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p協議是在OSI制訂的網絡治理框架中提出的網絡治理協議。與其說它是一個網絡治理協議,不如說它是一個網絡治理體系。這個體系包含以下組成部分:一套用于描述協議的模型,一組用于描述被管對象的注冊、標識和定義的治理信息結構,被管對象的具體說明以及用于遠程治理的原語和服務。CMIP與SNMP一樣,也是由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治理協議與治理信息庫組成。在CMIP中,被管代理和治理者沒有明確的指定,任何一個網絡設備既可以是被管代理,也可以是治理者。
CMIP治理模型可以用三種模型進行描述:組織模型用于描述治理任務如何分配;功能模型描述了各種網絡治理功能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信息模型提供了描述被管對象和相關治理信息的準則。從組織模型來說,所有CMIP的治理者和被管代理者存在于一個或多個域中,域是網絡治理的基本單元。從功能模型來說,CMIP主要實現失效治理、配置治理、性能治理、記帳治理和安全性治理。每種治理均由一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SMFA,SpecialManagementFunctionalArea)負責完成。從信息模型來說,CMIP的MIB庫是面向對象的數據存儲結構,每一個功能領域以對象為MIB庫的存儲單元。
CMIP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下層平臺的應用層協議,它的五個非凡治理功能領域由多個系統治理功能(SMF)加以支持。相對來說,CMIP是一個相當復雜和具體的網絡治理協議。它的設計宗旨與SNMP相同,但用于監視網絡的協議數據報文要相對多一些。CMIP共定義了11類PDU。在CMIP中,變量以非常復雜和高級的對象形式出現,每一個變量包含變量屬性、變量行為和通知。CMIP中的變量體現了CMIPMIB庫的特征,并且這種特征表現了CMIP的治理思想,即基于事件而不是基于輪詢。每個代理獨立完成一定的治理工作。
CMIP的優點在于:
它的每個變量不僅傳遞信息,而且還完成一定的網絡治理任務。這是CMIP協議的最大特點,在SNMP中是不可能的。這樣可減少治理者的負擔并減少網絡負載。
完全安全性。它擁有驗證、訪問控制和安全日志等一整套安全治理方法。
但是,CMIP的缺點也同樣明顯:
它是一個大而全的協議,所以使用時,其資源占用量是SNMP的數十倍。它對硬件設備的要求比人們所能提供的要高得多。
由于它在網絡代理上要運行相當數量的進程,所以大大增加了網絡代理的負擔。
它的MIB庫過分復雜,難于實現。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符合CMIP的網絡治理系統。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