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學院 > 網絡通信 > 正文

CWDM技術在城域網中的應用(3)

2019-11-04 22:17:46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3.DWDM技術解析

WDM是將光纖的可用波段分成若干個小信道,每個信道對應一個波長,使單波長傳輸變成多波長同時傳輸,從而大大增加光纖的傳輸容量。例如,假如每個波長的傳輸速率為2.5Gb/s,在一根光纖中同時使用4個波長,則光纖總的傳輸容量可達2.5×4=10Gb/s。

WDM技術過去主要在光纖的C波段(1530~1565nm)使用。最新的技術已將石英光纖在1.3~1.6μm的兩個低損耗窗口打通并連成一個區域,未來的WDM可在1.3~1.6μm的全波段窗口中使用,每根光纖的復用光波長數可達幾千,傳輸容量可高達數十個太比特。因此,完全可以認為WDM技術將為光傳輸網的發展提供幾乎取之不盡的資源。

3.1 WDM的要害技術

WDM技術在光傳輸網中的典型系統是由光合波器(光復用器)、光放大器和可以提取獨立光波長的光分波器(光解復用器)組成。發射端的光發射機發出光波長不同且精度和穩定度能滿足一定要求的光信號,經過光合波器、摻鉺光纖放大器,送入光纖中傳輸(光纖線路中可根據需要設置光線路放大器)。到達接收端后,經光纖前置放大器放大,通過光分波器恢復成原來的各路光信號。

分/合波器是一種光學濾波器,其作用是對各路光波長信號進行復用與解復用。對分/合波器的基本要求是:插入損耗低、隔離度高、良好的帶通特性、溫度穩定性好、復用波長數多、較高的分辨率等。

光放大器的作用是對復用后的光信號進行直接光放大,以解決WDM系統的長距離傳輸問題。由于分/合波器的插入損耗較大,因此WDM系統的傳輸距離較短,一般僅為三四十公里,很難滿足實際通信的需要。使用光放大器后,可實現600km以上的無電中繼傳輸。對光放大器的基本要求是:增益高、寬帶、噪聲系數小等。

WDM系統的超長距離傳輸對光源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光源必須具有十分狹窄的譜寬和非常穩定的發射波長。

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距離受到系統損耗和色散的限制。在高速率傳輸情況下,色散占主要地位。光放大器的使用只是解決了損耗受限的問題,而色散問題則需要選擇譜寬極窄的半導體激光器來解決。實踐證實,采用傳統的直接調制方式會使半導體激光器在高速率時產生啁啾,限制了系統的傳輸距離。為此WDM系統使用的光源必須放棄傳統的直接調制方式,采用外調制方法,即所謂外調制型光源。

3.2 WDM的技術優點

WDM技術之所以在近幾年得到迅猛發展是因為它具有下述優點:

3.2.1傳輸容量大,可節約寶貴的光纖資源。對單波長光纖系統而言,收發一個信號需要使用一對光纖,而對于WDM系統,不管有多少個信號,整個復用系統只需要一對光纖。例如對于16個2.5Gb/s系統來說,單波長光纖系統需要32根光纖,而WDM系統僅需要2根光纖。

3.2.2對各類業務信號“透明”,可以傳輸不同類型的信號,如數字信號、模擬信號等,并能對其進行合成和分解。

3.2.3網絡擴容時不需要敷設更多的光纖,也不需要使用高速的網絡部件,只需要換端機和增加一個附加光波長就可以引入任意新業務或擴充容量,因此WDM技術是理想的擴容手段。

3.2.4組建動態可重構的光網絡,在網絡節點使用光分插復用器(OADM)或者使用光交叉連接設備(OXC),可以組成具有高度靈活性、高可靠性、高生存性的全光網絡。

3.3.3 WDM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

以WDM技術為基礎的具有分插復用功能和交叉連接功能的光傳輸網具有易于重構、良好的擴展性等巨大優勢,已成為未來高速傳輸網的發展方向,但在真正實現之前,還必須解決下列問題。

3.3.1 網絡治理;目前,WDM系統的網絡治理,非凡是具有復雜的上/下通路需求的WDM網絡治理仍處于不成熟期。假如WDM系統不能進行有效的網絡治理,將很難在網絡中大規模采用。例如在故障治理方面,由于WDM系統可以在光通道上支持不同類型的業務信號,一旦WDM系統發生故障,操作系統應能及時發現故障,并找出故障原因。但到目前為止,相關的運行維護軟件仍不成熟;在性能治理方面,WDM系統使用模擬方式復用及放大光信號,因此常用的比特誤碼率并不適用于衡量WDM的業務質量,必須尋找一個新的參數來準確衡量網絡向用戶提供的服務質量等。假如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將阻礙WDM系統的發展。

3.3.2 互連互通;由于WDM是一項新生的技術,其行業標準制定較粗,因此不同商家的WDM產品互通性較差,非凡是在上層的網絡治理方面。為了保證WDM系統在網絡中大規模實施,需保證WDM系統間的互操作性以及WDM系統與傳統系統間互連、互通,因此應加強光接口設備的研究。

3.3.3 光器件;一些重要光器件的不成熟將直接限制未來光傳輸網的發展,如可調諧激光器等。對于一些大的運營公司來說,在網絡中處理幾個不同的激光器就已經非常棘手了,更不用說幾十路光信號了。通常光網絡中需要采用4~6個能在整個網絡中進行調諧的激光器,但目前這種可調諧激光器還無法進入商用。

4. WDM結構

WDM常被分為以下三種:LongHaul-DWDM 、Metro-DWDM和CWDM,之所以這么分除了網絡層次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也有設備技術上的因素。

4.1 Metro DWDM

Metro-DWDM與 LongHaul-DWDM相比,城域之間的相對短距離可以在設備的光收發器上節省部分投資,甚至無須增加REG就做到一個環網的連接。同時,由于波分層面的投資將主要由光器件的價格所決定,所以波道的數目并不多,甚至可能不一定使用L波段,可減少OTU的數量,這無疑又是一個投資的降低點。

Metro-DWDM 是業界普遍看好的城域核心網的建設方式,不僅具有大容量和可擴展性,同時由于對業務完全透明,這將有利于將來向AON的演進。

目前城域網市場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初期,各種新技術和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在眾多方案中,ip over MetroDWDM脫潁而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Metro DWDM投資低;Metro DWDM采用光分插復用器(OADM)代替傳統的OTM-to-OTM,除了在業務的兩端外,其余節點不需要O-E-O轉換,節省了昂貴的電中繼;通過多個OADM級聯實現擴容,網絡建設初期僅需要少量的光器件,降低了首期投資,也降低了投資風險。對于大顆粒業務(如GE等),Metro DWDM是一種非常經濟的傳輸方案。

②業務傳輸具有透明性;和其它傳輸方案相比,透明傳輸各種業務是DWDM的先天優勢。和IP over ATM等形式相比,IP over DWDM節省了中間層,設備趨于扁平化,治理更輕易。

③提供快速可靠的光層保護倒換;Metro DWDM提供快速可靠的光層保護倒換,發生斷纖事故時,可以在50ms以內將業務倒換到保護路徑上去。

④比光纖直連提供高得多的容量;城域環境有豐富的光纖,不少人認為沒有建立DWDM的必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首先,裸光纖數目是有限的,總有枯竭的時候;其次,采用裸光纖,接入業務的治理和維護非常困難,隨業務增加,治理和維護費用會快速增加;再次,如同沒有經過精加工的農產品一樣,裸光纖出租的利潤有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當環網周長較長(如15km以上),采用光纖直連的綜合成本接近甚至比Metro DWDM還高,隨著業務增加,其成本將遠遠超過Metro DWDM。

Metro DWDM下一步的發展可能會把傳輸節點與各種業務節點融合,如將ATM交換機、IP邊緣路由器、數字環路載波系統、分插復用器(ADM)、數字交叉連接器(DXC)節點、波分復用(WDM)設備乃至最終將光分插復用器/光交叉連接器(OADM/OXC)光傳送節點結合在一個物理實體,統一控制和治理,減少了大量獨立的業務節點和傳送節點設備。

做為一個傳輸功能模塊,其發展依然集中在OXC和OADM上,增強功能、降低成本仍將是主要任務。目前的OADM采用薄膜濾波器,通過級聯濾波器實現更多波長的上下;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陣列波導光柵(AWG)技術可以將分波器、合波器、光開關矩陣和可調衰減器(VOA)全部功能在一個小小的硅片上實現,象集成電路一樣大規模生產,不僅加工成本比薄膜濾波技術更低,而且可以通過軟件靈活選擇波長的上下和穿通,通過軟件控制擴容,不需要增加任何光器件。

4.2稀疏波分復用CWDM

DWDM(密集波分復用)無疑是當今光纖應用領域的首選技術,但其昂貴的價格影響其推廣應用,而CWDM(稀疏波分復用)在此需求下應運而生。稀疏波分復用,顧名思義,是密集波分復用的近親,它們的區別主要有二點:

①CWDM載波通道間距較寬,因此,同一根光纖上只能復用5到6個左右波長的光波,“稀疏”與“密集”稱謂的差別就由此而來;

②CWDM調制激光采用非冷卻激光,而DWDM采用的是冷卻激光。冷卻激光采用溫度調諧,非冷卻激光采用電子調諧。由于在一個很寬的波長區段內溫度分布很不均勻,因此溫度調諧實現起來難度很大,成本也很高。CWDM避開了這一難點,因而大幅降低了成本,整個CWDM系統成本只有DWDM的30%。

在光纖中傳輸兩個不同波長之間的間距是區分DWDM和CWDM的主要參數(不是一些廠家宣傳的波長數量)。DWDM系統的波長間隔一般為100GHz (0.8nm)或50GHz(0.4nm),將來的系統中可能會有更窄的間距(但這樣會影響光孤子的使用,因此尚不確定)。過去的DWDM受EDFA放大波段的影響,不僅需要在全線路段進行增益均衡,同時由于采用DFB激光器作為光源,溫度漂移系數為0.08nm/℃,因此需要采用冷卻技術來穩定波長,以避免因溫度變化波長漂移到復用器和解復用器的濾波器通帶之外。而假如城域間距離偏短,不使用EDFA進行組網,CWDM就可以將相鄰波長間隔放寬到 10nm或20nm,將波長范圍擴展到整個傳輸窗口:從1200nm-1700nm。而且帶來一系列的技術簡化-從激光器(對溫度已不再敏感,因為信道帶寬能夠保證漂移后的波長不受影響)、分波合波器、OADM直到OXC,為運營商帶來大量的投資盈余。

CWDM用很低的成本提供了很高的接入帶寬,適用于點對點、以太網、SONET環等各種流行的網絡結構,非凡適合短距離、高帶寬、接入點密集的通信應用場合,如大樓內或大樓之間的網絡通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WDM與PON(無源光網絡)的搭配使用。PON是一種廉價的、一點對多點的光纖通信方式,通過與 CWDM相結合,每個單獨波長信道都可作為PON的虛擬光鏈路,實現中心節點與多個分布節點的寬帶數據傳輸。

目前,有幾家公司正推出與CWDM相關的產品。LuxN公司出品的WideWav系列CWDM模塊支持8個CWDM信道,或者支持4個CWDM信道加16 個DWDM信道。Ocular公司推出的采用CWDM技術的產品有OSX-6000和OSX-1000兩個系列的交換機,其最大特色在于能為高端用戶提供專用波長信道服務和SAN服務。

雖然CWDM在城域網使用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需要澄清的是,對CWDM的實際需求在近期仍將取決于以下因素:

①網絡容量的可持續發展性;

②寬帶業務的需求性;

③光電子技術的發展;

④商用的普及性和用戶投資的限制。

但是,CWDM是成本與性能折衷的產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性能上的局限。業內專家指出,CWDM目前尚存在以下4點不足:

①CWDM在單根光纖上支持的復用波長個數較少,導致日后擴容成本較高;

②復用器、復用解調器等設備的成本還應進一步降低,這些設備不能只是DMDM相應設備的簡單改型;

③CWDM還未形成標準。


6.環形網結構

雖然格形光網絡能提供諸多的優點,但是大多數運營商仍然采用DWDM環形城域網。主要是因為對SONET環網的結構已經很熟悉,另外環形網在光纜斷裂或電路插卡失效的情況下能夠自動復原。用戶已逐漸習慣采用提供備份電路的網絡(如SONET/SDH),因此,當電路發生故障時,若不能自動提供迂回路由是難以接受的。最好的方法是,首先選擇DWDM環形城域網,然后再逐步向格形網過渡。當然,這將給設備制造商帶來更大的挑戰。DWDM設備必須適應這種轉變,而且成本要低。DWDM環形城域網涉及到整個網絡的三個部分:城域網接入部分、城域網骨干部分、城域網局間部分。

用于城域網的DWDM接入設備,必須能夠可靠地傳遞業務且具有較高的擴展能力,提供16至44個有保護的波長信道。大多數設備制造商還不能提供具有如此大的擴展能力的接入設備,能處理從DS-3(44.736Mb/s)到OC-48c(2.5Gb/s)范圍內的各種支路信號。實際的解決方法通常采用兩類設備:較小的DWDM設備用于處理DS-3到OC-3(155.52Mb/s)的信號,較大的DWDM設備用于處理從OC-12c (622.080Mb/s)到OC-48c,甚至到OC-192c(9.952Gb/s)的各種支路信號。較小的設備通常采用一個波長,并與較大的設備兼容。在用一個波長發送業務信號之前,先將低速率支路電信號(OC-3、OC-12)復用到OC-48級的電信號來提高波長利用率。這些DWDM接入設備能夠包容各種業務,包括SONET/SDH、GbE、ATM和IP等,業務提供商無需采用不同的接入設備,就能滿足用戶的多種不同需求。這種構思是把網絡智能推到網絡邊緣,使骨干網盡量保持透明、快速。

城域網骨干部分的設備,是許多廠商必須關注的領域。這是因為主要設備;光交換機還不能完全處理來自于城域接入設備的各種業務流。業務提供商需要的是一個規模更大、具有高度擴展能力的256×256 OC-48光交換機(能擴展到1024×1024),向下能夠治理DS-3/STS-1級的業務,它能將DS-3到OC-192級的業務從網絡一側交換到任一側。信號的再生也在此完成,DWDM城域接入設備通常是不具備此項功能的。這種大規模的光交換機能使來自于城域網、長途網的業務終接于一個終端設備和一個交換矩陣上。

DWDM城域網結構的最后一部分是連接光交換設備的器件。這種器件通常是DWDM長途傳輸設備的縮小版本,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同樣的設備。典型配置采用不小于40個有備份的波長信道;在某些情況下,設備還采用4比1的OC-192電路插卡來提高波長利用率。為了答應局間采用“點擊式”結構,這種器件也接到光交換機。這三部分的連接結構和一個治理它們的軟件平臺構成DWDM城域網的整體結構。

7.城域網發展趨勢

7.1MSR(城域網多業務環)方案

MSR是一個新生的概念,它將交換和傳輸簡化,同時也把交換和傳輸這兩項技術進行了有機的集成,使之成為一個整體。MSR可提供Ethernet、GE、 DVB、ATM、POS、X.85和X.86支路接口,能以動態數據分組環的方式工作,像路由器一樣在環上轉發包括IP包在內的分組,在環上運行的業務可提供單播、組播和廣播模式。由MSR組成的網絡有以下特點:

環上的業務是透明的;數據、視頻和TDM可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實現三網融合;在50毫秒以內實現二層保護倒換,具有自動拓撲發現和性能治理功能;環和環上運行的業務具有彈性,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接入環和骨干環可以互相嵌套;雙向對稱反轉環都被用來傳送數據、信令和網管幀;群路業務可以是STM- 16/OC-48、STM-64/OC-192、GE、10GE、HOVC的級聯;可進行動態的節點添加和刪除;所有支路業務、信令和網管幀有提供優先級隊列和服務質量等級的功能,支持三層(包括IP包在內)的存儲轉發;MSR幀格式與群路的類型、速率無關。

MSR的提出,是城域傳送網技術的一大突破。由此,城域光網絡技術又有了新的選擇。

7.2 ASON(自動交換光網絡)

在大多數人眼中,ASON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但是有專家預言,ASON的最先的應用可能是在城域網,原因如下:首先是城域網中大型的業務結點及帶寬需求,其次是城域網有實時變化的業務流向,第三就是ASON的獨特的網絡恢復機制。

實時變化的業務流量,非凡是以IP為主導的網絡業務仍然是不可預知的,需要傳輸網絡具有更好的自適應能力。這種適用能力不僅是指網絡接口或網絡容量的適應能力,更包含網絡連接的自適應能力。因此有必要引入交換信令的概念,而ASON就是我們能夠實現的智能傳輸網絡協議,它在傳輸網絡中引入了動態交換,使得動態分配帶寬成為可能。

現有的集中式格形網恢復方法不能適應業務容量急劇上升的情況,而ASON可通過鄰居發現、鏈路狀態更新、路由計算、光通路治理、端到端保護等多方面功能的相互協調建立一種可行可靠的保護恢復機制,實現了網絡資源和拓撲結構的自動發現,提供了智能的光路由并可以提供分布式的智能恢復算法。

有了智能光網絡,城域網的業務的調配就變得更加靈活;網絡運營商可以提供更多類型的業務服務(如帶寬批發);提供更多類型的保護恢復機制;針對不同種類的業務級別,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等級等等。

7.3 DWDM技術延伸SAN

作為基于密集波分復用(DWDM)的新一代寬帶網絡,治理波長服務承諾最終可以使通過光纖城域網(MAN)擴展SAN應用,且對公司來說價格合理。

DWDM多路復用器,如思科最近公布的ONS 15540、北電的OPTera Metro 5200多服務平臺、Oni System的ONLINE系列和Akara的OUSP 2000,可以把一束光纖分成多個信道,而每個信道都能以透明方式支持不同的協議及應用。這些協議及應用包括光纖通道、吉位以太網、同步光纖網(Sonet)或ATM。

這項技術使企業或服務提供商能夠把部署及維護光纖基礎設施的高昂成本分攤給多個地點、應用及用戶。典型的一條DWDM連接可以支持64個無保護信道,或32個受保護信道(成對的冗余信道用于備份),而每個信道支持2.5Gbps或10Gbps速率。

DWDM還把在現有光纖上部署新的帶寬或服務所需的時間縮短到了幾周甚至幾天。相比之下,部署計費的“點亮光纖”(lit fiber)服務卻需要80至120天。

分析家和提供商一致認為,存儲應用將是推動這個市場的首要因素。確切地說,治理波長服務針對希望跨多個地點治理存儲資源的眾多企業,它既降低總體擁有成本,又能夠實現災難恢復。

基于DWDM的治理波長服務提供了價格合理的光纖連接,而這些連接具有企業系統連接(Escon)、光纖通道和光纖互連(Ficon)所要求的高吞吐量、低時延。

眼下,基于DWDM的服務主要集中在一些都市區。服務出現這種密集,原因主要在于最后一公里問題及服務提供商只能著眼于許多公司聚集的地區。

如今的服務在價格機制、地區分布和支持級別方面也大不相同,這意味著用戶在購買時得認真作一番比較。

從最基本方面而言,光纖提供商為顧客安裝點對點、未保護或受保護DWDM連接,并提供維護。至于治理光纖通道、Escon連接及存儲設備與DWDM設備如何聯系則取決于用戶。


8.DWDM城域網的新方式

許多城市電信網運營商采用SDH技術建造了他們的網絡。但是,隨著需求的增長,這些運營商面臨困難的決策。將整個SDH網絡升級到更大容量需要對新設備作大量投資,還可能因為分組數據業務流量的上升需要另建一個網絡,造成有兩個網絡要治理的局面。還有,城市地區可用的光纖數目遠遠不是無限的,因此堆棧 SDH環或添加新的點對點連接未必可行。

DWDM是一個明顯的解決方案,但很多運營商因為其代價高昂而卻步。用于長途網的常規系統方式成本太高,而且無法滿足城域環境的某些非凡要求。不過,可以面向城域環境的要求調整解決方案,形成更簡單、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首先來考慮主要的要求:

光纖網利用率:城域環境可用的光纖數目通常是有限的,而有時候無法部署更多光纖,因為在人口密集的城區這樣做成本太高。另一個方案是租用光纖,但這意味著運營商要為每一公里租用的光纖付費,無論有無營業收入。因此主要目標應是盡量減少所需的光纖。

光纖網的利用率應該盡可能提高現有設備的復用:必須保護以前所作的設備投資;通常不考慮報廢。一般而言,運營商會碰到對容量要求比較寬松的客戶,可用現有設備為其服務。

將第一批通信信道投入運行所需的投資必須較低,而且要能隨著營業收入的上升而逐步增加信道損耗容忍度:城域光纖網一般比長途網有更高的鏈路損耗。大量的接續和光纖配線架占用很大一部分的功率預算,其結果是,高達每公里0.8dB的損耗值并不罕見。

系統對損耗的容忍度越好,它需要的光放大器就越少,其成本也就越小多業務支持。隨著網絡和服務的演變,不可能猜測哪一種業務流將占主導地位。

系統必須是業務流協議透明的10Gbit/s能力:在長途網,10Gbit/s正在普及。城域網對此等高比特率的需要固然超前了一點,但有能力承載一個 10Gbit/s信號從長途網進入城域網內的一個PoP(接入點)將是一大優勢,成為城市電信運營商區分自身的因素。由此也可避免部署進入城域網之前的昂貴的分接設備。

系統必須能夠處理SDH/SONET和以太網的10Gbit/s業務流信號低的生命周期成本:也許最重要的參數是擁有一個易于安裝、運行和維護的網絡,因為在網絡的整個生命周期,這方面的成本通常比設備成本更突出。影響此等成本的參數包括治理和維護網絡所需的員工技能水平,以及所需的零部件。

低的網絡復雜程度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易于使用和整合入現有網絡運行中心的治理方案。

DWDM是當今唯一可達到容量、可擴縮性和透明度等方面要求的技術。要害是如何使其充分低的成本和高的效率,以適于城域段的應用。

城域網牽涉的距離比較短,由于損耗較大,常規系統結構仍要求有光放大器,以滿足容量和大小方面的要求。瑞典Lumentis公司推出的對損耗容忍度較好的新型系統結構減少了對光放大器的需要,從而推進了DWDM在城域網中的大范圍應用。不采用或少應用光放大器的DWDM網絡的優點是:

低的網絡初期投資;因為在部署第一批信道時,光放大器的開支可能就要占用超過一半的設備成本。

較方便的波長治理;因為所有波長都是獨立的,并可被添加/路由,無需采用復雜的功率調節和信道平衡方案以補償現有信道更可靠的網絡。

一個失效的光放大器就可癱瘓整個網絡,因為所有經過該放大器的波長都會受到影響較低的生命周期成本。無需庫存昂貴的放大器配件,而且對部署、交付和配置網絡的員工的技能要求也不高。

當然,網絡的損耗容忍度總是有限的,因此還是可能要部署一些光放大器。但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光放大器的。來自Lumentis公司的新結構使無放大器的網絡與其它解決方案相比具有兩倍以上的容量。由瑞典Validation公司進行的試驗確認和超出了這些說法。在一個光纖網中建立一個無放大器的98公里環路,有20個衛星節點,每一個有2個波長的加減能力,結果證實能提供無錯傳輸。常規的無放大器解決方案僅能局限于4到5個節點。

去除光放大器是第一個大步,但還需要其它措施來應對系統的要求。Lumentis有一種新產品可將10個信道集中到一個波長上。這是Lumentis多向可擴縮性(MDS)概念的又一組成部分,實現一個波長內的可擴縮性。該部分稱為SDH/SONETMuXPonder,在一個波長上承載多達8個STM- 1/OC-3和2個STM-4/OC-12信道,為此等業務流提供低成本高效的傳送。

MuxPonder可在DWDM城域解決方案中作為進入點。通常讓一個STM-1/OC-3占用一個波長是不利于成本效率的,但MuxPonder答應八個這樣的信道在一個波長上,從而消除了這一局限。在少量波長上連接現有SDH/SONET設備,就擁有了一個能適應任何業務流類型或比特率的網絡解決方案。

另一個要考慮的因素是,MuxPonder幾乎可即時添加業務信道。安裝MuxPonder時,一個波長管被建立,運營商可逐步增加至業務信道容量限額,而無需擔心創建光電路。只是將SDH/SONET盒連接到MuxPonder的相應端口。這樣,MuxPonder可保護運營商以前對SDH/SONET 設備的投資,減少需要投資更多多路復用器,以在一個DWDM波長上高效率地承載業務信道。類似地,Lumentis的雙千兆比以太網轉發器可在一個波長上實現兩個IP業務信道,以更高效率利用網絡。

另一種高效率利用網絡的方式是在網絡中移動容量。與其設置固定的光電路以滿足短時間的需求但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不如使用光交叉連接(OXC)將未用的波長搬到需要的地方。其結果是需要部署較少的波長。不過,要保持這一解決方案的成本效率,OXC的位置十分重要。單純從性能觀點看,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有一個網格拓撲,在每一個節點配備OXC,但從成本上說這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平均而言,在一個全貫通網格結構中,到達一個節點的業務流量的70%是經過而已,因此沒有必要在每一個節點部署如此昂貴的裝置。相反,采用被動加減濾波器,結合在選定節點和與子網互連的節點部署OXC的拓撲,具有高得多的成本效率。

一個損耗容忍度好的結構,結合MuxPonder,雙千兆比以太網轉發器,和OXC等裝置,可實現無放大器的網絡,為城市運營商帶來高效率,低進入成本,低生命周期成本的網絡。這將縮短實現盈利的時間,并為運營商帶來強大的多業務網絡,足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需求。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河县| 台东县| 中卫市| 会宁县| 临海市| 虹口区| 精河县| 开化县| 阿城市| 扬州市| 常州市| 辽阳市| 布拖县| 鲁甸县| 天全县| 六盘水市| 榆林市| 伊通| 毕节市| 乐安县| 巴马| 阜南县| 拜城县| 邹城市| 伊金霍洛旗| 永济市| 通海县| 张家川| 漳浦县| 夏津县| 泸西县| 和硕县| 肇庆市| 关岭| 丰台区| 娄底市| 晋宁县| 五原县| 天峨县| 司法|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