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建中
呼喚更多業務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ip網絡向寬帶化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通信方式,IP電信網逐漸成為現代電信網發展的趨勢。
用戶不再僅滿足于簡單的網頁瀏覽、電子郵件、文件傳送等普通的數據應用,還希望在一個網絡上同時傳送話音、數據和視頻,體驗多媒體通信帶來的全新交流感受。
另一方面,運營商也希望提供豐富的業務來增加收入,促進IP寬帶網的健康發展。目前國內IP網的收入中仍然以網絡接入費為主,隨著IP網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接入市場也越來越趨飽和,運營商更加迫切希望通過增加視頻等實時通信業務,挖掘新的利潤點。在給用戶提供豐富的通信新業務的同時,降低網絡建設成本,減少運營開支,是運營商共同的追求,而統一的多業務承載網是有效方式,是網絡建設的發展趨勢。
現存問題尤多
雖然,最終用戶和運營商都希望有一個包括視頻、多媒體、實時通信等在內的多業務承載網,但是,目前的傳統IP網絡卻無力承擔這個重任。傳統IP網絡除在WWW應用、電子郵件、文件傳送等方面表現良好外,對多媒體、實時通信等高帶寬、高質量要求的業務,并不能滿足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尤其是電信級的服務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服務質量無保障
傳統的IP網絡是一個逐包轉發、只識別包而不識別包間關系及業務的網絡。而服務質量是從業務層面來衡量的,從而無法解決業務的服務質量問題。
雖然,隨著網絡設備和傳輸設備在技術上的快速發展,網絡在某時期可以處于相對輕載狀態,使開展豐富的數據、語音、視頻等多業務成為可能。然而,傳統IP網絡還面臨如何調配網絡資源以滿足不同業務需求,進而滿足不同業務的不同服務質量要求的難題。
安全性和可信任性差
目前,IP網絡基本是無序和缺少治理的網絡,目前不少人,包括IP領域的部分專家也認為IP網是一個不安全的網,不宜用于加載重要的業務數據,不能用來承載重要的商用業務網。電信業務網不敢用公眾IP網來承載,甚至大型企業網的業務數據都不敢加載到企業公用IP網上去。
可運營、可治理難
Internet的早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現計算機互聯,網絡只是“盡力而為”地提供傳輸服務,無QoS保證,無售后服務保證,安全問題也是由用戶自行解決。傳統的IP網絡,不具備傳統電信網絡提供電信業務服務時應該要求的可治理性、可運營和可維護性。
面對傳統IP網絡多業務承載問題,華為公司提出的IP電信網解決方案,主要借鑒了電信運營理念,通過對傳統的IP網進行部分升級改造,使IP電信網可以承載包括傳統的PSTN、數據專線、視頻、實時通信等多種業務,并對承載的業務提供電信級服務質量,同時保障安全和可治理等問題。
承載業務區分
IP電信網上承載的業務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不需要嚴格QoS保障的Internet業務;另一類是需要嚴格保障的電信業務。IP電信網對這兩大業務類別區別對待,并在承載網中相互隔離。
對于不需要嚴格QoS保障的Internet業務,如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小文件傳送等應用,傳統的IP網絡非常適合處理這類業務。對這些業務,IP電信網采用傳統的處理方式,盡力而為傳送,并不進行QoS、安全、治理等方面處理措施,也不對這些業務進行統計、計費等處理。
對需要嚴格保障的電信業務,如IP網絡電話、視頻電話、IP電視、視頻會議、VOD點播、流媒體廣播、視頻監視、協同工作等業務,IP電信網采用多種方式嚴格保障這類業務端到端QoS,并保障其安全性、可治理性。
嚴格的QoS保證
借鑒電信運營理念,IP電信網通過引入資源治理器(CM)等少量新的部件,建成新一代IP承載網,支持所有需要服務質量保證的電信業務。
對承載網資源實時準確的把握
對承載網資源的準確實時把握,有利于業務的調度和安排,是嚴格保障業務QoS的必要條件。IP電信網通過引入資源治理器作為承載控制層,負責治理和維護邏輯承載層的網絡資源和拓撲結構信息,并和業務控制層合作,為需要嚴格QoS保障的電信業務建立符合要求的端到端承載通路。
承載網識別電信業務
假如承載網按照包轉發模式轉發業務,而不去識別業務,也就無法把業務安排到符合QoS要求的業務通道上。IP電信網在業務控制層的幫助下,由承載網識別電信業務,并根據識別出的不同業務,轉發到不同的業務通道上,成為保障業務QoS的要害一環。
會話接納控制(CAC)機制
IP電信網在對承載網絡資源有了準確了解,并識別出電信業務的基礎上,還借鑒傳統電信運營網絡經驗,引入了會話接納控制機制。會話接納控制機制是根據當前承載網剩余的網絡資源,判定對新申請的業務請求是否接納的一種業務控制機制,它保障了承載網中資源不會過渡使用,從而使已接納業務的服務質量不受沖擊。
帶寬治理(CAR)機制
有了對承載網絡資源的準確了解,也能夠對電信業務進行識別,并且執行了CAC機制,還不足以完全保障業務的服務質量,IP電信網還實現了一套帶寬治理機制。帶寬治理機制在對業務識別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已接納業務對資源的使用,防止已接納業務超標準使用承載網資源,從而避免造成各業務對資源的爭奪,保障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
保證多業務的安全
IP電信網區分不需要嚴格QoS保障的Internet業務和需要嚴格保障的電信業務,并加以區別對待,在承載網中隔離傳送。通過在邊緣設備上做流分類,網絡能識別Internet業務和電信業務,流分類表受承載網資源治理器和業務層動態嚴格控制。假如用戶不向網絡業務平臺申請業務,在邊緣設備上就不可能有流分類表項,用戶發出的數據包只能按照Internet的NativeIP的方式進行處理,所以Internet業務永遠不可能竄到電信業務網上來,IP電信網的數據平面是安全的。
IP電信網的承載網區分電信業務與普通Internet業務,通過資源隔離和控制,防止電信業務被盜用和惡意攻擊,從而保證電信業務在承載網的安全傳送。
支撐多業務運營
IP電信網不僅解決了多業務承載的QoS保障、安全保障問題,還為IP網絡多業務運營提供良好支撐。
首先,多業務運營支撐體現在對多業務網絡的規劃上。IP電信網可以按照每種業務,分別進行業務規劃,按照各自業務模型,規劃網絡拓撲和帶寬資源。多業務分別規劃后,疊加在一起就成為整個網絡的業務規劃。
其次,多業務運營支撐體現在對多業務的靈活網絡修改上。IP電信網擁有完善的多業務統計,在業務開展一段時間后,可以根據各種業務的實際業務模型,靈活方便地調整業務規劃和網絡資源。
第三,多業務運營支撐體現在對多業務的快速部署和開展上。IP電信網只對部分網絡設備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他核心網絡設備只需支持MPLS協議,設備要求不苛刻,不需要全網的設備改造和協議更新,可以以城域網為單位逐步實施。
此外,多業務運營支撐還體現在對多業務的BSS/OSS支撐系統上。IP電信網具備對業務的良好網絡治理和業務治理,針對業務的配置、統計、計費和監控,為運營商的業務運營提供良好幫助。
進入討論組討論。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