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業務的提供模式經歷了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從基礎網絡設備提供、本地業務平臺提供到智能網、第三方提供方式,基本呈現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綜合到分離、由封閉到開放的發展趨勢。這種集中、分離和開放的發展趨勢,導致整個電信網絡在單一的呼叫控制面上分離衍生出業務層面,并且業務層面比重越來越大,越來越豐富。
(1)基礎網絡設備提供模式
在基礎網絡設備提供模式下,業務控制與呼叫控制緊密耦合,業務控制完全分散于網絡中。
初期電信網業務主要是話音業務,通常由分散在網絡中的基礎設備來提供,如公共交換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PSTN/ISDN)中的端局交換機、公眾陸地移動網(PLMN)中的移動交換中心/拜訪位置寄存器(MSC/VLR)與歸屬位置寄存器(HLR),為用戶提供各類基本業務和補充業務。這種提供方式的主要特點是業務完全分散在網絡的各個設備中,業務修改或新業務開發需要全網交換機同步改動,提供的業務功能相對比較簡單。
(2)本地業務平臺提供模式
在本地業務平臺提供模式下,業務控制與呼叫控制松耦合,業務控制相對集中,業務數據相對集中。
隨著人們對業務需求的增加,業務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由基礎網絡設備提供的基本業務和補充業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為新業務的引入將導致基礎網絡較大的改造),于是本地業務平臺應運而生。
在用戶不是很多、不漫游的情況下,可在一個本地網的范圍內建設一個業務平臺提供業務,如200電話卡業務。交換機把用戶對200的呼叫統一送到200業務平臺,由平臺對呼叫進行處理。這種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平臺集呼叫接續和業務處理于一身,處理能力有限;業務相對集中于本地業務平臺,疊加在基礎網絡上,便于業務處理;在用戶漫游到外地時,需要不同平臺之間的互聯,提供業務范圍有限。
(3)智能網提供模式
在智能網提供模式下,業務控制與呼叫控制分離,業務控制完全集中,業務數據完全集中。
隨著用戶漫游需求的增強和業務量的增加,智能網作為一種能夠實現集中業務生成、業務治理和業務控制的技術,在固定和移動網絡都獲得了廣泛應用,幾乎所有的運營商都在原有基礎網絡上建設了智能網體系架構,提供卡類、預付費、800、虛擬專用網等業務。
在智能網體系架構中,業務控制和業務數據完全從基礎網絡分離出來,由業務控制點(SCP)設備實現業務邏輯的統一控制,由業務數據點(SDP)設備實現業務數據的集中存儲,由業務治理點(SMP)設備實現業務的集中配置和治理[1]。智能網作為一種重要的業務提供方式,在現有電信網中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網絡由電路交換向分組發展演進的過程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與會話初始協議(Sip)服務器、開放業務接入(OSA)服務器一起,構成3種重要的業務提供方式[2]。
(4)第三方提供模式
在第三方提供模式下,業務控制與呼叫控制分離,業務控制完全集中,業務數據完全集中,業務提供商與網絡提供商徹底分離。
業務提供模式由基礎網絡設備、本地業務平臺發展到智能網,基本呈現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綜合到分離的發展趨勢,電信網絡衍生出業務層面。但業務仍然由網絡提供商提供,業務種類相對有限。
為了向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業務,電信業務提供模式逐漸向第三方方式演進,以充分利用第三方豐富的業務和內容資源。第三方提供模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通過Parlay等應用編程接口(API)開放第三方接口[3],網絡運營商與內容提供商(ICP)合作提供彩鈴、聽網頁、利用互聯網發短信等業務。這種模式充分利用網絡運營商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用戶資源、第三方豐富的業務和內容資源,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業務。
業務提供模式由分散到集中、由綜合到分離、由封閉到開放的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雖然業務的提供模式呈現出由分散到集中、由綜合到分離、由封閉到開放的發展趨勢,但由于在電信網可運營可治理的經營理念下,現有電信業務提供所涉及的角色比較單一,在從需求走向市場所涉及的各個環節中,網絡提供商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業務的提供一般先由網絡運營商將用戶的業務需求提交給設備制造商,設備制造商按照網絡運營商的要求開發業務,后續業務的部署和運營均由網絡提供商完成。業務的提供過程如圖2所示。
業務的開發基本依靠于設備制造商,即使網絡運營商開放第三方業務接口,但業務提供的框架和主體仍然是網絡運營商,提供方式相對封閉。可以說業務主要由網絡運營商提供,用戶可以在網絡運營商界定的范圍內,定制自己的業務特性,但不能作為業務提供的主體。而第三方也是在網絡提供商設定的架構和范圍內嵌套業務所需要的一些內容和信息,如鈴音、網頁等,參與業務提供的程度較小。這一點與互聯網人人參與業務提供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2.業務提供模式的發展趨勢
從目前的標準化情況看,下一代網絡將有SIP服務器、OSA應用服務器和智能網3種業務提供模式,為用戶提供各類業務和應用。下一代網絡業務提供模式如圖3所示[4]。
長遠來看,下一代網絡不再提供單一的通信服務,而是以綜合信息服務環境呈現。隨著寬帶接入和互聯網的普及,下一代網絡將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為廣大用戶提供各類信息服務。
下一代網絡將是一個和諧的通信社會,繼續電信網可盈利可治理的業務提供模式,并吸收互聯網靈活開放的優點。下一代網絡業務提供模式將呈現一些新的趨勢。
2.1價值鏈不斷拉長、細分和開放
下一代網絡的價值鏈不斷拉長、細分和開放,并由鏈狀向“網”狀發展,多種角色參與業務提供,業務提供更加開放、融合,形成合作共贏、繁榮有序、健康的下一代網絡生態系統,將是一個和諧的通信社會,業務無處不在。
下一代網絡業務和網絡相分離的特點將導致業務提供模式的變化,未來業務不可能由一家企業去開發、部署、提供,業務提供方式將更加開放,更加靈活,業務進入市場周期更短,適應市場能力更強。業務用戶、網絡運營商、業務/應用提供商、內容提供商、業務代理商、業務批發商、因特網業務提供商等各種角色都可以參與到業務提供和業務市場中來。業務用戶可以定制自己的個性化業務;網絡提供商為業務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各種各樣的業務/應用提供商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用戶提供各種差異化和有競爭力的業務/應用;內容提供商為網絡和業務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專業的內容,進一步提升對用戶的服務;業務代理商和業務批發商為業務銷售提供暢通的渠道。正是由于多種角色的不斷出現,傳統的產業價值鏈縱向不斷延伸,越來越多的主體涌現出來,橫向不斷深化,分工協作日趨重要,整個產業鏈逐漸向價值網絡生態系統演變[5]。在這個網絡中,角色之間彼此關聯、互相作用,并且處于動態運動之中。隨著市場、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角色會不斷變換,改變合作模式,使各自處于最佳位置,互相支持、各取所得,維持整個價值網絡的平衡,推動整個電信產業的蓬勃發展,并帶動信息、消費、娛樂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6家基礎電信運營商、13 000家增值電信運營商相互競爭的局面,將來業務提供商將會越來越多,遍布整個通信網絡,通過開放接口提供各類應用和豐富的內容。用戶將可以像到超市采購商品一樣,從各個業務提供商自由選擇他們所需要的業務,并統一結賬和付費。此時的網絡提供商將成為超市的場地,而業務提供商將提供各類豐富的產品。
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合作關系將會更加復雜和密切。當然整個系統的完整性、各環節的合作關系、貢獻率等都有待完善。業務重心上移,網絡運營商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將改變,內容和應用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政府對上游管制將會較松,而對下游管制將會相對嚴格。
2.2多種業務提供模式并存
下一代網絡將堅持可運營、可治理的業務提供模式,吸收有益、先進的IP技術,多種提供模式并存。創建陽光綠色網絡,網絡更加安全、整潔、高效。
電信網經歷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模式,非常適于提供公眾服務。下一代網絡不同于互聯網,仍然要堅持建電信網可運營可治理的經營模式,同時吸收有益、先進的IP技術,保證業務的認證、計費、安全性和服務質量(QoS)要求。
網絡運營商根據業務種類的不同,將實現多種業務提供方式,如全封閉、半開放、全開放的業務提供模式。對外完全封閉的業務提供模式仍將存在;對于某些業務,網絡運營商將只提供通道,具體的業務和應用完全交給上游的業務、應用、內容提供商;對另外一些業務,網絡運營商提供網絡和連接,通過授權的合作伙伴來提供業務和應用,形成一個有控制的業務層次,半開放的業務網絡環境。這3種業務提供模式將長期并存,但不同模式所提供的業務比例將發生變化,即全封閉模式長期存在,但比例較少,而半開放、全開放模式的比例將逐漸增加,并且業務種類日趨豐富。
無論采用哪種業務提供模式,網絡一定是可控的,安全整潔,沒有垃圾信息,都是根據用戶需求定制的有用信息。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得海量信息,并且由于網絡的寬帶化而感覺不到時延。
2.3終端媒體化、智能化、網絡化趨勢明顯
終端媒體化、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終端媒體化、智能化、網絡化,參與業務提供,并將成為融合的起點,帶動產業發展。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帶攝像頭手機的銷售量超過數碼相機的銷售量,mp3手機的銷售量超過MP3終端的銷售量。通信終端將融合人們工作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功能,集成傳統媒體的各種信息,如報紙、廣播、電視等,滲透到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形成一個產業鏈,帶動產業發展。同一個終端將可以通過不同接入技術進入網絡,并提供逐漸趨同的操作系統功能和用戶操作界面,支持靈活擴展、統一開放的接口,可編程、可動態地加載應用,確保業務的快速移植、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快速加載。并且終端具備強大的多任務并發處理能力,可確保用戶良好的業務感受。
除了單個終端功能融合和增強之外,不同終端之間網絡化的趨勢也日漸明顯,家庭網絡技術將使通信、消費、娛樂等終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寬帶家庭網絡,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話音、數據、視頻、娛樂、工作、學習、生活等豐富多彩的業務和應用。
2.4用戶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元化
業務提供模式將由核心向邊緣、由網絡向用戶擴展,用戶需求社區化,用戶將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參與業務提供過程。用戶需求個性化、多元化,業務將體現“以人為本”。
目前的Google、博客等互聯網業務呈現出個性化、可自組織信息共享的特點,使得互聯網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影響著下一代網絡的業務提供模式和服務理念。
隨著終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業務提供接口的更加開放,用戶將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業務提供,打破傳統電信網封閉的業務提供模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每個用戶都可以像在互聯網上那樣參與到業務提供中來,用戶享受業務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業務提供商,開發自己的業務,為其他用戶服務。同時用戶在通信網的消費習慣,將像指紋一樣成為用戶在通信網上的標識。網絡可以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為用戶量身定做更加豐富、質量更高的個性化服務。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