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現在,對于基于TCP/ip的internet,在[1]中定義的簡單網絡治理協議(Simple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縮寫為SNMP)用作一個網絡治理構架的完整部分。在它的相關標準
中,定義了治理信息結構(StrUCtureofManagementInformation,縮寫為SMI)[2,3]和治理
信息數據庫(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縮寫為MIB)[4],SNMP已經被廣泛地部署在
許多運行Internet協議族的運營的網絡中。
不必驚奇于這些站點中的許多可以獲得OSI性能,并且希望支持他們在SNMP技術上
的投資來有助于治理那些OSI網元。通過在支持OSI面向無連接的傳輸服務的環境中定義一
個運行SNMP的構架,本備忘錄陳述了這些關系。
然而,正如[5]中提示的那樣,SNMP首先會映射到UDP[6]上。該規范計劃用于不能使
用UDP傳輸的環境中。這個規范更應該理解為一種建議:在異構傳輸環境中,一個被治理
代理應該支持多于一種的映射方式。
2.在CLTS上的映射
在CLTS[7,8]上的SNMP映射是直通方式的。步驟原理和UDP采用的相同。注重CLTS
和服務都是通過包含了全部地址信息的UDP信息傳輸包來提供的。因此,[1]中的“傳輸地
址”,映射在CLTS上的SNMP僅僅是一個傳輸選項和網絡地址。
應該注重到,正如[1,5]中描述的那樣,映射在面向非連接的傳輸服務上的SNMP和
SNMP的結構原理是完全一致的。然而,CLTS本身既可以采用一個面向無連接方式,又可
以采用面向連接的網絡服務方式實現。在這種映射中描述的映射支持任意實現方式。(當提供
所有網絡服務時,應該以CLNS為實現基礎。)
2.1.周知地址
不象Internet協議組,OSI沒有使用周知口。當然,多路分解技術基于“選擇器”發生,
“選擇器”是具有局部重要意義的不透明八位字串。為了照顧基于CLTS的可互操作的SNMP
實現,定義四個選擇器是必要的。
當CLTS采用無連接模式的網絡服務來提供反向SNMP傳輸時,應該采用由6個ASCII
字符組成的“snmp-l”傳輸選擇器;按照約定,會發送一個SNMP中斷給一個正在監聽由7
個ASCII字符組成的“snmp-l”傳輸選擇器的SNMP治理器。
當CLTS采用面向連接的網絡服務來提供反向SNMP傳輸時,應該采用由6個ASCII
字符組成“snmp-o”傳輸選擇器;按照約定,會發送一個SNMP中斷給一個正在監聽由7
個ASCII字符組成的“snmp-o”傳輸選擇器的SNMP治理器。
2.2.中斷
當SNMP中斷在CLTS上發送時,Trap-PDU中的代理地址字段包含了IP地址“0.0.0.0”。
SNMP治理器可以基于由傳輸服務提供的信息(也就是源自T-UNIT-DATA.INDICATION基本
數據單元的)探知陷阱的來源。
2.3.最大消息尺寸
一個在OSI上運行SNMP的實體應該預備好接收大小至少484個字節的消息。鼓勵應
用隨時可能發生的更大的數值。
3.鳴謝
本規范源自RFC1298,基于在IETF中有關“SNMPoveraMultiprotocolInternet”工
作組的討論。
4.參考文獻
[1]Case,J.,Fedor,M.,Schoffstall,M.,andJ.Davin,"Simple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STD15,RFC1157,SNMPResearch,PerformanceSystems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SystemsInternational,MITLaboratoryforComputerScience,May1990.
[2]RoseM.,andK.McCloghrie,"StructureandIdentificationofManagement
InformationforTCP/IP-basedinternets",STD16,RFC1155,PerformanceSystems
International,HughesLANSystems,May1990.
[3]Rose,M.,andK.McCloghrie,Editors,"ConciseMIBDefinitions",STD16,RFC
1212,PerformanceSystemsInternational,HughesLANSystems,March1991.
[4]RoseM.,andK.McCloghrie,Editors,"ManagementInformationBaseforNetwork
ManagementofTCP/IP-basedInternets",STD17,RFC1213,HughesLANSystems,
Inc.,PerformanceSystemsInternational,March1991.
[5]Kastenholz,F.,“SNMPCommunicationsServices”,RFC1270,Clearpoint
ResearchCorporation,October1991.
[6]PostelJ.,"UserDatagramProtocol",STD6,RFC768,USC/InformationSciences
Institute,August1980.
[7]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Transport
ServiceDefinition-Addendum1:Connectionless-modeTransmiss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Standard8072/AD1,June1986.
[8]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Protocol
SpecificationforProvidingtheConnectionless-modeTransportService,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nternationalStandard8602,December1987.
5.需要考慮的安全問題
本備忘錄不討論有關安全問題。
6.作者地址:
MarshallT.Rose
DoverBeachConsulting,Inc.
420WhismanCourt
MountainView,CA94043-2112
Phone:(415)968-1052
EMail:mrose@dbc.mtview.ca.us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