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娜 劉一蓉 張小英 魏明
電信計費不準確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近年來電信運營商與電信消費者之間發生計費糾紛的案例呈現上升趨勢。
市場競爭呼喚公正監管,加快建立誠信機制對維護消費者和運營商的切身利益尤為要害。
自2002年起,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固定電話網絡和移動電話網絡的計贊系統進行檢測,加大了政府監管的執行力度,同時保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目前開展的移動電話計費檢測工作主要是針對后付費用戶,但對于占用戶大多數的智能網用戶的計費檢測方法的研究還是一項空白。為進一步完善計費檢測體系,根據信息產業部的要求,信息產業部通信計量中心于2005年開始對移動智能網的計費檢測方法進行研究,檢測對象主要是預付費用戶和移動虛擬專用網(VPMN)的基本語音業務,目前研究成果已經作為標準《YD/T1431-2006在用局用交換設備計費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移動通信網智能網部分》頒布。
一.GSM移動通信智能網計費原理
1.計費點和計費用戶
GSM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的計費是由網絡中的交換設備(MSC/SSP、HLR/AUC)、業務控制節點(SCP)、信令系統、時鐘傳送系統、計費系統、賬務系統等部分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的。對于GSM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的基本語音業務,其計費點通常是移動通信網用戶歸屬地的SCP。
預付費業務的計費對象是預付費業務用戶。用戶通話時,系統實時地從賬戶上減去用戶的話費,包括對主叫用戶計費和被叫用戶計費兩種情況;VPMN業務的計費對象是VPMN業務用戶指定的賬號或電話號碼,包括對主叫用戶計費和被叫用戶計費兩種情況。
2.計費方式和話單生成
每個GSM用戶要申請成為移動網絡增強型邏輯的客戶化應用(CAMEL)業務用戶,就要在原有用戶信息的基礎上增加關于CAMEL業務的信息,稱為CAMEL用戶簽約信息(CSI)。CSI主要包括:gsm業務控制功能(gsmSCF)地址(即激活CAMEL業務時,處理業務的歸屬gsmSCF地址),業務鍵(用戶申請的CAMEL特定業務),缺省呼叫處理(當SSF與SCF之間的對話出現故障時,是否應釋放呼叫或繼續呼叫1,觸發測試點(TDP)列表(指示處罰測試點的位置),DP觸發條件(指示gsmSSF是否向gsmSCF請求指令),CAMEL處理能力(指示CAMEL階段),翻譯信息標記以及定時器等。

圖1 CAP信令和ISUP信令的配合(預付費用戶做主叫)
如圖1所示,當智能網用戶發起呼叫時,交換平臺查詢此用戶的信息,發現有O-CSI信息,符合觸發原則,就觸發CAMEL呼叫,發送IntialDP操作到SCP,SCP根據IntialDP報告的參數選擇業務邏輯。通話接續前,SCP向SSP發送申請計費操作,通知SSP該呼叫所答應的最大通話時長SSP根據所答應的呼叫時長,對呼叫進行監視,當達到答應呼叫時長時,SSP向SCP發送申請計費報告,并根據SCP的指示或者將呼叫釋放(可以提前播放通知音,并可以根據運營者定義的時間播放通知音),或者答應呼叫繼續進行。假如沒有達到呼叫時長但用戶掛機,SSP采用申請計費報告(ACR)將監視到的呼叫時間信息報告給SCP。SSP收到釋放呼叫操作時,先完成相應的計費動作再釋放呼叫。
移動通信網智能網采用具體計費方式,SSP監視呼叫的開始和結束,并把相關信息通過CAMEL應用協議(CAP)消息送給SCP。計費信息的產生、存儲在SCP完成。當通話結束時,SCP根據計費矩陣(或計費樹)和費率表,計算話費,按照運營商現行的批價規則完成批價。
3.計費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對主叫計費時,計費開始時間是指主叫用戶所在MSC收到被叫方應答信號的時間;對被叫計費時,計費開始時間是指被叫用戶應答的時間。
如圖l所示,計費開始的時間為T1時刻,當被叫應答后,被叫所在MSC向主叫所在的MSC發送應答信令ANC,主叫用戶所在MSC收到ANC后,SSP開始對呼叫過程進行監視。
移動網中的釋放方式為互不控方式,主被叫一方掛機的時刻即為計費的結束時刻,停止對呼叫雙方的計費。若主叫用戶先掛機,在主叫方掛機后或在計費局收到掛機信號后停止在主叫計費交換局的計費,被叫方則在收到釋放信號后停止計費;若被叫用戶先掛機,則被叫用戶的計費交換局應停止對被叫用戶的計費,主叫用戶的計費交換局在收到被叫掛機信號后,停止對主叫用戶的計費。
如圖l所示,T2為呼叫結束的時刻,SSP收到釋放呼叫操作時,SSP先完成相應的計費動作再釋放呼叫。
二.GSM移動通信智能網fl-費檢測
1.計費檢測方法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見,使用計費檢測儀實時采集被測MSC與SCP之間的CAP信令,生成GSM移動智能網基本話音業務的呼叫流程作為儀表話單,通過儀表話單和SCP輸出的話單進行比對得出計費檢測結果。
移動智能網計費檢測環境如圖2所示,MSC1為被測MSC,SCP為控制被測MSC的業務控制節點,一個SCP可以控制多個MSC。計費檢測儀通過高阻跨接至被測MSC和SCP之間。

圖2 移動智能網計費測試環境示意圖——CAP信令采集
通常SCP輸出的話單的通話時長精確到秒位,SSP上報的通話時長(或通話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精確到百毫秒位,誤差主要是由于進位取整引入的誤差,計費時長的判據如下。
設x為測試儀表的實測通話時長,y為交換局計費處理系統提供的話單中同一呼叫的計費時長,x、y的單位為秒,y應滿足以下的要求:
-1≤y-x≤+1
2.測試的呼叫類型
移動用戶的呼叫可分為未漫游呼叫和漫游呼叫兩種類型,每種類型都包括圖3所示的呼叫分類。

圖3 呼叫分類示意
圖3中各種呼叫類型的含義如下:
·未漫游呼叫:指移動用戶發生在歸屬地的呼叫,包括移動用戶做主叫和做被叫兩種情況。
·漫游呼叫:指移動用戶離開歸屬地后在漫游地發生的呼叫,包括移動用戶做主叫和做被叫兩種情況。對于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用戶,話單在用戶歸屬地的SCP產生。
·網間呼叫:指發生在兩個不同運營商的電信網之間或同一運營商的兩個不同電信網之間的呼叫,如中國移動GSM網和中國網通同定電話網之間的呼叫,中國聯通的GSM網和中國聯通的CDMA網之間的呼叫。
·網內呼叫:相對于網間呼叫而言,指發生在某一電信網內部的呼叫,包括局間呼叫和局內呼叫。
·局間呼叫:指呼叫發生在同一個移動網的不同MSC之間,即主被叫用戶在不同的MSC。
·局內呼叫:呼叫發生在一個MSC內部,即主被叫用戶在同一MSC下。
通過采集MSC與SCP之間的CAP信令的檢測方法,可以檢測上面所提到的所有呼叫類型。
3.抽樣率
根據標準GF015.1《900MHzTDMA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設備總技術規范第一分冊》的要求,計費差錯率應該滿足l×10-4,即錯誤話單數/總話單數≤1×10-4。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我們應該至少采集多少張話單才能滿足檢測要求,才能保證檢測結果是可信的呢?
計費檢測中錯單的出現的次數服從參數為n,p的二項分布,k可表示錯誤話單的張數,p則為差錯率。在n次試驗中錯誤話單等于或者小于N張的概率可表示為
(1)![]()
錯誤話單大于N張的概率可表示為:
(2)![]()
我們規定一個標準差錯率Pb,若實際測試中錯單數小于N張,那么在差錯率Pb下檢測到多于N張錯單的概率p(α>NPb)就確定了我們對真實的差錯率小于Pb的可信度,這個概率就是置信度。
用累加二項式函數的方式,置信度可定義為:
(3)
上式中γ為百分比形式的置信度,計費測試中選擇Pb為標準中規定的差錯率。
已知計費差錯率為l×10-4,即Pb=10-4,根據置信度計算公式,測試標準給出的理想差錯率為10-4,若保證99%的置信度,測試所需要的有效話單總數至少應該在40000張以上。
三.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和計算給出了GSM移動智能網計費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以及實際檢測過程中合理的話單采樣數,這些結論為標準《YD/T1431-2006在用局用交換設備計費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移動電話智能網部分》的制定提供了理論基礎,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計費檢測手段,彌補了目前我國計費檢測領域的一項空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