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微軟的Live.com出現已經很久了,個人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所以決定寫寫個人使用并定制Live.com的心得,希望能讓更多的朋友愛上Live,愛上生活。本人非專業人士,所以難免出現紕漏,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登錄指南
為什么要寫如何登錄?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此舉純屬灌水,不就是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http://www.live.com不就可以了么?
在這里想告訴大家,請你們在登錄Live.com前放棄對瀏覽器的個人喜好。不管如何討厭IE,不管你如何喜歡Maxthon,Firefox,Opera,都請用IE來訪問www.live.com (訪問MSN Spaces時也是如此)。否則將面臨痛苦的假死和蝸牛般的速度——這里參考的是以IE訪問live時的蝸牛速為基準。
友情提示:很多人在離開網站時都是習慣性的直接關閉瀏覽器窗口,這一習慣是有潛在不安全因素的。假如你的電腦有多個人使用,務必在離開網站時選擇 "Sign Out",否則有可能被人更改你所定制的內容或侵害你的個人隱私。(Live.com可以在用戶非Sign In狀態下對該用戶的定制頁面和某些stuff進行查看和修改;當然,像mail、favorites等stuff,在非Sign In狀態下還是不能被使用的。)
基本界面

圖1 登陸界面指點
1、搜索欄。這是微軟目前全力打造的Live Search,目前還處于測試階段不支持中文。(個人覺得它的界面很清新,比較喜歡它的圖片搜索,但目前的搜索結果……)
2、Sign in 登錄口
3、+ add stuff my stuff 這里是添加和治理stuff的地方,live.com的魅力也源于此。
4、setting what's new hide 這里你可以設置你的live.com的顏色、樣式、語言,了解live.com的更新情況,以及顯示或隱藏你定制的頁面內容。
5、add a page 假如你訂制的內容太多的時候你可以添加多個頁面然后分門別類的安放它們。
6、主窗口(即定制的頁面)。
基本操作說明
Live Search由于目前還處于測試階段,而且不支持中文信息搜索,所以不具體介紹了,就放幾張圖讓大家感受一下。個人覺得頁面很清新。

圖2 Live search暫不支持中文搜索
搜索框被選擇后邊框會發出綠光,難道是Xbox的設計師設計的?

圖3 Live Search搜索“Windows Live”的結果
搜索結果(單論數量而言與Google的346,000,000相比相差甚遠)。+ add to Live.com能將搜索結果添加到Live.com中,右側還有個控制條。
Live.com的基本設置
在定制你個性的Live.com之前,先應該對頁面做一個基本的設置,以讓其了解你的習慣。單擊settings 后你可以看到下圖所示的菜單。

圖4 頁面設置的菜單
在這里推薦選擇“Always start with pages hidden”,這樣每次都將以簡潔的搜索界面登錄Live.com加快頁面打開速度。(假如你會經常用到Live Search的話,則強烈推薦此設置)。

圖5 簡化登錄頁面加快登陸速度
吹毛求疵 :
1、分欄的版式比較死;
2、界面顏色較少,不能自己配色;
3、語言現象里木有中文;
4、簡潔的搜索界面有點簡過頭了,沒有Web、News、Images等快捷搜索選項……
stuff的添加與治理
單擊+add stuff,可以添加stuff??梢赃x擇Live.com為你提供的一些內容,如下圖所示:(對于多數人來說,除了News&Info中的 Weather Forecasts 和 Windows Live中的幾個外,其它的沒有什么用處)

圖6 Windows Live自帶的Stuff
假如只有Live.com中自帶的幾個stuff,那么Live.com是沒有太大吸引力的。"Advanced Options(高級選項)"才是Live.com的魅力所在。

圖7 Add Stuff中的高級選項
a、Live Search的Feed搜索:目前只能說是擺看的……
b、從指定位置添加Gadget到Live.com。這是Live.com最具擴展性但也最輕易被人忽視的地方。請一定要記住這個網址 www.microsoftgadets.com 目前這里有283個Gadget,當然你假如想自己動手為Live.com做一些Gadget的話,也可以在這里學習。Microsoft Gadgets中有不少實用或者有趣的Gadget,這里就不多作介紹,在下次的Micosoft Gadets不完全手冊中介紹。
c、直接訂閱指定位置的Feed。以 www.cnbeta.com 為例,我們直接在地址欄輸入Cnbeta的FeedDemon“http://feeds.feedburner.com/cnbetacom” 就可以了。你想訂閱你好朋友的Blog同樣也是如此,只要先找到它的FeedDemon就可以了(留意下有沒有rss 或是 xml或是Feed等圖標)。
d、從本地倒入OPML文件——假如平日對自己訂閱的Feed有個整理的話,你可以制作成OPML文件一次性倒入,省得再地址欄里慢慢敲了。郁悶的是導入的OMPL中都含有同一個Feed時,居然不能直接覆蓋,而是顯示N個相同的(這是5月26日更新的最差的行為!5月26日以前可以通過導入修改后的 EXPortOPML.xml來實現對Feed的重命名,而不是又添加一個一模一樣的家伙!我開始還沒有發現,用老方法修改Feed文件名,結果……恨的我牙癢癢)。
e、將你已訂閱的Feed輸出為OPML文件。
添加好了stuff后,進入my stuff中可以對其治理。5.26的更新增加了自建文件夾和對stuff重命名功能(這可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啊,抱怨好久了,這次微軟終于聽到了用戶微弱的呼聲)。這下可以更加方便的治理stuff了,遙想當年打開 my stuff 一看幾十個stuff混在一團。新加一個Gadget,半天都找不到;或者幾個stuff的名字一模一樣,分不清誰是誰治好一個個點著去看;又或者訂閱了一個朋友的Blog,結果那人把名字起得花里胡哨的,又是符號,又是字母,又是漢字老長一大串,看著都累!

圖8 Live新加入了對Stuff的重命名功能
雖然5.26的更新強化了對stuff的治理,但仍然還有N多不足。除了上面的d條中支出的那個最SB的行為外還有很多!例如,當stuff過多時,最右側列的控制菜單被擠到了屏幕外,還需要拖動瀏覽器底部的橫向滾動條才能看見。(最初還以為根本就沒有菜單彈出,四處抱怨譏諷 Live.com的設計者,最后才知道”錯怪他們了?。_€有就是Live.com木有右鍵菜單,沒有多選——這點比較重要,個人訂閱了N個朋友的blog,居然要偶一個個拖入文件夾或是頁面中,手指都按疼了:( (注:“:(”表示不興奮的表情)
目前stuff可分為Gadget和Feed(其實Gadget也算是Feed的一種,方便起見分開的說),使用方法都很簡單。在my stuff菜單中,左鍵單擊stuff對其預覽(參見圖?),再點擊右上角的“add to my page”便自動將該stuff添加至你當前瀏覽的頁面中;或者將stuff直接拖入你想要放置的頁面位置(推薦該方法)。

圖9 Stuff的添加支持拖動操作
不過,Gadget和Feed有一個小小的區別。Gadget在第一次使用前還需要確認下,而Feed可以直接使用。

圖10 添加Gadget需要確認
有人曾評說Live.com是目前最好的RSS閱讀器。這應該是夸大的說法了,沒有用過其它的RSS閱讀器,所以不做評說。假如按照常理和Google 比的話(其實沒有什么可比性的說,但總會有人要比的,不如提前幫忙比了),兩者各有所長。google在穩定性和速度上有明顯優勢,但Live.com 在功能上要強于Google。Live.com基本(基本,基本而已)真正實現了目不出頁,掌控全網。

圖11 Live自帶的RSS閱讀器
順帶提一下,左鍵單擊stuff預覽的妙用。1、用來查看在分欄的頁面中顯示不完全的stuff;2、查看該Feed全部信息(等于上圖中的read all,詳見下圖)。

圖12 Stuff的另類用法
閱讀RSS時的差評如下:
1、速度慢,不穩定。經常出現“There are currently no items in this feed.”或“Unable to retrieve data, please try again.”的情況。
2、不能對Feed重命名(只能更改在my stuff中顯示的名字)
3、Blog this只能發布到MSN Spaces
添加頁面(add a page)
顧名思義,點擊此處就可以增加一個空白頁面,live.com會自動依次命名為page1、 page2、page3……,通過單擊頁標題后面的小三角型我們可以選擇刪除頁或是重命名頁。你可以把你的stuff按自己的喜好拖放到相應的頁面中,筆者則是按stuff類別分為了My Live、Blog、News等頁面。這里要啰嗦一下,5月26日的更新后,Live.com答應自己改變頁面順序了(老的Live.com用戶估計都習慣了固定的頁面順序,所以還有部分人沒發現這次更新),只要選取要改變順序頁標題后拖動就可以了。

圖13 添加頁面并且重命名
嘿嘿,最后輕松下。想不想惡搞一下Live.com?:)快速的連續點擊“add a page”看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圖14 Live的一個Bug
哇咔咔,live的算術真不是蓋的~~~~要笑翻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