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域名系統(DNS:Domain Name Systems) 域名系統協議(DNS)是一種分布式網絡目錄服務,主要用來把主機名轉換為 ip 網絡地址,并控制因特網的電子郵件的發送。大多數因特網服務器依靠于 DNS 而工作,一旦 DNS 出錯,就無法下載 Web 站點并且中止電子郵件的發送。
DNS 有兩個主要方面: 詳述域名語法和規范,以授予域名權限。基本語法是:local.group.site ; 詳述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實現,將域名轉換成地址。 DNS 命名格式中,域名空間的授權以及域名與地址的轉換采用的都是分層和分布式結構,一些授權的機構可以各自轉換其權限以內的名字和 IP 地址。DNS 的命名是為全球性的網絡設備分配名字,由分布式名字服務器組實施。
理論上,DNS 協議中的域名標準闡述了一種任意標簽值的分布式抽象域名空間。任何組織都可以建立域系統,為所有分布結構選擇標簽,但大多數 DNS 協議用戶遵循用于因特網系統慣用域名系統。常見的頂級域是:COM、EDU、GOV、NET、ORG、BIZ,另外還有一些帶國家代碼的頂級域。
分布式 DNS 模式支持有效且可靠的名字與 IP 地址轉換。多數名字可以在本地轉換,合作式多站點服務器組能夠解決大網絡的名字與 IP 地址的轉換問題。單個機器的故障不會阻止 DNS 的正確操作,DNS是基本目標協議,并不受網絡設備名限制。
協議結構
ID – 用于連接查詢和答復的16bit。 Q – 識別查詢和答復消息的1位字段。 Query – 描述消息類型的4位字段: 0 標準查詢(由姓名到地址); 1 逆向查詢; 2 服務狀態請求 A – 命令回答:1位字段。當設置為1時,識別由命令名字服務器作出的答復。 T – 切斷。1位字段。當設置為1,表明消息已被切斷。 R – 1位字段。由名字服務器設置為1請求遞歸服務。 V –1位字段。由名字服務器設置表示遞歸服務的實用性。 B –3位字段。備用,必須設置為0。 Rcode – 響應代碼,由名字服務器設置的4位字段用以識別查詢狀態。 Question count – 16位字段用以定義問題部分的登陸號。 Answer count – 16位字段,用以定義回答部分的資源記錄號。 Authority count – 16位字段,用以定義命令部分名字服務器的資源記錄號。 Additional count – 16位字段,用以定義附加記錄部分的資源記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