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害字:FMCLAN信令 DSL OSS MSS SP EPON 朗訊 三星 諾基亞 愛立信 西門子 NEC 中興 華為 雙模 IVR MMS 增值業務 BICC UTRA Sip 移動通信 數據通信 綜合智能網 分組交換 彩鈴 CDMA GPRS GSM 光纖 固網 移動接入 軟交換 IMS PHS 3G 藍牙 無線接入 ADSL 交換機 WLAN WCDMA TD-SCDMA 以太網 QoS NGN VPN 寬帶 VoIP
概述
所謂固定通信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的融合(SP?column=news&key=FMCtarget=_bLANkclass=QQx_gjz>FMC),是指不斷演變中的固定通信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在網絡和業務方面逐漸趨向于不同程度和范圍的相似或相同,在技術上體現為協議規范、網絡架構等方面的一致性,在運營上體現為運營或經營模式的相似性。
融合是綜合的、復雜的,它涉及網絡、業務等多方面。從網絡架構看,融合可以發生在網絡的不同層面,具體體現在業務層面、控制層面、傳輸層面、接入層面、終端和支撐系統等多層面;從服務的角度看,融合主要表現為更加豐富多彩的綜合電信業務,例如統一賬單、統一客服、統一接入、統一認證和統一業務等;從接入方式看,體現為多種接入方式共用某些網絡的功能實體或設備,在終端上體現為各種多頻、多模的終端;從用戶的角度看,融合意味著相同的業務體驗。
需求分析
融合對用戶來說意味著什么?首先,融合將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業務便利性。目前,大多數用戶同時擁有多種類型的固定、移動通信工具,如固定電話、移動手機、PC機等。通過固網和移動網的融合,用戶可以通過統一的終端獲得各種固定、移動業務,在同一門戶網站或者營業廳、小區享用包括固定、移動等多項通信業務在內的全業務受理服務,獲得更多的便利。其次,融合將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電信業務。隨著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固定和移動通信網絡都趨向于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和多媒體在內的多種多樣的電信業務。通過固網和移動網的融合,可以為用戶提供新的業務和服務,如基于綜合智能網絡的綜合VPN業務、基于融合的支撐系統的組合業務和資費套餐,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惠。第三,固網和移動網融合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業務體驗。通過固網和移動網融合可以使用戶通過各種接入手段獲得業務,而不受接入方式的限制,從而使用戶獲得無處不在的業務體驗。當多種接入方式并存時,用戶還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選擇資費更低、QoS更好的接入方式;此外融合還使得用戶可以通過一次認證獲得多種業務,簡化了用戶獲取業務的流程。
融合對運營商意味著什么?首先,固網和移動網融合可以提升用戶的業務體驗,增加用戶對網絡的忠誠度,吸引和留住用戶,這是運營商的生存之本。其次,融合將有助于運營商降低網絡建設、業務開發、運營維護以及營銷服務成本。融合使得運營商可以在網絡建設階段統籌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降低投資成本;在網絡運營中,充分發揮融合網絡的層次化、模塊化、簡單化和集中化的優勢,大大降低網絡的業務開發難度和運營維護成本。第三,融合將有助于實現固定和移動在網絡和業務方面的優勢互補,發揮綜合優勢,進而擴大總體用戶規模和業務量。第四,融合將有助于運營商擴大業務的廣度和深度,更加快速、方便地提供多樣化、綜合化和差異化的電信業務。
總之,固網和移動網融合符合電信企業戰略轉型的需要,實現運營高效化、低成本化;能夠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個性化、綜合化、多樣化的電信業務;對網絡、業務和用戶實現可治理和可控制。
不同層面的融合
從通信網絡的總體發展趨勢看,固定通信網和移動通信網都朝著分層化的方向發展。下面從NGN的分層網絡架構的各個層面討論FMC的技術可行性,即業務層面的融合、控制層面的融合、傳送層面的融合以及接入層面的融合,此外終端的融合和支撐系統的融合也是固網和移動網融合的重要方面。
1.業務層的融合
在NGN的分層架構中,業務層面包括各種業務設備(例如智能網的SCP、各種業務引擎、各種業務網關等)以及業務治理平臺等,業務設備側重業務的提供,業務治理平臺側重業務的治理。隨著固定、寬帶、移動業務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業務都在不斷豐富,且具有越來越多的共性,同一類業務經常出現在不同的系統中。例如語音業務、視頻業務、短信業務、彩信業務等都可以在固網、移動網以及互聯網絡上實現。因此,從業務發展的趨勢看,業務融合是發展的必然。
從網絡的角度看,未來業務層面是與承載網絡無關的獨立層面,業務層面統一為固定接入方式和移動接入方式提供服務,使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接入手段體會到相同的業務。目前,業界討論較多的是SDP(ServiceDeliveryPlatform)的概念,SDP的目的是將網絡的功能進行抽象后提供給業務的開發者,并通過網絡抽象層和網絡暴露層提供不同的開放程度,從而實現對業務開發者的控制。SDP為運營商提供了一個增值業務可快速部署、提供、執行、治理和計費的完整生態系統,使話音、數據、內容的傳遞與具體網絡和設備無關,使得應用開發者具有以統一的標準方式訪問不同網絡的能力,而且運營商可以有選擇地將業務能力提供給外部的CP/SP,以進行業務開發和安全訪問。
目前,SDP還處于研究階段,其功能框架還在不斷地完善,實現統一的業務平臺將經歷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在實現基于SDP的統一業務平臺之前,業務層融合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來實現,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首先是基于智能網而實現的融合。
智能網作為比較成熟的業務平臺可以實現固網和移動網的業務融合,可以通過綜合SCP同時支持固網的INAP協議和移動網的CAP協議,共享業務邏輯,實現固定、移動業務融合。它所提供的業務包括綜合VPN和綜合預付費等融合業務。固網和移動網的SCP進行互聯也可以實現一些融合業務,例如充值業務、指定電話付費等。其次,共用業務引擎也可以實現業務層面的融合。業務引擎用于實現豐富多彩的業務應用,它可以獨立提供業務,也可以通過開放業務接口將業務能力開放給CP/SP進行業務提供。典型的業務引擎包括:SMSC,MMSC,LCSServer,PresenceServer,InstantMessage Server等,這些引擎都可以實現固網和移動網的共用。此外,共用應用服務器也是一種融合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固網和移動網即使在承載網絡完全分開的情況下,也可以分別通過各自網絡訪問相同的AS(application Server)。這些AS提供的業務可以是運營商開發的業務,也可以是CP/SP開發的業務,例如下載服務、IVR、彩鈴平臺以及MSN服務器等。
業務層融合不僅可以實現業務的跨網使用,給用戶帶來更豐富的業務,同時也改變了業務的運營和治理模式。從長遠看,這種融合有利于運營商降低業務開發和部署的成本,加快業務提供速度,提高網絡運行效率。這個層次的融合在現有傳統網絡(例如PSTN網絡和2G網絡)上就可以實施,因為其呼叫的控制和承載是合一的。業務層融合主要提供語音及語音增值業務,這些業務既可以通過智能網方式實現,也可以通過共用各種語音業務平臺實現,包括IVR平臺、彩鈴平臺等。
2.控制層的融合
控制層提供呼叫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建立、路由選擇和資源治理等功能。隨著網絡的不斷演進,軟交換技術先后被引入到固網和移動網絡,實現了控制、承載和業務的分離。在移動網絡中,控制層功能實體包括電路域的MSCServer,IMS中的各種CSCF,MRFC等。在固定軟交換網絡中,控制層功能實體包括CallServer和SIPServer等。在軟交換發展的初期(即固網和移動網交換機采用H.248控制媒體網關分配電路域媒體資源的時期),由于移動和固定軟交換的協議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例如固定不支持MAP和BICC協議,因此融合的可能性較小。而固網和移動網在寬帶軟交換上都基于SIP控制,則存在融合的可能。
從標準體系看,IMS是3GPP定義的實現IP多媒體業務的網絡架構。2004年ITU-TFGNGN和TISPAN等標準組織都將IMS作為基于SIP控制的核心網引入到NGN架構中,同時支持固定和移動的接入方式。對于不同接入方式對IMS提出的需求,將由3GPP統一整理,并反映到IMS協議中。因此,IMS將是一個多組織共同認可的標準體系,不會產生不同標準組織間協議不兼容的問題,這是IMS支持固網和移動網融合的前提和基礎。
從網絡架構和協議看,IMS中的S-CSCF是整個網絡的核心,支持SIP協議處理SIP會話。P-CSCF是UE接入IMS系統的入口,實現了SIP協議中的Proxy和UserAgent功能;MGCF和IMS-MGW是與CS域和PSTN互通的功能實體,分別負責控制信令和媒體流的互通;MRFC和MRFP是實現多方會議的功能實體,控制層面的MRFC通過H.248控制MRFP;BGCF是IMS域與外部網絡的分界點,由它來選擇在哪里跟CS域或PSTN互聯。這些功能實體都可以為固網和移動網共用。終端則是支持SIP協議的固定或移動終端。在IMS架構中,各種功能實體間的接口協議主要采用SIP協議,SIP協議是應用層的協議,與接入網絡的類型無關。所以,IMS從網絡架構和協議上支持固網和移動網的融合。
此外,在用戶標識方面,移動網和固網在進行呼叫時都采用SIPURI標識,同時也都擁有E.164號碼用于與傳統網絡的互通。用戶標識的一致性決定了固網和移動網在路由尋址機制上基本相同。在QoS和安全機制方面,TISPAN和ITU-T的NGN架構都重用了IMS的相關機制和規范;在支持固網的游牧方面,可以采用IMS定義的漫游方式實現固網的游牧。總之,這些技術為固網和移動網基于IMS實現控制層融合提供了條件。
目前,基于IMS的網絡融合得到了設備廠商和運營商的廣泛支持,各主流設備廠商,例如華為、中興、朗訊、西門子、愛立信、阿爾卡特、諾基亞等都聲稱IMS產品將同時支持固定接入和移動接入,并給出了產品開發計劃。同時,一些運營商,如英國電信、法國電信、意大利電信等,也根據自身網絡的狀況提出了網絡演進的方向,并且把IMS作為網絡演進的目標。目前,3GPP,ITU,以及TISPAN都在研究基于IMS的融合,并制定相應的標準。
3.傳送層的融合
傳送層是指為上層業務提供公共承載的網絡層面,它是一個基于分組交換的網絡,目前主要以IP技術為發展方向。因此,傳送層的融合主要體現為IP承載網的統一,而這個層面的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實現了。不論是固定網絡還是移動網絡,從技術的發展趨勢看,各種信息都趨向于在IP上承載,早期是一些數據業務,隨后是語音和信令,它們都可以基于IP承載。目前,幾乎所有的運營商在考慮網絡演進時,無疑都是朝著全IP方向進行的。
4.接入層的融合
接入層是指為用戶提供接入的網絡層面,它比接入網的概念更寬、延伸更廣,例如在WCDMA網絡中,UTRAN和分組域一起構成接入層網絡。接入層網絡分為兩種類型,即固定接入和移動接入。固定接入方式主要包括XDSL接入方式(包括ADSL,SDSL,VD?鄄SL)、光纖接入方式(包括BPON,EPON,GEPON)、Cable接入方式、以太網LAN接入方式以及固定無線接入(例如WLAN,WiMax等)。移動接入方式主要包括蜂窩接入方式(包括GSM,CDMA,WCDMA,TD-SCDMA等)和衛星接入方式。
在接入層面,一方面是各種接入方式豐富多彩、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又是各種接入方式之間相互關聯、不斷融合。對于固定接入方式和移動接入方式的融合,在網絡側主要體現在WLAN/BlueTooth和GSM的融合、WLAN和WCDMA的融合、家庭網絡技術等;而綜合的室內分布系統和軟件無線電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不同接入方式之間的融合。
WLAN/BlueTooth和GSM的融合方案標準是UMA組織制定的,已經被3GPP組織接受。在這種方案中,WLAN/BlueTooth終端通過IP接入網絡連接到GSM/GPRS核心網絡,從而使用GSM/GPRS網絡提供的業務。這種技術在英國電信已經商用,即BluePhone方案:用戶擁有一個BlueTooth和GSM的雙模終端,在室外通過GSM網絡接入到PLMN核心網絡,在室內通過BlueTooth經ADSL網絡接入PLMN核心網,用戶可以享受更低的資費。
3GPP還規定了WLAN和WCDMA的融合方案,即3GPP建議的WLAN和3G的六種融合方案中的一種緊耦合方式。在這種方案中,WLAN和WCDMA的雙模終端或WLAN的單模終端可以接入到WCDMA的分組域,接受分組域的鑒權,并可以獲得3G網絡提供的業務,這些業務和終端工作在WCDAM模式時享受的業務一樣。具體業務包括分組域與外部數據網共同提供的業務,也包括分組域和IMS網絡共同提供的業務。
家庭網絡是接入層融合的另一個熱點。家庭網絡技術可以將家庭內部的所有電器、通信設備組成網絡,對于不同的通信手段可以實現自由切換。即雙模或多模終端在家庭網絡的覆蓋范圍內可以選擇通過家庭網關連接到外部的IP網絡或移動網絡獲取業務,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固網的帶寬優勢,從而使用戶得到更好的業務體驗。目前家庭網絡技術還處于研究階段,許多標準組織都在進行相關規范的研究,各個組織的側重點有所差異。ITU-T和ETSI側重于網絡架構、QoS等電信相關標準的制定;DLNA(DigitLivingNetworkAlliance)等組織則側重于家庭網絡設備的互通標準。總之,家庭網絡技術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有一些應用的雛形,例如意大利電信的Alice方案和法國電信的LiveBox等。
總體來看,在接入層面多種接入方式將長期共存,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接入層的融合應能夠體現固定接入方式和移動接入方式的互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為用戶提供“無處不在”的業務體驗,向用戶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服務。
5.終端的融合
終端是用戶獲取業務的設備,與用戶的業務體驗密切相關。融合終端主要體現為雙模終端和多模終端,是融合業務實現的重要環節。融合終端的便利性、多功能、個性化和專業化將成為吸引用戶的一大亮點。目前,融合終端主要包括移動/藍牙、移動/WLAN、移動/PHS等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移動/藍牙融合終端的廠家主要有Motorola、西門子、LG、三星等;而移動/Wlan融合終端的廠家主要有Motorola,Nokia,NEC等;移動/PHS融合終端的廠家主要有UTStarcom等。這些公司在國內外的一些市場上已經推出了一些初具商用水平的融合終端。
由于藍牙技術具有功耗小、通信距離短的特點,因此移動/藍牙融合終端主要實現語音業務。在這種方案中雙模終端可以通過AP(accessPoint)以Z接口接入到PSTN網絡,或通過U接口接入到ISDN網絡,實現語音業務和窄帶數據業務。其典型應用是韓國電信采用CTP(CordlessTelephonyProfile)技術的“OnePhone”方案,用戶通過藍牙/CDMA雙模手機在室內接入PSTN網絡,在室外采用CDMA網絡。
移動/WLAN終端除了可以實現語音業務,還可以實現數據業務。用戶可以通過ADSL,LAN等方式接入數據網絡。寬帶網絡能夠為用戶提供較高的接入帶寬和較強的業務能力,因此融合業務的類型豐富,而且固網側的業務可以與移動網絡的業務同步發展。由于WLAN方式能夠同時支持語音和數據業務,因此移動/WLAN終端一般會支持VoIP的協議,如SIP,RTP,RTCP等,以及用于數據通信的DHCP,PPP,TCP/IP,UDP等協議。
移動/PHS融合終端接入網絡時,PHS作為短距離無線接入方式的一種,可直接接入到公眾PHS網絡,或者是借助類似于QBox等的設備接入到PSTN等網絡。相對于移動/藍牙和移動/WLAN終端而言,這種終端的研發廠商較少。
融合終端的方案與融合業務方案密切相關,融合終端的業務能力與具體的方案密切相關,甚至需要運營商參與業務定制,這是融合終端的一個難點。另外語音、數據業務在雙模間的切換,以及業務安全性是目前終端融合業務技術的難點。
6.支撐系統的融合
運營支撐系統包含三大部分:業務支撐系統(BSS)、運營支撐系統(OSS)、治理支撐系統(MSS)。由于MSS系統是從企業治理的層面分析問題,移動業務與固定業務在企業經營治理方面并沒有本質的差異,因此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在MSS上的融合是理所當然的。BSS系統主要包括了CRM客戶關系治理系統、計費賬務結算系統、網絡治理系統和資源治理系統等等。為了支撐融合業務的開展,BSS/OSS也必將向融合方向發展。
在BSS系統中,CRM系統的融合和計費賬務系統的融合最為重要,它們直接關系到用戶的體驗。CRM的融合驅動主要在于全業務受理和一點受理的需求。融合的CRM系統主要需要實現統一產品目錄、統一客戶服務、統一用戶資料,一點受理、全網服務的功能。通過CRM系統的融合,用戶可以在相同的營業廳或網站上完成固定和移動業務的統一訂購,讓客戶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通過一個統一的接觸平臺,方便地獲得所需服務,并能保持服務的連續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計費賬務系統融合的驅動在于統一賬單、統一收費以及靈活的資費策略的需求。計費系統的融合可分為四個層次:采集融合、計費融合、賬務融合和收費融合,其中包括在線計費和離線計費。在四個層次的融合中收費級的融合是程度最弱的一種融合,只能做到將用戶使用的各種業務費用統一收取,提供賬單的“一單清”,但無法支持各種業務的交叉優惠及預付費和后付費的融合。賬務級的融合程度較強,能夠支持基于賬目級別的多業務捆綁和交叉優惠,而且只適用于后付費業務,不適用于預付費業務的融合。計費級的融合則程度更強,既能夠支持基于詳單級別的多業務捆綁和交叉優惠,又能夠支持預付費業務和實時的業務融合。一般來說,采集的融合不僅實現了采集級的融合,也同時實現計費級、賬務級和收費級的融合,是真正意義上的融合。采集融合可以在統一的融合平臺上實現多業務的融合、預付費業務和后付費業務的融合,支持多種業務間的交叉優惠,并為用戶提供多種支付手段。
總之,融合的支撐系統不僅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方便,也能給用戶提供更多的實惠,增加用戶的忠誠度。它是全業務運營商的重要優勢,也是全業務運營商應該首先向用戶提供的服務。
結束語
固網和移動網各個層面的融合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但是實施的難易程度不同。網絡融合需要綜合考慮用戶需求、技術成熟度、網絡現狀、監管政策、競爭等多重因素。融合應當以技術成熟度為基礎,以用戶和市場需求為先導,兼顧現網狀況、政策、競爭等因素,從技術成熟度高、對現網影響小的融合方案入手,由簡到繁逐步實施。
作者: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邢燕霞 孫震強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