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光網絡論壇上韋樂平先生曾談及目前帶寬建設放量的問題,他說現在全球有大量閑置的光纖資源,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幾,在中國光纖的使用也只有10%,怎樣把擱置的光纖用起來?最好的一個措施就是引入智能節點。同時他認為光通信從傳輸轉向業務,轉向直接贏利的業務網,唯一的辦法就是在節點上引入智能光纖,將一個單純賣帶寬的網絡提升為一個能夠贏利的網絡。在考慮如何向智能光網絡演進時,我們必須先弄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一、如何引入網絡智能?
控制面作為新一代光網絡的智能提供者,盡管在現有網絡中的網元設備無法提供控制面信息處理能力,但這并不等于說現有的網絡中不存在網絡智能。其實從能夠實現的功能上來看,目前在中國廣泛采用的光網絡相應網絡集中治理系統可以實現控制面計劃要實現的絕大部分功能。所以,可以利用現有網絡中的集中智能系統(網管系統)作為引入網絡智能的第一步,然后待標準成熟后再建設控制面。這種方法可以將現有的網絡平滑的納入未來智能光網絡的范疇,既保護了現有投資,又實現網絡平穩演進,是目前最經濟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
二、如何構建網絡結構?
控制面的實現通常被認為就是采用了分布式的信令技術,甚至有人認為提供分布式信息處理能力的網元設備就是智能光網絡,這是有失偏頗的。其實,智能光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在于它建立起來的利用控制面使不同層面設備協同工作的創新網絡模型。考慮到中國運營商的網絡現狀,我們建議可以先建設控制面UNI接口,使業務層和傳送層能首先實現協同工作,然后建設控制面NNI接口,最終實現光網絡本身的自動化。
三、如何構建網絡運營?
目前,采用SDH技術的運營商普遍都擁有一個較為強大的網絡治理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對光網絡業務的集中控制和調度,這在SONET世界仍沒有實現,為此,應該在充分發揮現有網絡集中控制的基礎上,逐步引入標準信令,實現多廠家、多技術和多運營商環境下的無縫互聯。有鑒于此,在技術實現上采用先集中后分布的策略是較為適合的。
基于以上考慮,在構建新一代光網絡的策略方面,可以采取分兩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在現有網絡中引入智能光網絡集中控制系統,向外提供標準的UNI接口,實現流量工程和帶寬按需自動配置。在現有光傳輸網的層面選擇幾個核心大節點配置大型交叉連接系統,這種方式可以首先屏蔽現有網絡的多廠商環境,構建一個基于網格狀網的靈活、強大的智能核心層,或者保持現有傳輸網不做變動。通過在集中的治理系統上配置智能控制系統(例如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1355BonD),借助其所提供的標準OIF-UNI接口,可以實現與數據業務層的自動互聯,構建重迭結構的智能光網絡。這種方式為多廠商、多運營商環境下的互操作提供了可能。
第二步:待智能光網絡技術,非凡是NNI信令協議最終實現標準化,隨著GMPLS/G.ason等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可以在網絡中建立信令機制,這樣一來帶寬配置的工作可以最終由信令網來實現。而對于現存網絡的帶寬配置仍可以繼續由集中控制系統來實現。可以說未來兩種方式將并存,只有這樣才可能保證全網的端到端配置。假如最終全網實現了GMPLS/G.ason,網管系統將演變成網絡資源的治理監控系統和業務的政策服務器,提供諸如網絡性能,故障處理和資源監控等功能,并將繼續在未來智能光網絡中發揮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