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簡介: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原名上海第二醫學院)由圣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并而成。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辦學歷史和近五十年的迅速發展,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學科專業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成就卓著,醫、教、研全面發展的有一定特色的新型醫科大學。學校目前有11個二級學院和2個校直屬系(部),1所衛生技術學院和1所全國重點附屬衛生學校,5所綜合性的附屬醫院,1所專科性附屬醫院,15所教學醫院及教學基地。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于1997年通過"211工程"建設項目立項評審,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學校學科建設齊全,具有一流的科研機構和很強的科研實力。現有74個學科,其中2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2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9個上海市領先學科。設有15個市級研究所、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8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20個直屬研究室,承擔著國家大量的醫學科研任務。學校同9個國家26所學校建立了校際聯系,聘請了100多位外國專家為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和客座教授,并與中國科學院、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香港華夏基金會、美國民間健康基金會等有著廣泛的合作,帶動了學校醫、教、研的發展。
網絡建設需求: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作為國際聞名的醫科院校,同時又是上海教育科研計算機網絡的核心主干節點之一。學校有著豐富的醫學教學和醫學信息資源,在滿足學校應用的同時可通過開發利用來服務于社會。利用目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建設一個校園信息網絡,有利于更有效地開展信息的交流、開發和利用。校園網建設的最終目標是:連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系統范圍內的所有應用節點并實現與城域網的互聯,建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在滿足第二醫科大學系統內信息化需求的同時,向教育單位和社會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在校園網絡建設的技術選擇方面應適當地超前,以保持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優勢,同時校園網主干技術和設備的選擇關系到校園網的建設應用和發展方向,至關重要。
要害設備:
Quidway NE80、 S8016,S6506和S3000以及S2000系列交換機實現教學園區、下屬基地、醫院的RPR環網互聯以及內部園區網建設。
網絡建設方案及特點:
1、第一階段組網方案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校園網,按照校區位置,分為西院網絡中心、西院科研樓和東院三個主要的網絡區域。考慮到今后還要與各關系醫院進行網絡互聯,建設校園城域網,因此采用環組網方式,在保證帶寬、可靠性的同時,提供靈活的可擴展性,網絡拓撲圖如圖1所示。

圖1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園網第一階段組網圖
校園城域網核心層由三臺核心路由器NE80通過RPR 2.5G互連組成環網。NE80具有強大的路由能力、2.5G線速轉發能力和電信級可靠性,RPR具有良好的保護特性、靈活、高帶寬以及高利用率等特點。核心層主要作用是實現校園城域網各大區域的互聯。
校園城域網匯聚層(分布層)由核心交換機組成,分別通過GE接入核心路由器。具體組網如下:西院網絡中心采用S8016核心交換機,西院科研樓區域采用S6506。匯聚層主要實現接入層以太網的流量匯聚,完成各區域內部互聯。
校園城域網接入層采用接入交換機,在各大樓放置S3026接入交換機,上行提供GE連接到匯聚層,下行提供FE連接各樓層接入交換機。各樓層接入交換機下行提供10/100M連接,實現桌面主機接入。
此校園網方案采用多出口,連接到上海教育科研網、上海科技網以及運營商網絡中去。出口部分設置防火墻、邊緣路由器,防火墻主要實現安全過濾和地址功能,邊緣路由器提供出口功能。
2、第二階段組網方案
隨著校園網業務的發展以及各單位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網絡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校園網發展成為校園城域網。在校園城域網中把其它相關單位接入,實現了新校園城域網的組網。新的校園城域網,一方面方便了網上節點共享和交流信息,另一方面也為這些節點提供了網絡業務運營的商機。
采用RPR技術,可以很靈活地擴張校園城域網,延伸覆蓋范圍,圖2是擴建后的校園城域網組網圖的核心層部分。

圖2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園網第二階段組網圖
核心層由于采用了RPR技術,各主要區域能夠很輕易地加入環網新節點,實現平滑擴展。這種組網的優點非常明顯,光纖資源利用率極高、穩定可靠并且帶寬充裕。
一些其他單位假如想加入環網,可以通過接入到就近的環網節點的方式。由于核心節點采用的是核心路由器,提供的接口非常豐富,接入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包括GE、FE、POS、ATM甚至E1等各種接口,可以滿足大規模校園城域網組網、業務開展及發展擴建的需要。
采用華為公司的解決方案具有以下特點:
n 層次分明、結構清楚,適用于大規模校園城域網
核心層設備負責各區域之間的互聯以及各區域內部大樓之間的互聯,接入層負責大樓內部樓層之間互聯以及接入到桌面的能力。結構簡單、各司其職,便于治理維護。
■ 可靠性高
在這個方案中,核心層采用RPR環組網,可以實現目前網絡最高的保護特性,即小于50毫秒的環切換保護,而且核心路由器具有冗余熱備份和不間斷路由轉發能力,整個網絡可靠性非常高。
■ 可平滑擴展,適應校園城域網大規模發展的要求
核心層采用RPR環組網,非常輕易在環上增加新節點,擴大核心層規模,覆蓋新的區域。區域內部規模擴大后,很輕易地增加新的核心交換機后,不會影響核心層結構,可以輕松面對未來的校園城域網擴建。
■ 效率高,帶寬充裕
核心層有2.5G共享帶寬,今后還可以擴展到10G。匯聚層到接入層采用GE,接入層下行采用FE,帶寬非常充裕。而且核心層采用空間重用和公平共享等技術進一步提供帶寬利用率,NE80、S8016、S6506等核心設備的轉發能力高達96Mpps、48Mpps,實現2.5G和千兆鏈路的線速轉發。整個網絡效率很高,可以滿足今后幾年內的帶寬需求。
n 業務能力強
NE80提供功能強大的MPLS VPN、組播和QoS等業務,這些業務可以組合起來,與RPR結合一體,便于各種業務的開展并提供服務質量的保障,如實現VPN用戶的帶寬保證、傳輸質量保證和時延抖動控制等。
n 可治理性強
華為公司Quidway系列產品支持統一的網絡治理平臺,可以對全網設備實施及時、專業的網元級治理(拓撲、告警、性能、安全日志、配置)。
業務效益實現:
伴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信息化的強烈需求,越來越多的專家意識到校園網不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網絡,而是一個擔負著推動中國信息化建設使命的網絡。如何將學校所擁有的巨大信息資源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是我們新時期建網所必需面對的問題。但是,網絡的發展不是躍進式的,需要平滑演進,而RPR環網技術的應用正是使這個愿景得以實現。RPR技術在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提供高效、高安全網絡的同時,為其附屬醫院及研究所融入上海信息網提供了便捷,為網絡的平滑擴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正是教育信息化建設新的方向。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