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接入網的管理現狀及發展策略
2019-11-04 20:36:59
供稿:網友
近年來,隨著我國寬帶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作為基礎網絡的城域傳送和寬帶接入資源成為運營商建設的重點和競爭的焦點。由于各運營商擁有的網絡資源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建設中采用的技術也有所不同,所以如何引導我國城域傳送網和寬帶接入網的健康發展成為行業治理部門關注的問題。
1 城域傳送和寬帶接入網的治理現狀
目前,信息產業部作為電信行業治理的政府主管部門,對于電信行業的監管主要體現在業務許可證的發放以及證后監管上。
1.1 城域傳送網
(1)經營許可證的情況
在信息產業部頒布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沒有將城域網單獨作為一種業務列入業務經營許可證的目錄中,但在其第二類基礎電信業務中列出了一項“國內通信設施服務業務”。這項業務涵蓋了在骨干網和城域網范圍內傳送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經營活動。沒有獲得該項業務經營許可的運營實體是沒有權利在城域網范圍內建設地面傳輸基礎并進行相應的經營活動的。
目前從信息產業部獲得該項業務經營許可的公司只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和中國鐵通,共5家。在各地,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在城域網范圍內擁有傳輸資源但沒有獲得相關業務經營權的企業進行超范圍經營的情況。
(2)城域網的管制難點
目前城域網建設的管制難點在于管道問題。隨著電信市場競爭的引入,各基礎電信運營商都迫切需要敷設網絡基礎設施來為用戶提供服務,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以及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引發了通信管道資源需求的急劇增長,因此各運營商紛紛向地方政府申請通信管道的建設。
目前管道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資源短缺與占有的嚴重不均是管道建設和經營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通信管道資源缺乏統一的規劃;
•管道建設市場混亂,通信管道質量下降;
•管道建設成本方面存在不確定性等問題。
1.2 接入網
(1)經營許可證的情況
接入網可分為有線接入網和無線接入網,在最新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與接入網相關的業務被列入了第二類基礎電信業務的網絡接入業務。網絡接入業務是指以有線或無線方式提供的、與網絡業務節點接口(SNI)或用戶網絡接口(UNI)相連接的接入業務。目前網絡接入業務僅包括無線接入業務和用戶駐地網業務,從本質上講,用戶駐地網業務屬于有線接入網業務的一種但不是全部。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無線接入業務經營者還是用戶駐地網業務經營者,只可以利用自建設施從事網絡元素出租和出售業務,假如想通過自己建設的網絡從事其他業務,必須要申請其他的業務許可證(如希望經營Internet接入業務,則要申請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許可證等)。
(2)用戶駐地網業務
對于用戶駐地網業務,信息產業部于2001年6月在全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13個城市啟動了寬帶用戶駐地網業務開放試點工作,并有幾十家ISP/ICP獲得了CPN的業務經營權。
(3)無線接入業務
無線接入業務是以無線方式提供的網絡接入業務,在此特指為終端用戶提供面向固定網絡(包括固定電話網和因特網)的無線接入方式。
無線接入業務經營者必須自己組建位于固定網業務節點接口(SNI)到用戶網絡接口(UNI)之間的無線接入網絡設施,從而從事自己所建設施的網絡元素出租和出售業務。
1)頻率分配情況
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政府為寬帶無線接入分配的頻率資源如下。
•3.5 GHz固定無線接入:工作頻率為3 400~3 430MHz/3 500~3 530MHz。
•本地多點分配系統(LMDS):試行頻段為24 450~27 000 MHz。
•5.8 GHz頻段:使用5 725~5 850 MHz頻段。
2)業務開放情況
信息產業部于2001年6月在南京、廈門、青島、武漢、重慶5個城市進行了3.5 GHz頻段地面固定無線接入系統頻率使用權(第一批)的試點招標工作,在每個城市將可用頻段分成14 MHz、10.5 MHz、7 MHz大中小3個頻段。2002年底,又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在除了上述5個城市之外的32個省會、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進行了第二批招標工作,此次招標將可用頻率分成了3個10.5 MHz頻段。除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中國鐵通獲得了頻率之外,中電華通、中信網絡和金橋網絡企業也獲得了數量不菲的頻率的使用權。
在充分總結前兩次試點評選招標成功經驗的情況下,2003年底,信息產業部繼續采用邀請招標的方式在除了4個直轄市之外的27個省、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不含第一批和第二批招標城市行政區域),進行了第三批評選招標工作。
此外,在2002年底,信息產業部電信治理局批準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四大運營商進行LMDS商用試驗,以評估在不同降雨條件下雨衰對LMDS的影響,試驗期限為1年。到2003年年底,商用試驗結束,但是該頻段尚未正式分配給運營商使用。
2 城域網和寬帶接入網的發展策略
2.1 規范城域網及接入網市場
現階段,寬帶技術正處于發展周期的開端,大規模的市場擴展即將開始。結合當前城域網及接入網技術的發展情況,綜合考慮我國目前的電信業務市場現狀,我國在城域網及接入網方面應遵循以下原則:
(1)努力建立起公平、公正、有序的競爭環境,通過逐步、有序的試點,摸索治理經驗,以建立良好的競爭環境,促進發展。在引入市場競爭的過程中,合理利用資源,盡量避免重復建設。
(2)循序漸進,由于在城域網及接入網業務經營中引入競爭涉及的方面比較多,我國尚無經驗,因此應在總結經驗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實施,吸取經驗,研究新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最終達到引入競爭、打破壟斷的目標。
由于城域網網絡覆蓋面較大,其建設和運營涉及到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為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巨大浪費,城域網的開放應該是有限度的。
事實上,目前獲得城域網建設經營權的運營商已有多家,其競爭已很充分,沒有必要再進一步放開。城域網目前管制的焦點主要集中于市政管道方面,但由于管道建設和管制牽涉面廣,在治理過程中應注重在行業標準和對通信質量的保證方面。
在接入網方面,國際上的一些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接入網的全面開放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通信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但我國電信市場的具體情況與國外還有很大的區別,這些經驗是否適用于我國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2 積極穩妥地采用各種成熟的接入技術
寬帶接入技術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這些技術中既包括傳統的雙絞線技術,也包括新的電力線技術、光接入技術以及無線接入技術。應該說,這些先進的技術在市場上的出現以及不斷的發展成熟為打破接入網運營市場的天然壟斷性、引入競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因此,通信行業主管部門應在政策上鼓勵各種可行的接入技術(包括各種無線接入技術)進入寬帶市場,以提高市場競爭,保障用戶的選擇權。當然,在這么多寬帶接入技術中,各種技術的商用化程度是不一樣的,為了保護最終消費者的利益,主管部門需要遵循“統籌規劃、積極實驗”的原則,對申請網絡接入業務的企業所采用的技術,尤其是新技術應進行較長時間的技術試驗和商用試驗,并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技術以及網絡進行嚴格的測試驗證后,再考慮是否發放相應的業務經營許可證。對于不成熟的技術,應嚴格限制其投入商用運營。因此,建議有關部門應著重在下面兩個領域開展工作。
(1)立足我國國情,著眼與國際接軌,全面做好固定無線接入市場可用頻率的規劃,積極支持寬帶無線接入新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考慮到我國目前頻率規劃的現狀和國際的發展趨勢,應立即著手固定無線接入頻率的調整工作,使之與國際電聯的劃分接軌,增加固定無線接入的專用頻率。一方面是增加5 GHz頻段用于固定無線接入的專用頻段(5 250~5 350 MHz);另一方面鑒于3.5 GHz頻段是無線接入較為理想的頻段,而目前規劃的資源太少、網絡難成規模并存在與衛星通信公用的情況,因此應積極推動3.3 GHz頻段TDD無線接入系統的應用試驗以及頻率劃分的研究,同時加強研究擴展3.5 GHz頻段FDD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使用頻率的可行性。
(2)研究基于各種入戶傳輸媒質的有線寬帶接入技術,積極穩妥地采用成熟的技術推進寬帶接入的發展。
2.3 對寬帶運營商加強監管,提高寬帶運營商服務質量。保護寬帶用戶的利益
我國電信網正處于向寬帶化演進的重要時期,各大電信運營商也正在不遺余力地發展寬帶接入業務,寬帶用戶的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超過1 000萬的寬帶用戶。隨著寬帶用戶數量的增加,如何保證寬帶用戶的服務質量是政府主管部門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目前,一些用戶駐地網運營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采用低成本的技術和設備建設網絡,致使網絡的服務質量存在許多問題,實際接入帶寬與市場宣傳嚴重不符,“寬帶不寬”的現象比較普遍,另外,網絡安全也存在重大隱患。因此,為保證寬帶用戶的利益,政府應加強監管,尤其是對于一些用戶駐地網運營商,更應該加強監督檢查,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工作:
(1)在各種電信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將寬帶網絡的服務質量監督作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列入其中。
(2)加緊制定各種寬帶接入業務,尤其是目前最主流的兩種接人業務——ADSL和LAN服務質量的技術標準和測試方法,為政府監管提供技術依據。
(3)建立第三方測試機制,采取抽查或檢查的辦法,對寬帶接入網運營商的網絡進行測試,以保證網絡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