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層參數:802.1 q/p CoS位、MAC地址、MPLS EV 第三層參數:IP優先級(IP TOS)、DSCP(區分服務代碼點)、源/目的地址 第四層參數:TCP或UDP端口 第七層參數:應用信息 常使用如下幾類技術來標識流量:
802.1Q CoS,如下圖所示:
IP Tos/DSCP
基于網絡的應用檢測。 隊列調度和治理
PQ:優先級排隊法(PRiority queuing)或許是繼F I F O之后最古老的排隊機制。優先級排隊法答應治理員按協議或者按使用標準或擴展訪問列表對數據流分類,然后數據流在4個隊列中的一個中排隊。按優先級從大到小的順序,隊列分為高、中、常規和低。不符合分類方案的任何數據流都缺省地放在常規隊列中。優先級排隊法通過在服務下一個較低優先級隊列前清空全部高優先級隊列來分配帶寬,這個動作保證高優先級隊列中的任何數據流對接口有立即訪問權,而低優先級隊列中的任何數據流必須等待高、中和常規優先級隊列中的所有數據流都空。這樣,高優先級數據流以低優先級數據流等待的代價得到對接口的立即訪問。 CO:自定義排隊法(custom queuing)是為了解決優先級排隊法的一些缺點而創建的。非凡是,它引入了一種方法,防止低優先級隊列饑餓,和通過限制任何一個隊列傳輸的數據流的量來分配帶寬。自定義排隊法對于創建的1 6個隊列,特定的字節數限制以及傳輸和隊列深度,答應應用于每個隊列。通過操作這些字節數限制,可以對各個數據流粗略分配帶寬。與優先級排隊法一樣,自定義排隊法以各個接口為基礎配置,要求實現相當量的手工配置和調節。 WFQ:加權公平排隊法(Weighted Fair Queuing, WFQ)是一種自動實現一定水平的帶寬分配公平性的方法。W F Q對所有數據流進行排隊,監視它的吞吐率,并根據發送的信息量分配權值。然后W F Q試圖公平地為各個對話分配帶寬,保證低帶寬對話得到對接口的相同訪問權,而不會被高帶寬的應用全部占用。所以W F Q改善了Te l n e t這樣的低帶寬應用在與F T P這樣的高帶寬應用共享一個鏈路時的響應時間。W F Q的最佳特性之一是除了啟用它外,不要求任何配置。它的動態排隊和調度使它能很好地應用于混合的或二義性的數據流模式。W F Q的有效性使它成為速率小于2 Mbps的串行接口的缺省排隊機制(在cisco實現中)。 CBWFQ:基于類的加權公平隊列,混合的算法,集中了CQ和WFQ的優點,可以支持64個流量類,每個流量類均有自己的隊列,隊列使用WRR算法進行輪詢。是數據應用中的很高效的算法,但不能為實時應用提供嚴格的優先級保障。為了避免造成后臺進程永遠得不到帶寬,CBWFQ占用的帶寬不要大于鏈路總帶寬的75%。 LLQ:低延時隊列。也是一種混合算法,集成了CQ、PQ、WFQ的優點。嚴格的說,應該稱為PQ-CBWFQ。LLQ在CBWFQ的基礎上增加了嚴格的優先級保證。常用于語音網絡。基于同樣的考慮,LLQ占用的帶寬不要大于鏈路總帶寬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