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QoS屬于應用層的QoS,它量度的是用戶在與Web站點進行交互時所感受到的服務性能。例如,下載時間、交易時間(如銀行結算、股票交易、網上購物等)、服務器的可用性、碰到的錯誤(如失敗的連接、丟失的頁面或組件、中斷的鏈路、交易失敗),等等。由于Web基礎設施的復雜性,影響Web QoS的因素有許多。實際上,Web QoS控制技術涉及到構成Web的每一個元素,從網絡技術和協議到Web服務器(以及代理服務器)的硬件、軟件(包括服務器應用軟件、操作系統以及中間件)體系結構等。由于大多數Web基礎設施的組件通常都無法輕易進行控制,因此,實現Web QoS并非輕易。相對而言,網絡通信公司對其主干網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因而能夠向其客戶提供基于網絡可用性和保證網絡響應時間的服務水平協議。而Web服務供給商則無法提供類似的服務保證契約,因為他們只能對Web基礎設施的一小部分進行處理和操作。
目前,國際上Web QoS控制技術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網絡研究者和聞名公司的重視。許多聞名的國際會議,如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Quality of Service(IWQoS)、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等,都已經開始將Web QoS列為一個重要的會議議題。HP公司已經推出了在Web服務器中支持QoS控制機制的名為“WebQoS”的服務質量軟件,同時還與Cisco公司結成戰略同盟,聯手推出面向Web服務器集群系統的Web QoS總體解決方案。IBM公司也推出了支持Web QoS控制機制的名為“WebSphere”的軟件平臺。此外,許多生產第七層交換機的公司也不斷推出能夠在服務器集群環境中支持基于QoS的負載均衡的硬件產品。但是,目前國內還很少見到關于Web QoS的研究論文,這方面的產品和專利技術也基本上屬于空白。因此,緊密跟蹤國際上QoS領域的技術前沿,積極開展Web QoS技術方面的研究與開發,是擺在我國科研工作者和企業面前的一項緊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