內容涉及NGN參考模型、功能實體定義和功能參考點定義等多個方面。 該建議草案以Y.GRM-NGN提出的參考模型為基礎,細化定義了NGN業務層和傳送層的一些功能實體,并將這些功能實體與為用戶平面、控制平面和治理平面相對應:如業務層的控制平面中接入控制、定位、與分組互通、與PSTNISDN互通和媒體資源控制等功能實體;業務層治理平面中代理、網絡及網元治理、業務治理等功能實體;傳送層的治理平面中代理、網絡及網元治理等功能實體。該建議草案還對業務體系提出了總體要求。
業務與網絡相分離是NGN的一個要害特性,相應地,也把NGN的功能垂直地劃分到兩個獨立的層面上——業務層和傳送層,在這兩個層面上,每種功能都可以分別映射到用戶平面、控制平面或治理平面上。這與前面NGN基本分層模型是一致的。
NGN的移動性治理(NGN-MOB)
移動性是指對于用戶和終端位置的改變而持續接入服務、繼續通信的能力。移動性可劃分為兩個級別,一是稱為“游牧的”移動性,指用戶在移動時能改變其網絡接入點,但正在進行的服務會話會完全停止,需要重新啟動;另外一個稱為無縫移動,指當用戶或終端移動時,能隨時改變其網絡接入點而不中斷正在進行的服務會話。這些都需要在核心網提供相應的功能來支持移動性,這些功能應該包括用戶鑒別、授權,位置更新、用戶信息的下載等,我們稱之為移動性治理。 依據NGN網絡拓撲,NGN中的移動性治理可分為:網間移動性治理,它主要是解決不同NGN間NNI移動性治理問題;網內移動性治理,它主要是解決NGN內的NNI移動性治理問題;接入網的移動性治理,它主要是解決接入網內的移動性問題。由于解決問題的著重點不同,這三類對移動性治理的要求也不同。接入網內移動性治理由于其相同的接入技術和同一的運營者而相對簡單,對網內移動性治理也同樣如此。而網間移動性治理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接入技術和不同的運營者而相對復雜。總的來說,對移動性治理的要求有以下幾點: 獨立于接入網技術:NGN將由基于IP技術的核心網和使用不同接入技術的接入網絡構成,所以要求移動性治理與接入技術無關;
基于IP技術:NGN將以IP為基礎 ,移動性治理也應該和IP技術銜接良好,包括Ipv4和Ipv6;
支持網絡間的漫游而不依靠接入類型和網絡治理歸屬;
支持終端、個人和服務的移動性。
此外,為了支持用戶的移動性要求,在控制層需要實現一些特定的功能,如識別和鑒定機制、接入控制和授權功能、位置治理(包括網絡位置和地理位置治理)、尋呼能力、IP地址分配和治理(包括固定的和動態的IP地址)、用戶環境、用戶輪廓及用戶數據權限治理、支持不同類別的移動性治理的功能交互。
NGN-MOB還規定了網絡移動性治理功能和移動治理的功能體系。
可治理的IP網絡框架(NGN-MAN)
NGN-MAN的概念是基于SLA的可治理的IP網絡,SLA是業務提供者與用戶之間的業務協定,SLA明確了用戶的要求和業務提供者的承諾,規定了提供的服務質量標準,設定了業務提供者必須完成的性能指標。
SLA中定義的網絡能力都可以向用戶提供,SLA以基于請求或定購的方式實現,用戶也可以為每種應用指定具體的性能要求,如帶寬、傳遞時延、丟失率等,當然,也可以不要SLA,即享受沒有服務質量保證的盡力而為服務。IP網絡中應用SLA可以確保提供給用戶的網絡性能和可用性。迄今為止,網絡運營商只能控制包括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內的網絡性能。通過與用戶的協商,運營商應該能夠控制和治理IP網絡的資源,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類型和設備類型提供與所協商的SLA相一致的端到端連接性能。
NGN-MAN業務是從用戶的角度來定義的,這與現存網絡的業務概念有很大不同。網絡與業務提供的功能相分離,網絡提供者負責網絡資源的調度和網絡控制并提供給用戶一定的網絡能力,用戶可以在網絡提供者的幫助下開發自己的業務。MAN-NGN業務可以定義為:1答應用戶選擇端用戶(包括人、終端設備、應用);2答應用戶利用網絡提供者提供的相關網絡資源配置自己的網絡業務和網絡結構;3答應用戶通過與網絡提供者協商關于QoS和包括安全能力在內的網絡性能的SLA來為自己的網絡選擇一些控制和治理功能。
NGN的演進Y.MIG
Y.MIG建議草案主要描述了從現有網絡演進到NGN網絡的指導方針,目前內容主要集中于PSTN網絡到NGN的演進。 該建議草案定義了演進的基本原則并從傳送、控制、業務和治理等多個方面定義了PSTN到NGN的演進方式。關于傳送方面,從接入和核心兩方面進行了細化:明確了接入部分需要具有支持PBX、V5和遠端接入模塊等多種能力,核心部分可以根據情況采用TDM、ATM和IP等多種技術實施;關于控制方面給出了關于連接控制、驗證和信令的一些簡單考慮;關于業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分離原則和實施步驟建議。
摘自 新浪網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