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探花免费观看_亚洲丰满少妇自慰呻吟_97日韩有码在线_资源在线日韩欧美_一区二区精品毛片,辰东完美世界有声小说,欢乐颂第一季,yy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

首頁 > 學院 > 網絡通信 > 正文

IS-IS路由協議中文教程

2019-11-04 12:07:55
字體:
來源:轉載
供稿:網友

  Chapter 0 PReface
  (第零單元序言)
  Statement(說明)
  本文實際上是思科BSCI(Building Scalable Cisco Internetworks)一書中第七單元(Configuring IS-IS Protocol)的讀書筆記,目前有關IS-IS的中文資料較少,故整理此筆記以方便那些英文水平一般的網絡技術工作者學習,因為本人也系IS-IS路由協議的初學者,故文中可能存在一些由于理解偏差而導致的錯誤,懇請朋友們不吝賜教。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文在講述OSI協議時將盡可能的將其與大家所熟知的TCP/ip協議進行比照,在講述IS-IS路由協議時則盡可能的將其與OSPF路由協議進行比照,這也是Cisco System BSCI Student Guide一書中所采用的方法。
  本文可自由傳播和使用,但請保留作者信息,請尊重我的勞動,謝謝!
  Outline(提綱)
  1、OSI協議和IS-IS路由協議簡介
  2、IS-IS路由協議工作原理
  3、通過集成的IS-IS路由協議實現IP與OSI協議的路由
  4、集成的IS-IS路由協議配置與排故
  About author(關于作者)
  Climber(登峰)from Changchun City,Jilin Prov.
  Surf on the net for six years,Wander regularly in the cisco forum of netease
  Discussion is welcome! e-mail:tiejun@163.net or climbmount@163.com
  Deeply appreciated my secretary for her help!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OSI Protocol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OSI Protocol
  (第一單元OSI協議簡介)
  ISO與OSI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一直致力于各領域的國際標準的制定,大家所熟知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層網絡模型就是ISO針對多廠商網絡產品互聯時的兼容性問題制定的網絡通訊協議標準,現今的互聯網基于TCP/IP協議構建,而TCP/IP協議和其它的用于開放式網絡的協議一樣,都是基于OSI網絡模型構建的。
  ISO除了構建了OSI七層網絡模型這一標準外,還同ITU-T(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組)構想和實現了一個同樣名為OSI的具體的網絡協議。可惜在這個TCP/IP協議一統天下的時代,OSI網絡協議基本沒有應用。
  同TCP/IP協議相似,OSI協議并不是原子的,它的每一層中都包含許多有著特定功能的子協議,OSI協議采用體系化(或層次化Hierarchical)編址,我們能過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來尋址OSI網絡中處于傳輸層的各種服務,它類似于TCP/IP協議中的IP地址+端口號。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些術語:
  ES(End system)端系統,沒有路由能力(稱“數據包轉發能力”更恰當)的網絡節點。
  IS(Intermediate System)中間系統,有數據包轉發能力的網絡節點,即路由器。
  Area 區域,由一組連續的路由器、主機和連接它們的網絡鏈路組成的實體。
  Domain 域,由一組相互連接的Area組成。
  (呵呵,還是英文講得好,Area和Domain翻成中文我都不知道怎么區分了,注重:后面的敘述中,我用區域代表Area,用域代表Domain)
  其實這里面Domain相當于傳統的自治系統了,Area與OSPF的Area相似(注重是相似),ES就是主機,大家知道路由一般沒主機什么事,這里也是一樣的,ES與IS之間關系很簡單。
  
  不用我說你也知道這個illustrate是什么了吧?什么?太復雜了?沒關系,其實接下來我們只會講到網絡層里面的一點東西,ONLY the portion around with red block,踏實了吧!
  還是幾個術語:
  CLNS Connectionless Network Service無連接網絡服務
  CLNP 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無連接網絡協議
  CMNS Connection-Mode Network Service 連接模式網絡服務
  CONP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面向連接網絡協議
  想想TCP/IP協議,有點懂了吧?前兩個相當于TCP,后兩個相當于UDP,OSI就是通過CLNP實現CLNS,通過CONP實現CMNS,呵呵,有點繞嘴。
  再看看圖,又有點暈,畫錯了?沒有,OSI就是在網絡層實現的這兩種服務,這樣來說,CLNP相當于IP了,CONP就相當于可靠的IP吧,呵呵。
  假如你不知道什么是面向連接,什么是無連接,最好停下來先去看看TCP/IP的知識。
  好了,現在你又可以忘掉一些東西了,我們下面要講的東西只和CLNP有關,沒錯,只有CLNP在交換數據時依靠routing protocols構建的路由表,CONP依靠X.25協議的中繼功能實現鏈路的建立、保持與終止。
  OK,休息一會兒,吸煙的去天臺,喝水的到地下室,去John家的打開窗戶跳下去就可以了!
  
  Chapter 2 Basic IS-IS Routing Protocol
  
  Chapter 2 Basic IS-IS Routing Protocol
  (第二單元基本的IS-IS路由協議)
  IS-IS路由協議中的路由信息分為四級:
  1、Level-0存在于ES與IS之間,準確的講不算路由協議,我們可以稱它為Discovery Protocol發現協議,類似于TCP/IP網絡中的ARP地址解釋協議。
  2、Level-1存在于同一區域內的多臺路由器之間,用于實現區域內路由,類似于OSPF的域內路由(O)。
  3、Level-2存在于同一域內的多臺路由器之間,用于實現域內路由,類似于OSPF的域間路由(O IA)。
  4、Level-3存在于不同的域之間,類似于TCP/IP網絡中由BGP實現的AS間路由。
  后面的部分我們會重點介紹Level-1和Level-2。
  OSI網絡中可以采用的三種路由協議:
  1、IS-IS,本文的核心內容,它除了為OSI協議構建路由表外,還可以為TCP/IP協議構建路由表,當然也可以工作于Dual Mode,同時為兩種網絡協議提供服務。
  2、ISO-IGRP,是思科為CLNS(即OSI協議,以下皆是,因為OSI協議中的CLNS應用路由表轉發數據。)設計的路由協議。
  3、Static CLNS routes,OSI的靜態路由,TCP/IP的Static route經常寫吧?很少用?那你應該已經或是即將通過LAB了吧。
  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集成的IS-IS與OSPF
  IS-IS與OSPF都是鏈路狀態型路由選擇協議,均采用SPF算法來構建路由表,但是就TCP/IP路由而言,在大的網絡環境中IS-IS的性能優于OSPF,這也正是大多數的ISP都采用IS-IS而不是OSPF作為骨干路由協議的原因,所以,快學吧。
  OSPF路由協議區域的分界點在路由器之上,ABR同時屬于多個區域,IS-IS路由協議的區域分界點在鏈路之上,每個路由器固定屬于某一區域。
  OSPF路由協議在多區域的環境下要有Backbone(骨干)區域,且要求所有非骨干區域與骨干區域直接相連(否則要通過Virtual-Link打補丁),IS-IS在設計上沒有這一要求。
  OSPF路由協議中LSA(鏈路狀態通告)數據包較多,IS-IS路由協議中每個路由器在區域內只發送一個LSA數據包。
  OSPF有一些IS-IS所不具備的特性:標記路由,末節區域、和Demand Circuit等。
  OSI Address(OSI編址)
  還記得前面提過一句的NSAP吧,它就是OSI協議中用于定位資源的地址,老實說,我第一次看這本Student Guide的時候,看到這就休息了,后來發現比想像中的簡單得多。So,Go ahead,don’t give it up!
  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地址格式
  
  整個NSAP地址由兩大部分組成:
  IDP(Inter-Domain Portion)域間部分,相當于TCP/IP地址中的主網絡號。
  DSP(Domain Service Portion)域內服務標識部分,相當于TCP/IP地址中的子網號,主機號外加端口號。
  IDP由兩部分組成:
  AFI(Authority and format ID)機構與格式ID用來表示地址格式或地址分配機構。
  IDI(Inter-Domain ID)域間ID用來標識域。
  DSP由三部分組成:
  HODSP(High Order DSP)DSP高位,用來分割區域,相當于TCP/IP地址中的子網部分。
  SID(System ID)系統ID,用來區分主機,相當于TCP/IP地址中的主機部分。
  HSEL(NSAP-Selector)NSAP標識,用來指示選定的服務,相當于TCP/IP地址中的端口號。
  ISO-IGRP路由采用三層體系:域(IDP,第三級),區域(HODSP,第二級)和系統ID(System ID 第一級)。
  IS-IS要簡單些,采用二層體系:區域ID(IDP+HODSP,第二級)和系統ID(System ID 第一級)。
  不難吧?難的在后面呢,呵呵。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NSAP地址中各部分的長度。
  對于Cisco IS-IS路由協議,NSEL固定為一個字節,系統ID固定為6個字節,區域地址長度可由1-13字節構成,所以整個NSAP地址總長度為8-20字節。
  對于Cisco ISO-IGRP路由協議,Area ID被分為Domain ID和Area ID兩部分,Area ID為2個字節,Domain ID最少一個字節,所以NSAP地址總長度為10-20字節。
  NET(Network Entity Title)網絡實體標識
  輕易理解,網絡尋址是基于主機的,所以沒有必要將NSEL包括中路由信息中,故此我們在交換路由信息時將NSEL固定為00,這樣的NSAP表示設備自身,我們稱之為NET。
  AFI=49的地址為OSI協議的私有地址,像TCP/IP中的10.0.0.0,172.16.0.0-172.31.0.0和192.168.0.0,后面的實驗中通常使用這樣的地址。假如你只想通過IS-IS實現IP路由,用這個前綴就可以了。
  AFI=39表示ISO數據國家代碼。
  AFI=47表示ISO國際代碼指定
  NET地址必須以00結尾,且必須為整字節(偶數個十六進制數),中間以dot分隔。
  System ID通常由MAC地址構成或由IP地址轉換而來。
  Domain ID和Area ID則通常在全網內統一指定。
  例子1:NSAP=47.0001.aaaa.bbbb.cccc.00
  IS-IS: Area = 47.0001, System ID = aaaa.bbbb.cccc, NSEL = 00
  ISO-IGRP: Domain = 47 Area = 0001, System ID = aaaa.bbbb.cccc, NSEL = 00
  例子2:NSAP=39.0f01.0002.0000.0c00.1111.00
  IS-IS: Area = 39.0f01.0002, Sysem ID = 0000.0c00.1111, NSEL = 00
  ISO-IGRP: Domain= 39.0f01 Area = 0002, System ID = 0000.0c00.1111, NSEL = 00
  注重:分段的時候要從后向前數。
  幾條定址規則:
  1、位于同一區域內的路由器Area ID必須相同。
  2、ES只能與具有相同Area ID的IS進行通訊。
  3、同一區域內的Level-1 IS為了彼此區分必須有惟一的System ID。(建議整個域內所有IS都有惟一的System ID)
  4、整個域內所有Level-2 IS為了彼此區分必須有惟一的System ID。
  5、包交換網絡中,虛電路號或DLCI號碼經常加在System ID的后面構成LAN ID,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同時屬于多個Area的IS在不同的Area中有相同的System ID。
  6、假如系統檢測到System ID重復,將會報告以下錯誤:
  IS-IS: possible duplicate system ID detected
  IS-IS PDU-Protocol Data Unit(IS-IS路由協議中的協議數據單元)
  1、Hello PDU,包括ESH(ES發至IS),ISH(IS發至ES),IIH(IS之間)三種類型,用于建立和維護毗鄰關系。
  2、LSP,Link-state Packet,用于發布鏈路狀態信息。注重它是數據鏈路層數據包,不依靠于其它協議傳遞,但同時也意味著只能在直接相連的路由器之間傳遞。
  3、PSNP,Partial sequence number PDU,用于確認和請求鏈路狀態信息。(經常性的,偶發的)
  4、CSNP,Complete sequence number PDU,用于發布完整鏈路狀態數據庫。(初始的或周期的)
  5、OSI網絡中,網絡層的PDU稱之為數據報或包(Datagram or Packet),數據鏈路層的PDU稱之為幀(Frame)。
  IS-IS路由協議中的網絡類型
  通常來講,物理鏈路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廣播介質(如LANs),點對點專線,點對多點專線(數字專線或包交換網絡)以及動態建立的鏈路(如拔號網絡)。
  IS-IS只把物理鏈路分為兩種類型:廣播網(LANs)和點對點網絡(All others)。
  (就這一點而言可比OSPF簡單得多,OSPF的NBMA要分五種類型呢!)
  注重:因為IS-IS不支持NBMA網絡,所以在包交換網絡中,最好采用點對點子接口的形式建立連接。
  Link-state Packet內容
  1、LSP的類型和長度
  2、LSP的ID和序列號,sequence number用于判定信息的新舊,路由器重啟動時初始化為1。這個序列號不能防止Overflow,共四個字節,在1LSP/sec的情況可用120年,但不能防止DoS攻擊,可采用IS身份驗證的方法解決。(記得OSPF中也用這個東西吧?)
  3、生存期,缺省的初始值為1200,減到0的信息要從拓撲表中刪除。
  4、IS鄰居和ES鄰居列表
  5、驗證口令
  6、傳遞的IP子網信息(用于集成的IS-IS)
  比較IS-IS的DIS與OSPF的DR
  還記得OSPF中的DR和BDR吧。SPF算法同樣要求在IS-IS網絡中為廣播介質選舉一個代表,這個代表在IS-IS路由網絡稱為DIS(Designated Intermediate System),它在路由通告中發布一個Pseudonodes(偽節點),它是一個虛擬節點,采用它只是為了減少鏈路狀態數據庫中的條目數量和降低鏈路變化的頻率。這里的DIS與OSPF路由協議中的DR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對于IS-IS路由協議,同一網段上的所有路由器都形成毗鄰關系(OSPF網絡中DR-Other之間是不形成毗鄰關系的)。
  About Metric關于度量值
  在思科路由器中,IS-IS缺省只使用default metric計算路徑的度量值,假如想使用基于服務類型ToS的路由,可以引入DTR(Delay延時,EXPense花銷,和Reliability可靠度)作為路由參考。舊的metric只有6bits,新的擴展到24bits,可以使用路由模式命令metric-style更改。
  The role of routers路由器角色
  IS-IS路由器按照職責分為三種角色:
  1、L1,Level 1,只負責區域內路由,類似于OSPF的內部非骨干路由器。Level 1路由器又叫工作站路由器,使用ES間可以相互訪問,也做為ES訪問其它區域的網關,連續的Level 1路由器構成區域,有Level-1拓撲結構數據庫描述區域內網絡結構和可到達相鄰區域的出口。
  2、L2,Level 2,只負責區域間路由,類似于OSPF的骨干路由器(只是書上這樣比喻,我認為不準確,OSPF的骨干路由器難道不用負責區域0的域內路由?)。Level 2數據庫用于記錄區域間拓撲結構信息。
  3、L1/L2,Level 1-2,同時負責區域內和區域間路由,類似于OSPF的ABR。包含兩個獨立的Level 1 和Level 2數據庫。但它不向L1路由器通告L2路由,所以L1路由器不會學到區域外的路由,這有點像OSPF的完全末節區域。
  4、L1/L2路由器具有雙重身份,與它所屬區域內的L1路由器共同維護區域內路由,并為單純的L1路由器提供區域出口信息。與骨干區域內的其它L1/L2或L2路由器形成骨干,要求具有二級路由信息治理能力的路由器必須連續。
  IS-IS路由協議的信息交換
  廣播網(LANs)以多播形式發送LSPs,點對點網絡(All others)以單播形式發送LSPs。
  路由器之間靠Hello PDU建立和維護毗鄰關系,包括ESH(ES發至IS),ISH(IS發至ES),IIH(IS之間)三種類型。
  ES接收ISH包以獲知到達網絡中其它部分的方法,采用隨機選擇的方法將數據包發至某個IS路由器,IS路由器則以重定向的方式指導ES選擇最佳路徑。
  IS接收ESH包以發現網段上的ES,然后將ES的信息加入LSPs中傳遞。
  LANs之上對于L1路由和L2路由有兩種不同類型的Hello Packet,但是P2P鏈路上只有一種Hello Packet,Hello Interval=10s,Dead Interval=30s。L1和L2單獨保持毗鄰關系,IS-IS路由與所有的毗鄰交換路由信息。下面的兩幅圖分別表示了在LANs和WANs下建立毗鄰關系時的不同。
  
  (可惜圖片看不見)
  局域網環境下所有的L1路由器之間和所有的L2路由器之間建立毗鄰關系。
  
  廣域網環境下根據不同情況,毗鄰關系的建立情況比較復雜。
  注重:不同區域中的L1 IS不能形成毗鄰關系,L2路由器毗鄰關系的形成則與區域無關。
  鏈路狀態數據庫的同步
  PSNP(部分的)用于P2P鏈接上的LSPs接收確認以及對缺失路由信息的請求。
  CSNP(全部的)在LAN上由DIS周期發送(10s),在P2P鏈路上當鏈路初始建立時發送。
  對于LS型路由選擇協議,LSPs的同步很重要,LSPs的同步和SPF算法是LS型路由選擇協議的兩大利器,假如不同步,則可能出現路由環路。
  接口(或鏈路)狀態的變化(Up/Down or Metric),毗鄰關系的變化,重分布進入IS-IS的路由的變化等都將產生新的LSPs。
  LSPs中的序列號保證每個IS都可以學得最新的信息。(對接收到的LSPs包的處理機制與OSPF協議完全相同。)
  Chapter 3 IP and OSI Routing with Integrated IS-IS
  (第三單元通過集成的IS-IS實現IP和OSI路由)
  集成的IS-IS路由協議可以實現三種形式的路由:
  單純的OSI協議路由,單純的IP路由或兩者的結合。
  集成的IS-IS路由協議支持以下特性:
  VLSM,這意味著它的路由更新信息中包含著子網掩碼信息,可用于不連續主網絡的環境。
  Redistribution,與各種IP路由協議間進行重分布。
  Summarization,匯總。
  NET地址用于形成毗鄰關系,用于在進行SPF計算時標識路由器。
  OSI路由表的建立依靠SPF算法,它為L1路由和L2路由單獨建立轉發表。
  PRC(Partial route calculation局部路由計算)用于計算到達ES的可達性。
  純IP環境下的IS-IS集成路由協議中沒有ES存在。
  OSI Area Routing(OSI區域路由)
  Level 1路由基于System ID在區域內進行,假如目的地位于非本地區域,則尋找可到達活躍的Level 1-2路由器的最短路徑。(相當于指向區域出口的缺省路由)
  Level 2路由基于Area Address進行,按照Area cost選路,假如目的地位于本地區域,由根據System ID選擇最低開銷路徑。
  彼此相互連接的具有Level 2路由能力的路由器形成網絡骨干,具有雙重身份的Level 1-2路由器在Level 1和Level 2路由之間起銜接作用。
  因為Level 1路由在選擇到達非本地區域網絡的路由時,只尋找最近的Level 1-2路由器,在一個具有多個出口的區域中可能會選取次佳路由。
  IS-IS不負責第三級路由,在純IP網絡中可由BGP實現,在純CLNS網絡中可由ISO-IGRP或靜態CLNS路由實現。
  
  檢驗IS-IS路由信息的幾條命令:
  show isis topology 分級顯示到達每個NET(用目的路由器的主機名字代替,由Dynamic Hostname Mapping協議獲得)的所有路徑和開銷。
  show clns route 顯示CLNS協議路由表,包含到已知NET的路由信息。L1路由器中只包含本地區域內的NET條目。
  show isis route 分級顯示到達每個NET(用目的路由器的主機名字代替,由Dynamic Hostname Mapping協議獲得)的最佳路徑和開銷。對于L1路由器,到達L1-L2路由器的最近路由作為該L1路由器轉發數據包到非本地區域時的缺省路由。
  which-route NSAP 用于找尋到達指定NSAP的路由條目。
  IP路由的計算
  前面我們提到過,PRC(Partial route calculation局部路由計算)用于計算到達ES的可達性。在IP網絡中,它也用來進行IP網絡的可達性計算。計算的結果放入IP路由表。(當然,IS-IS路由協議學得的路由最終不一定會放入IP路由表,假如還有其它IP路由協議也學到到達相同網絡的路由,那就要比較兩種路由協議的治理距離了。)
  由IS-IS路由協議學得的路由在路由表中以“i”表示,(沒有忘了“I”表示什么吧?)一級和二級路由則分別用“L1”和“L2”表示。
  
  我們來學習IS-IS路由協議的配置。
  下面的圖形是Cisco公司的股票近三年來在NASDAQ的走勢,看那個最高點,Cisco股票的市值超過了Microsoft,可惜好景不長,曇花一現。
  
  
  Chapter 4 Integrated IS-IS Routing Protocol Configuration
  (第四單元集成的IS-IS路由協議配置)
  總體步驟:
  劃定區域,制定NETs編址計劃,并決定需要運行IS-IS路由協議的接口。
  啟動IS-IS路由進程。
  配置NET。
  在接口下啟用對集成的IS-IS的支持。
  注重:那些沒有與任何其它路由器相連接的接口(如loopback)也不例外。
  幾條基本配置命令:
  1. Router(config)# router isis [tag] 啟動IS-IS路由進程,tag用于區別多個IS-IS進程。
  2. Router(config-router)# net network-entity-title 為路由進程配置NET地址。
  注重:因為這個地址用于毗鄰關系的形成和路由計算時的路由器識別,所以即使在純IP路由的網絡中依然要進行配置。
  3. Router(config-if)# ip router isis
  在相應接口下啟用IS-IS對IP路由的支持。
  4. Router(config-if)# clns router isis
  在相應接口下啟用IS-IS對CLNS路由的支持。
  5. Router(config-router)# is-type {level-1 level-1-2 level-2-only}
  全局模式下配置路由器的角色,缺省為L1/L2(Station/Area)。
  6. Router(config-if)# is-circuit-type {level-1 level-1-2 level-2-only}
  接口模式下配置毗鄰關系的類型,缺省為L1/L2。
  7. Router(config-if)# isis metric default-metric {level-1 level-2}
  為兩級路由分別指定缺省度量值,缺省為10。
  幾條可選配置命令:(書中沒有講,我從IOS 12.0 Manual上查到的)
  1、Router(config-if)# isis hello-interval seconds {level-1 level-2}
  在接口下修改發送Hello包的時間間隔,缺省為10s。
  2、Router(config-if)# isis hello-multiplier multiplier {level-1 level-2}
  修改Dead Interval與Hello Interval的相比的倍數,缺省為3。
  3、Router(config-if)# isis priority value {level-1 level-2}
  取值范圍0-127,缺省為64,為0則不參與DIS的選舉。
  4、Router(config-if)# isis passWord password {level-1 level-2}
  設置建立毗鄰關系時需驗證的密碼。
  5、Router(config-router)# summary-address address mask {level-1 level-1-2 level-2}
  路由模式下的匯總命令。
  一個IS-IS路由協議配置實例:
  router isis
  net 01.0001.0000.0000.0002.00
  interface ethernet 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p router isis
  isis circuit-type level-2
  isis metric 20 level-2
  interface serial 0
  ip address 10.1.2.1 255.255.255.0
  ip router isis
  isis circuit-type level-1
  是不是簡單了點?這只是一個最基本的配置。
  下面介紹一組IS-IS路由協議的檢驗命令:
  1、show clns
  顯示關于CLNS的總體信息,較少使用。
  2、show clns protocol [tag]
  類似于show ip protocol,顯示協議總體信息,運行該協議的接口以及重分布的情況。
  3、show clns interface [type number]
  顯示指定接口下的毗鄰關系建立情況,電路路由級別類型,度量值,DIS協商的優先級以及計時器等信息。
  4、show clns neighbors [type number] [detail]
  顯示毗鄰關系表。
  5、show isis topology/route(新/舊)
  顯示IS-IS路由協議的一級路由表
  6、show clns route
  類似于show ip route顯示CLNS路由協議的路由表。
  7、show isis database
  顯示拓撲結構數據庫的內容。
  8、show ip protocol
  與所有其它IP路由協議一樣,顯示路由整體系統,運行該協議的接口,重分布信息以及路由信息源。
  9、show ip route [address [mask] ] [protocol [process-id as-number] ]
  這個命令不用解釋了吧?
  Integrated IS-IS in WAN network(廣域網中的集成IS-IS路由協議)
  我們都知道,WAN鏈路分為三種類型:Leased Line,Circuit Switched和Packet Switched。在專用線路和拔號鏈路上很少使用IS-IS路由協議,所以下面我們主要學習在包交換網絡中IS-IS的一些特點。
  
  在包交換網絡中,最好不要使用點對多點的物理接口建立連接,因為在這樣的NBMA網絡環境中,路由協議要求所有節點之間全互聯連接。我們應該使用點對點子接口的方式來建立鏈路。
  注重:當你采用IS-IS路由協議時,不必擔心由于使用點對點子接口而引起的浪費地址空間的問題。因為IS-IS路由協議答應我們在點對點子接口上使用ip unnumbered命令。
  在NBMA的環境中配置IS-IS和前面基本一樣,除了NBMA網絡協議所需的基本配置(如電路號、二層地址信息及映射等)外,或許我們應該調節計時器以節省寶貴的WAN鏈路資源。
  在點對對鏈路上,Hello消息包只有一種類型,不分級別,這個我們在前面談過了,假如你忘了,就往回翻吧。
  好了,看兩個例子吧,老習慣,一提到NBMA我們就拿FR為代表。
  interface Serial0/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
  interface Serial0/0.1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252
  ip router isis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0
  !
  interface Serial0/0.2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0.1.1.5 255.255.255.252
  ip router isis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200
  !
  interface Serial0/0.3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0.1.1.9 255.255.255.252
  ip router isis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300
  上面的例子是FR點對點子接口,沒什么好說的。
  interface Serial0/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
  interface Serial0/0.2 multipoint
  ip address 10.0.0.4 255.0.0.0
  ip router isis
  frame-relay map clns 100 broadcast //在你學習OSI協議之前只map過IP吧?
  frame-relay map clns 200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clns 300 broadcast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0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200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300
  !
  router isis
  net 00.0001.0000.0000.0004.00
  上面的例子是FR點對多點子接口,需要提醒你的是這種配置方法在建立毗鄰關系時可能出現問題,馬上你就會看到。
  IS-IS網絡故障檢測基本步驟:
  1、檢驗毗鄰關系
  首先檢查接口狀態是否UP,用show cdp neighbor detail檢查鏈路是否可以通訊,用show clns neighbor和debug isis adj-packet檢驗毗鄰關系建立的情況。
  在使用show clns neighbor命令時,應該注重協議類型(IS-IS not ES-IS),毗鄰關系狀態(UP not Init)
  2、檢驗LSPs內容是否正確
  可以使用show isis database detail命令檢查鏈路狀態數據庫,注重鏈路條目的數量和度量值是否正確。
  3、檢驗LSPs是否被正確Flooding,鏈路狀態有否達到同步。
  可以使用命令show clns traffic、debug isis local-updates或debug isis update-packet命令(后兩個是典型的實驗室命令)檢驗鏈路狀態更新消息的發送情況。
  4、SPF計算結果是否存在問題。
  使用show isis topology、show isis route或show ip route(Old command)來檢驗。
  5、監視性能。
  當然是show process cpu
  接口類型不匹配導致的毗鄰關系建立失效
  R2與R4之間通過NBMA網絡連接,R4一端采用點對多點配置,R2一端采用點對點配置,通過show clns neighbors命令的輸出我們可以知道,它們之間的毗鄰關系建立不正常,但這是為什么呢?
  R2#show clns neighbors
  System Id Interface SNPA State Holdtime Type Protocol
  0000.0000.0004 Se0/0.2 DLCI 300 Up 8 L1 IS-IS
  R5 Et0/0 0050.3ef1.5960 Up 8 L2 IS-IS
  R1 Se0/0.1 DLCI 100 Up 23 L1 IS-IS
  R4#show clns neighbors
  System Id Interface SNPA State Holdtime Type Protocol
  R6 Et0/0 0010.117e.74a8 Up 26 L2 IS-IS
  R3 Se0/0.3 DLCI 400 Up 28 L2 IS-IS
  0000.0000.0002 Se0/0.2 DLCI 300 Init 29 L1 IS-IS
  0000.0000.0001 Se0/0.1 DLCI 200 Up 290 IS ES-IS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兩邊的路由器所發出的Hello packet類型不一致,P2MP一邊發送LAN IIHs,P2P一端發出P2P IIHs。形成毗鄰關系的過程也不一樣,P2MP一邊需要通過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毗鄰,P2P則直接與對方形成毗鄰關系。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武宣县| 库尔勒市| 乐平市| 通州区| 遂平县| 玉屏| 鹰潭市| 舒兰市| 宁南县| 镇安县| 景德镇市| 临漳县| 宁波市| 田林县| 宜兰市| 海盐县| 浮梁县| 北票市| 濮阳县| 沙湾县| 金昌市| 南昌县| 孟连| 富裕县| 宜州市| 亚东县| 女性| 新闻| 新竹县| 登封市| 蒙城县| 思茅市| 张家口市| 毕节市| 阿坝| 隆昌县| 城步| 关岭| 富源县|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