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絡物理接口,路由器調用相應的鏈路層(網絡7層協議中的第二層)功能模塊以解釋處理此數據包的鏈路層協議報頭。這一步處理比較簡單,主要是對數據完整性的驗證,如CRC校驗、幀長度檢查。近年來,IP over something 的趨勢非常明顯,非凡是光纖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IP作為事實標準的確立,使得在DWDM(密集波分復用)光纖上,IP(處于網絡層——網絡7層協議中的第三層)跳過鏈路層而被直接加載在物理層之上。
在鏈路層完成對數據幀的完整性驗證后,路由器開始處理此數據幀的IP層。這一過程是路由器功能的核心。根據數據幀中IP包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的IP地址,IP數據包頭的TTL(Time to Live)域開始減數,并計算新的校驗和(checksum)。假如接收數據幀的網絡接口類型與轉發數據幀的網絡接口類型不同,則IP數據包還可能因為最大幀長度的規定而分段或重組。
IP over SDH,IP over DWDM。這方面的技術進展完全源于光纖通信技術的進展。隨著IP的核心地位逐漸被認同,IP over ATM、然后ATM over SDH的方式被IP直接over SDH的方式取代。SDH采用時分復用的方式承載多路數據。因此在核心網中需大量采用復用器交叉連接器。DWDM(密集波分復用)使得一根光纖上可用不同的波長傳送多路信號。一般一根光纖上同時跑4個波長即可稱為DWDM。自從1996年16個波長的DWDM光纖通信產品問世以來,到現在40個波長的DWDM技術已經實用化,80乃至于96個波長的DWDM產品也將在2000年內推出,我國也已經具備開發8個波長的DWDM技術。由于采用波分復用技術,數據在光纖上時的傳送變得相當簡單,光通信技術的進步使得光信號可以在800公里長的范圍內直接傳輸而無需任何光電或光光再生放大器。IP數據包直接調制在某個波長上,無需再經過復用、解復用。甚至在核心網中,直接采用波長信息作為IP數據流的路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