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自打國際電信聯盟標準部ITU-T正式提出“用戶接入網”這個概念后,曾經占整個通信網投資50%以上的“用戶接入網”制衡電信網發展的問題就正式走到了臺前。
目前ipTV在“寬帶接入網”部分碰到的帶寬瓶頸即是一個典型的接入網銅纜問題。筆者3年前在南方某電信做咨詢項目時將接入網現狀同香港PCCW做了比較,發現電信局端到用戶家的這段銅纜的線徑、阻抗、主干線纜長度、分支線纜長度、交接箱和分線盒的位置、等等,這些參數PCCW有很具體記錄,而國內不是很粗略就是沒有。這種情況在僅提供ADSL低速上網業務時影響不大,但面臨開展高速ADSL業務、IPTV業務時,差距就顯現出了,直接影響了業務的開通范圍、準確性、速度,從而導致了運營支出(OPEX)的增加。
基于這個現狀,國內兩大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在努力發掘原有銅纜資源的同時,逐步嘗試FTTx光纖接入,尋找一條“光進銅退”的平滑演進之路。
現在的ADSL接入網一般都是局端集中方式,即用戶家ADSL MODEM需要同電信分局的ADSL局端設備同步信號,這段距離一般超過3公里。這樣,距離成為了國內ADSL技術提速的最大問題。所以,“光進銅退”的策略就是將FTTx技術同ADSL技術相結合,盡可能縮短ADSL局端設備(DSLAM)同用戶家這段銅線的距離,以提供高帶寬接入。
根據PSTN電話網的模型,一條用戶銅線分為干線段、饋線段、分線段、用戶線段,“光進銅退”也意味著寬帶接入設備(DSLAM)逐步從干線段向用戶線段下移,如下圖一。

圖一 FTTx建設模式
如圖一,FTTx的建設模式有:
FTTC(Fibre to the curb)+xDSL模式:光纖到路邊,將寬帶接入設備下移到“路邊”或“小區機房”,即從“干線段”移到“饋線段”,保證DSLAM到用戶端距離小于2公里,這一段可以使用ADSL、ADSL2+、VDSL技術。
FTTB(Fibre to the Building)+ xDSL模式:光纖到大樓,將寬帶接入設備下移到“大樓的分線盒的位置”,即從“饋線段”移到“分線段”,保證DSLAM到用戶端距離小于1公里,這一段可以使用ADSL、ADSL2+、VDSL技術。
FTTB(Fibre to the Building)+LAN模式:需要寬帶接入設備同用戶端距離小于100m(以太網技術限制),可以提供10M/100M/1000M的雙向對稱帶寬。
FTTH(Fibre to the Home)模式:光纖到家庭(辦公室),可以為用供從數十兆到千兆的帶寬,這種模式是接入網部分問題的一勞永益的解決方式,但目前還有接入設備、入戶光纖布線、成本等諸多問題存在。
資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CAPEX)即計算公式為:CAPEX=戰略性投資+滾動性投資,指用于基礎建設、擴大再生產等方面的需要在多個會計年度分期攤銷的資本性支出;
運營支出(Operating Expense、OPEX)是指運營商運營網絡的成本;
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是指某項特定的資金利用,其利潤或節省的成本實現了多少。
在建設改造接入網時,運營商會綜合考慮CAPEX、OPEX、ROI,新業務對帶寬的需求、現有銅纜資源的優化利用,靈活選擇FTTx建設模式,以獲得最優的投入產出比。
背景材料:日本在2005年的時候大規模發展FTTH,在2006年,全球IPTV的項目帶動下,歐美FTTH市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FTTx是歐美以“三重應用”(Triple Play)IPTV業務的基礎。
進入討論組討論。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