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換機從誕生到現在已經歷了三代。第一代產品是一種由分立電子元件和原語式軟件相結合的簡單混合體,設備體積大、重量大、功耗高,所需散熱風扇功率高、體積大,但性能較差。這樣,運行在一個固定內存處理機上的軟件系統,雖然在治理和協議功能方面有許多改善,但當用戶的日常業務更加依靠于網絡,使得網絡流量不斷增加時,網絡設備便成了傳輸瓶頸。第二代產品的硬件引進了專門用于優化第二層處理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體積、功耗和性能都得到了極大改善,并降低了系統的整體成本,這就是傳統的第二層交換機。第三代交換機并不是簡單地建立在第二代交換設備上,而是在第三層路由、組播及用戶可選策略等方面提供了線速性能,在硬件方面也采用了性能與功能更先進的ASIC芯片,也正是我們這個專題中的主題:第三代交換機。
---- IBM ARIS(Aggregate Route based IP Switching): ---- 與Cisco公司的標簽交換技術相似,即在傳輸數據包上附上相關地址標記,借以穿越交換網。ARIS一般用于ATM網,也可擴展到其他交換技術。邊界設備是進入ATM交換環境的入口,含有第三層路由映射到第二層虛電路的路由表。答應ATM網同一端2臺以上的計算機通過一條虛電路發送數據,從而減少網絡流量。
---- MPOA(Multi PRotocol Over ATM): ---- ATM論壇提出的一種規范。經源客戶機請求,路由服務器執行路由計算后給出最佳傳輸路徑,然后建立一條交換虛電路,即可越過子網邊界,不用再做路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