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鏈路層涵蓋的功能很多,所以又將它劃分為兩個子層,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層和LLC(Logical Link Control,邏輯鏈路控制)層。常見的局域網和城域網的二層標準是IEEE的802協議。而在廣域網中,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級鏈路控制)、PPP(Point-to-Point Protocol,點對點協議)和Frame Relay(幀中繼)等協議都有廣泛的使用。
路由算法有動靜之分,靜態路由是一種非凡的路由,它是由治理員手工設定的。手工配置所有的路由雖然可以使網絡正常運轉,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局限性。網絡拓撲發生變化之后,靜態路由不會自動改變,必須有網絡治理員的介入。缺省路由是靜態路由的一種,也是由治理員設置的。在沒有找到目標網絡的路由表項時,路由器將信息發送到缺省路由器(gateway of last resort)。而動態的算法,顧名思義,是由路由器自動計算出的路由,常說的RIP、OSPF等等都是動態算法的典型代表。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協議)是使用最廣泛的距離向量協議,它是由施樂(Xerox)在70年代開發的。當時,RIP是XNS(Xerox Network Service,施樂網絡服務)協議簇的一部分。TCP/IP版本的RIP是施樂協議的改進版。RIP最大的特點是,無論實現原理還是配置方法,都非常簡單。RIP基于跳數計算路由,并且定期向鄰居路由器發送更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