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是一種可提供高性價比和多業務能力的交換技術, 它解決了傳統ip分組交換的局限性,在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在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全國骨干網等網絡建設中得到了實踐部署。采用MPLS技術可以提供靈活的流量工程、虛擬專網等業務,同時,MPLS也是能夠完成涉及多層網絡集成控制與治理的技術。
1.MPLS概述
1.1、MPLS的基本原理
MPLS是一種第三層路由結合第二層屬性的交換技術,引入了基于標簽的機制,它把路由選擇和數據轉發分開,由標簽來規定一個分組通過網絡的路徑。MPLS網絡由核心部分的標簽交換路由器(LSR)、邊緣部分的標簽邊緣路由器(LER)組成。LSR的作用可以看作是ATM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結合,由控制單元和交換單元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頭,用于決定相應的傳送級別和標簽交換路徑(LSP)。標簽交換的工作過程可概括為以下3個步驟:
(1)由LDP(標簽分布協議)和傳統路由協議(OSPF、IS-IS等)一起,在LSR中建立路由表和標簽映射表;
(2)LER接收IP包,完成第三層功能,并給IP包加上標簽;在MPLS出口的LER上,將分組中的標簽去掉后繼續進行轉發;
(3)LSR對分組不再進行任何第三層處理,只是依據分組上的標簽通過交換單元對其進行轉發。整個操作過程如圖1:

圖1
IETF標準文檔中定義的MPLS包頭是插入在傳統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包頭和第三層IP包頭之間的一個32位的字段,如圖2所示:

圖2
Label字段:20位,標簽字段。
EXP:3位,實驗字段。
S字段:1位,堆棧(Stack)字段。
TTL字段:8位,生存時間字段。
1.2、MPLS信令方式
目前MPLS實現信令的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LDP/CR-LDP(Label Dispatch PRotocol, Constrain based Routing Label Dispatch Protocol),源于ATM網絡的思想。CR-LDP和LDP是同一個協議,CR-LDP是LDP的擴展,它使用與LDP相同的消息和機制,如對等發現、會話建立和保持、標簽發布和錯誤處理。另外一類是RSVP,它基于傳統的IP路由協議。RSVP和LDP/CR-LDP是兩種不同的協議,它們在協議特性上存在不同,有不同的消息集和信令處理規程。從協議可靠性上來看,LDP/CR-LDP是基于TCP的,當發生傳輸丟包時,利用TCP協議提供簡單的錯誤指示,實現快速響應和恢復。而RSVP只是傳送IP包。由于缺乏可靠的傳輸機制,RSVP無法保證快速的失敗通知。從網絡可擴展性上看,LDP較RSVP更有優勢,一般電信級網絡中尤其是ATM網絡中,應采用MPLS/LDP。ITU-T傾向于在骨干網中采用CR-LDP。 目前所有支持MPLS功能的路由設置都同時支持CR-LDP和RSVP兩種MPLS的信令協議。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是一種可提供高性價比和多業務能力的交換技術, 它解決了傳統IP分組交換的局限性,在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在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全國骨干網等網絡建設中得到了實踐部署。采用MPLS技術可以提供靈活的流量工程、虛擬專網等業務,同時,MPLS也是能夠完成涉及多層網絡集成控制與治理的技術。
1.MPLS概述
1.1、MPLS的基本原理
MPLS是一種第三層路由結合第二層屬性的交換技術,引入了基于標簽的機制,它把路由選擇和數據轉發分開,由標簽來規定一個分組通過網絡的路徑。MPLS網絡由核心部分的標簽交換路由器(LSR)、邊緣部分的標簽邊緣路由器(LER)組成。LSR的作用可以看作是ATM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結合,由控制單元和交換單元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頭,用于決定相應的傳送級別和標簽交換路徑(LSP)。標簽交換的工作過程可概括為以下3個步驟:
(1)由LDP(標簽分布協議)和傳統路由協議(OSPF、IS-IS等)一起,在LSR中建立路由表和標簽映射表;
(2)LER接收IP包,完成第三層功能,并給IP包加上標簽;在MPLS出口的LER上,將分組中的標簽去掉后繼續進行轉發;
(3)LSR對分組不再進行任何第三層處理,只是依據分組上的標簽通過交換單元對其進行轉發。整個操作過程如圖1:

圖1
IETF標準文檔中定義的MPLS包頭是插入在傳統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包頭和第三層IP包頭之間的一個32位的字段,如圖2所示:

圖2
Label字段:20位,標簽字段。
EXP:3位,實驗字段。
S字段:1位,堆棧(Stack)字段。
TTL字段:8位,生存時間字段。
1.2、MPLS信令方式
目前MPLS實現信令的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LDP/CR-LDP(Label Dispatch Protocol, Constrain based Routing Label Dispatch Protocol),源于ATM網絡的思想。CR-LDP和LDP是同一個協議,CR-LDP是LDP的擴展,它使用與LDP相同的消息和機制,如對等發現、會話建立和保持、標簽發布和錯誤處理。另外一類是RSVP,它基于傳統的IP路由協議。RSVP和LDP/CR-LDP是兩種不同的協議,它們在協議特性上存在不同,有不同的消息集和信令處理規程。從協議可靠性上來看,LDP/CR-LDP是基于TCP的,當發生傳輸丟包時,利用TCP協議提供簡單的錯誤指示,實現快速響應和恢復。而RSVP只是傳送IP包。由于缺乏可靠的傳輸機制,RSVP無法保證快速的失敗通知。從網絡可擴展性上看,LDP較RSVP更有優勢,一般電信級網絡中尤其是ATM網絡中,應采用MPLS/LDP。ITU-T傾向于在骨干網中采用CR-LDP。 目前所有支持MPLS功能的路由設置都同時支持CR-LDP和RSVP兩種MPLS的信令協議。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是一種可提供高性價比和多業務能力的交換技術, 它解決了傳統IP分組交換的局限性,在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在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全國骨干網等網絡建設中得到了實踐部署。采用MPLS技術可以提供靈活的流量工程、虛擬專網等業務,同時,MPLS也是能夠完成涉及多層網絡集成控制與治理的技術。
1.MPLS概述
1.1、MPLS的基本原理
MPLS是一種第三層路由結合第二層屬性的交換技術,引入了基于標簽的機制,它把路由選擇和數據轉發分開,由標簽來規定一個分組通過網絡的路徑。MPLS網絡由核心部分的標簽交換路由器(LSR)、邊緣部分的標簽邊緣路由器(LER)組成。LSR的作用可以看作是ATM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結合,由控制單元和交換單元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頭,用于決定相應的傳送級別和標簽交換路徑(LSP)。標簽交換的工作過程可概括為以下3個步驟:
(1)由LDP(標簽分布協議)和傳統路由協議(OSPF、IS-IS等)一起,在LSR中建立路由表和標簽映射表;
(2)LER接收IP包,完成第三層功能,并給IP包加上標簽;在MPLS出口的LER上,將分組中的標簽去掉后繼續進行轉發;
(3)LSR對分組不再進行任何第三層處理,只是依據分組上的標簽通過交換單元對其進行轉發。整個操作過程如圖1:

圖1
IETF標準文檔中定義的MPLS包頭是插入在傳統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包頭和第三層IP包頭之間的一個32位的字段,如圖2所示:

圖2
Label字段:20位,標簽字段。
EXP:3位,實驗字段。
S字段:1位,堆棧(Stack)字段。
TTL字段:8位,生存時間字段。
1.2、MPLS信令方式
目前MPLS實現信令的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LDP/CR-LDP(Label Dispatch Protocol, Constrain based Routing Label Dispatch Protocol),源于ATM網絡的思想。CR-LDP和LDP是同一個協議,CR-LDP是LDP的擴展,它使用與LDP相同的消息和機制,如對等發現、會話建立和保持、標簽發布和錯誤處理。另外一類是RSVP,它基于傳統的IP路由協議。RSVP和LDP/CR-LDP是兩種不同的協議,它們在協議特性上存在不同,有不同的消息集和信令處理規程。從協議可靠性上來看,LDP/CR-LDP是基于TCP的,當發生傳輸丟包時,利用TCP協議提供簡單的錯誤指示,實現快速響應和恢復。而RSVP只是傳送IP包。由于缺乏可靠的傳輸機制,RSVP無法保證快速的失敗通知。從網絡可擴展性上看,LDP較RSVP更有優勢,一般電信級網絡中尤其是ATM網絡中,應采用MPLS/LDP。ITU-T傾向于在骨干網中采用CR-LDP。 目前所有支持MPLS功能的路由設置都同時支持CR-LDP和RSVP兩種MPLS的信令協議。 QQRead.com 推出數據恢復指南教程 數據恢復指南教程 數據恢復故障解析 常用數據恢復方案 硬盤數據恢復教程 數據保護方法 數據恢復軟件 專業數據恢復服務指南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是一種可提供高性價比和多業務能力的交換技術, 它解決了傳統IP分組交換的局限性,在業界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在中國網通、中國鐵通全國骨干網等網絡建設中得到了實踐部署。采用MPLS技術可以提供靈活的流量工程、虛擬專網等業務,同時,MPLS也是能夠完成涉及多層網絡集成控制與治理的技術。
1.MPLS概述
1.1、MPLS的基本原理
MPLS是一種第三層路由結合第二層屬性的交換技術,引入了基于標簽的機制,它把路由選擇和數據轉發分開,由標簽來規定一個分組通過網絡的路徑。MPLS網絡由核心部分的標簽交換路由器(LSR)、邊緣部分的標簽邊緣路由器(LER)組成。LSR的作用可以看作是ATM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的結合,由控制單元和交換單元組成;LER的作用是分析IP包頭,用于決定相應的傳送級別和標簽交換路徑(LSP)。標簽交換的工作過程可概括為以下3個步驟:
(1)由LDP(標簽分布協議)和傳統路由協議(OSPF、IS-IS等)一起,在LSR中建立路由表和標簽映射表;
(2)LER接收IP包,完成第三層功能,并給IP包加上標簽;在MPLS出口的LER上,將分組中的標簽去掉后繼續進行轉發;
(3)LSR對分組不再進行任何第三層處理,只是依據分組上的標簽通過交換單元對其進行轉發。整個操作過程如圖1:

圖1
IETF標準文檔中定義的MPLS包頭是插入在傳統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包頭和第三層IP包頭之間的一個32位的字段,如圖2所示:

圖2
Label字段:20位,標簽字段。
EXP:3位,實驗字段。
S字段:1位,堆棧(Stack)字段。
TTL字段:8位,生存時間字段。
1.2、MPLS信令方式
目前MPLS實現信令的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LDP/CR-LDP(Label Dispatch Protocol, Constrain based Routing Label Dispatch Protocol),源于ATM網絡的思想。CR-LDP和LDP是同一個協議,CR-LDP是LDP的擴展,它使用與LDP相同的消息和機制,如對等發現、會話建立和保持、標簽發布和錯誤處理。另外一類是RSVP,它基于傳統的IP路由協議。RSVP和LDP/CR-LDP是兩種不同的協議,它們在協議特性上存在不同,有不同的消息集和信令處理規程。從協議可靠性上來看,LDP/CR-LDP是基于TCP的,當發生傳輸丟包時,利用TCP協議提供簡單的錯誤指示,實現快速響應和恢復。而RSVP只是傳送IP包。由于缺乏可靠的傳輸機制,RSVP無法保證快速的失敗通知。從網絡可擴展性上看,LDP較RSVP更有優勢,一般電信級網絡中尤其是ATM網絡中,應采用MPLS/LDP。ITU-T傾向于在骨干網中采用CR-LDP。 目前所有支持MPLS功能的路由設置都同時支持CR-LDP和RSVP兩種MPLS的信令協議。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