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未來的網絡結構和其采用的核心技術一直是電信行業研究與關注的問題。在窄帶ISDN技術成熟的80年代,考慮到未來技術的進步發展和對寬帶業務的需求,電信界開始尋求一種寬帶的、獨立于業務的網絡。這種網絡要能提供適應從低速到高速的各種業務的傳送和交換,做到整個網絡的資源共享。在80年代后期,國際電信聯盟正式提出了寬帶ISDN,即B-ISDN的概念。B—ISDN的發展目標是以一個綜合的、通用的網絡來提供全部現有的和將來可能出現的新業務。人們在研究和分析了各種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之后,認為快速分組交換是實現B-ISDN目標的唯一可行的技術。國際電信聯盟把B-ISDN的傳輸方式命名為Asyncho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推薦其為B-ISDN的信息傳輸模式。ATM被譯作“異步傳輸模式”、“異步傳遞方式”、“異步傳送模式”等等。
通信網的根本任務是實現信息的轉移(Transfer),即信息的傳輸和交換(Transmssion and Switch)。ATM網絡在傳輸和交換方面都采用了與傳統技術不同的方式。在傳輸方面采用了統計復用的方法,也稱為異步時分復用(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在交換方面采用了一種改進的分組交換方式,稱為快速分組交換(Fast Packet Switching),也稱為ATM交換。