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產品一直以可靠而著稱,原因之一就是它支持多種協議,可以在單一平臺上傳送不同類型的語音傳輸流。
一種叫做開放呼叫模型的新架構可以賦予數據平臺同樣水平的靈活性:它使各種服務可以在一個網絡平臺上控制自己的呼叫。開放呼叫架構不是試圖在ATM與各種邊緣/核心技術之間提供不同的服務信令,而是向各類傳輸流開放了控制結構。
開放呼叫模型使新一代多服務交換機成為可能。在這類交換機中,連接的一端受ip呼叫控制軟交換機的控制,另一端采用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信令。例如,假如語音與其他傳送IP核心服務的多服務骨干傳輸流一起由數據網(如DSL上語音或CableModem)傳送,傳輸商可能想讓這些語音電路由某些了解它們特性的技術來控制。
在一個開放呼叫模型中,對各種類型的呼叫控制(如用于語音控制的MGCP、用于ATM傳輸流的專用網絡對網絡接口、PNNI或用于IP的MPLS)來說,多服務控制平面變得透明和開放。這些技術是一些可以在多服務網絡中控制呼叫的信令技術。老式ATM系統只知道PNNI和靜態配置,而新一代多服務ATM使不同的服務可以自由地跨越這類限制。
目前任何應用都可以根據不斷變化的多服務環境擴展和優化。VPN服務、內容緩存、語音網關和訂戶治理都可以通過采用開放呼叫模型的基于ATM或IP的服務架構自然地進行控制。新型服務技術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利用它們所需的任何信令技術得到支持。
開放呼叫模型為開放多服務架構以及給提供商靈活地運用他們的技術和業務選擇上帶來了極大的優勢。由于這種架構不會限制技術的選擇,因此它是一種承上啟下、持久的變化。開放模型不僅將老式ATM和新型IP網絡連接在一起,而且它還創造了一種使它們更緊密結合、使它們與其他網絡技術融合在一起并且在需要時甚至可以分離的服務環境。
例如,混合在地區性運營公司網絡上的服務可以來自非管制性子公司,或來自傳輸商獨立的企業專用線路和公共交換電話網服務實體。每個用戶都需要一種在使用任意適合自己的協議和配置/計費/治理系統的網絡上控制自己線路的方式。
開放呼叫模型使提供商可以直接控制網絡部件,并將它們納入到現有網絡治理系統中。盡管老式平臺使用一個需要連接到傳輸商網絡操作系統的網關專用治理接口,但開放呼叫模型使傳輸商的操作系統可以直接互作用。線路可以利用流通治理來配置,使用像通用對象請求代理架構這類開放協議直接與任何世界級運營支持系統相連接。
開放呼叫模型的靈活性有助于消除某些從多服務ATM向下一代IP遷移的障礙。它創造了一種更兼容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服務可以實施采用ATM或任何其他傳輸架構的原來的控制。
對于傳輸商和廠商來說,僅僅向多服務傳輸流開放數據層是輕易做到的。若想真正方便公共網絡必須實現遷移,這些產品的控制層就必須開放,以使服務的治理和呼叫控制模型可以充分得到利用。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傳輸商才有希望向未來的服務平滑地遷移。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